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芦蒲中心小学 张利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借助信息工具获取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是在互动中实现的,互动越充分、交流越畅通,他们获取信息的效果就越明显。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去探索、学习,与同伴互动,产生求知的欲望。一个好的情境会让学生“滋生”探索的好奇心、求知的兴趣,他们会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获取知识中存在的困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创设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产生良好的互动。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如在“美化文章”教学中,教者设置“找茬”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两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从而能主动打开心扉,产生表达兴趣,在互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人际关系。
教师利用学科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将图片、声音、视频、文字融为一体,让学生置于互动的情境中,真实感受到具体而形象的内容,在多重感官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学生能高度集中,迅速感知内容,产生探学的动机,增强与师生互动的意愿。
教师利用语言真实的互动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特定的场景,引学生进入学习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解或以问题引发学生讨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如在《彩色世界》一课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为庆祝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小海龟画了一幅三角旗,你觉得怎样?如果在画图软件中画这个图形,你想如何美化它?”教者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学热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Logo实现画图软件中设置前景色、背景色的功能。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分享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以情激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地参与互动过程。教师要以情感诱引学生生情,要善于“引”学,发掘学习潜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互动,与同伴真诚的交流,从而实现真正的互动。
小学生在互动中难免会产生紧张、自卑等心态,导致他们不愿主动发言,课堂参与度不高,不能与老师、同学共融,影响互动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要让学于生,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激发他们的互动兴趣,让他们投身于课堂互动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与思维方式,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开展互动,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课堂互动。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要将关爱融入互动之中,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互动氛围,从而能真心地与同他人交流情感。
教师要设计丰富有趣的课堂互动活动,让信息课堂富有生机活力,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互动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富有趣味性、任务性、交际性,要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提升自我。教师要寻找学生的“趣点”,要将教材内容活化为学生感兴趣的交际活动,让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交际之中。有些任务凭借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要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才能完成,他们在团队半自动化中共同分享、彼此交流,共同促进。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要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得以维持。学生会随着活动的深入,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所下降,教师要适时鼓舞,为学生注入“兴奋剂”,使学生对互动学习的兴趣充满热情。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主动与同伴探寻问题的答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的提问具有启发性,能循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要力求简洁易懂,让学生易于理解。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合理把握难度,让学生经历“跳一跳”解决问题。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思考、交流,从而提高人际互动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公正的评价,如果学生能完整地回答问题,教师要予以积极的肯定,如果学生只有部分正确,教师要对正确部分加以肯定,指出错误的部分,并指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挖苦他们,避免影响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循循善诱,为学生提供线索,帮助他们探寻出正确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人际交互能力的培养策略,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