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方 玥
体育老师要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作出即时性评价,评价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和学习结果。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投入后续的学习中去。然而,评价性的教学语言同样也是一种艺术创造,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合理使用激励性、启发性、灵活性的语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学生的不足。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信心,从过去的“教”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学”。
激励教学是课堂教学惯用的学习手段,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可管用了,老师通过一定方式的激励能让学生转变思想、规范行为。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和情感激励等,体育老师要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激励语言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在高涨的情绪中学习各类体育项目,尽情展现自己的运动天赋。
比如,课堂上教学“立定跳远”时,老师把动作的要领做了一一讲解,并进行了示范演示,再让同学出来模仿自己进行立定跳远表演,有不少同学举手自告奋勇想要展示,老师从中挑选了小李和小赵二位学生出来演示,小李同学以标准的动作跳出了1.5米的好成绩,小赵同学只跳了1.1米,同学们都把钦佩的目光投向小李,小赵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到这种情景,老师立马走到小赵面前,轻拍着他的肩膀对全班同学说:“虽然他这次跳得不好,但刚才他是最先举手的,他是个勇敢自信的好孩子,我相信他多加练习一定能跳出和小李同学一样的好成绩来的,让我们为二位同学的表现鼓掌。”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小赵深受鼓舞,脸上洋溢出快乐的笑容。
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一面,老师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运用激励的语言来赞美学生,让学生在获得被人欣赏的满足感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老师的即时评价不仅仅只是评价功能,还应有启发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在探寻学习方法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通过渗透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学生喜欢的“篮球“运动为例,小学生的智力还处于开发阶段,对老师叙述性的语言不容易理解,他们喜欢感性的体验,对“篮球”中的带球运球动作以及“三步上篮”动作,老师不能太过理性地说教,这会导致学生不容易上手,而应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边运动边动脑,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他们对动作的理解能力。比如学生在“一大、二小、三起跳”的动作练习中,教师边启发性的提醒学生,边对学生相应动作完成情况予以评价,如“动作很规范!但如果起跳更有力,那么跳的也会更高”。学生一方面在老师的肯定中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另一方面老师的启发式激励也让学生深受鼓舞,不仅给予了他们前进的动力,也为他们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指明了方向。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遵循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初衷“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让学生身心都得到了全面发展,达到了体育教学的预期效果。
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它大多是室外课,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老师要灵活机智,以敏税的眼光和机智的语言引导学生,巧妙地应对和化解课程教学中的各种“意外”,让学生以大无畏的精神迎难而上,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例如有一次在教学“前滚翻”时,正好别的班级在玩滚球游戏,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直勾勾的看着别的班级学生玩游戏,还时不时的拍手叫好。这时,我顺势组织学生一起看向旁边的滚球游戏运动,并让学生观察为什么球能滚得那么快?我们怎样才能滚得更快?有的学生说“老师,篮球是圆的,所以它在地上滚得快”;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要像球一样团在一起才能滚的过去”。我再指出部分学生在刚才的练习中是因为没有低头、团身,所以才会整个身体翻到地上,甚至有的同学翻不过去,启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应做到“三靠一低头,滚动像个球。”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好似豁然开朗,练习效果突飞猛进。
体育课堂上出现意外状况是常有的事,但“意外”并不可怕,老师只要灵活应对,运用合理的即时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辅导。只要启发性的评价语言运用的得体,那么这些“意外”就能成为值得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诱”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的练习。
总之,小学体育老师要从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结合实际的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激励性、启发性和机智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沐浴在老师欣赏的眼光下,让学生踊跃参与体育锻炼,彰显小学生活泼能动、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