新时代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探讨

2018-02-25 09:4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 710048)

在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习总书记针对高等教育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战略思考,不仅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而且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大学如何办学总体要求,更是对高校工作者提出了“以德为先”的导向要求。

在新时代“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精神指导下,高等院校需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不断完善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并提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的教师职业情操。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思想

高等院校以《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党和国家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深化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争做“四有好老师”,造就一支忠于教育事业、服务与社会发展的教师队伍。

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机制和基本原则

根据法规和文件精神,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强化学校层面的顶层主线设计与二级教学单位具体实施相结合。一是构建学校师德建设委员会,由党委宣传、组织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法律部门等构成,总体规划协调师德师风制度体系框架;二是建立二级教学单位师德建设工作小组,由教学单位党政负责,以系所、科室负责人等构成,落实师德师风的制度要求。在制度建设和操作落实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价值引领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坚持师德为上原则。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找准与高校教师的思想共鸣点,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教师高尚道德情操。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关注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是坚持改进创新原则。不断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通过校院两级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使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措施建议

1.夯实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重视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塑造,积极按照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育、引导和要求,努力使教师成为合格教育工作者。

(1)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由党委宣传部制定有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和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以校院两级中心组为重点、以部门单位和教工党支部为基础,建立了覆盖全校的理论学习体系,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广大教师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2)重视意识形态,突出思想引领。教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在理论教育过程中把握学校、学院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指导实践工作,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守住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

(3)挖掘课堂讲台,巩固第一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及教育部“以本为本”本科教育等要求,把握“课堂讲台”第一阵地,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第一堡垒。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攻坚,扎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好“思政课程”的先导;同时,引导专业课教师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课程思政”的融入。

(4)丰富宣传渠道,树立师德典型。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化、常态化宣传,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以优化校园环境为抓手,大幅度提高“24字”核心价值观的覆盖面和“能见度”;以组织开展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基层党组织)等评选和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个人和群体示范引领作用。

2.以学生为本,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引领

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方针贯彻落实的承上启下的“枢纽”,坚持从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教育角度出发,提高教师基本素质,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1)在学生培养教育方面。一是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学业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二是“增负加压”,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三是恪守学术道德,培育健全人格。在日常学习、科研中严格学术规范的要求,引导和督促学生遵守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四是加强人文关怀,引导良性心理。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关心学生,及时关注学生内心的变化,加强心理辅导,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

(2)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组织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和技能。尤其是针对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的新特点,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立德育人先进理念的培训,通过讲座、座谈、参观互动、课程实践等模式,将学习师德规范纳入培训计划,进行不定期、有计划、规范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二是发挥教学单位工作小组作用,树立并突显教学单位党组织主体责任。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教师工作的首位, 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师德建设的院校上下联动,切实发挥教学单位主体地位,保证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量化考核机制, 提高教师主动意识。完善和落实教师考核评价和资格审核制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3.强化师德评价,坚持师德考核的首要地位

坚持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优化完善师德考核制度。注重师德激励,完善表彰制度;对失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进行问责和惩处机制;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战略思考,强化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

(1)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坚决落实高校师德“七条红线”。紧扣新时代本科教育文件精神,优化完善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强化“红线”“底线”意识,在具体实践环节中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制度,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师德档案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外派进修、评奖评优等重要前置性考核环节依据。

(2)严格引才用才制度,明确思想品行的首要要求。在人才引进及人才项目申报中,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精神,完善师资招聘及人才项目推荐的师德品行考察。一是强化公开招聘中考察要求,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行、身心健康等方面考察,应聘人员须提供原在院校或单位的政治思想及品行鉴定作为参考,择优招录;二是随着国家、省市对人才工程的深化重视,强化人才项目申报推荐的师德考核,并对申报人员是否存在违纪违法处理或被举报情况的进行核查,从而保证人才项目申报的质量。

(3)完善惩戒机制,开展案例的“举一法三”警示。近期国内出现了不少关于教师师德师风的负面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讨论。客观分析,理性评判,自我剖析,汲取教训,净化操守是高校及教师需要深入开展的工作。既要尊重保护教师作为正常人的生存生活自由,抵制无限制、无底线的“师德绑架”和“责任绑架”,维护教师的人格尊严;同时,对触及师德“红线”的失德失范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直至取消教师岗位资格,接受公众舆论的监督,使高校教师队伍不断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新时代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要务之一,也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对于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将不断适应和创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现实和长远要求,以价值引领、师德为上、以人为本、改进创新的原则,推动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