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尔虎蒙古族音乐特色

2018-02-25 00:1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乌尔牧歌蒙古族

胡 博

(满洲里市十二学校 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原,那里世代居住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人们,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内蒙古,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是蒙古族。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地过游牧生稍大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而呼伦贝尔的蒙古族主要就是指巴尔虎蒙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巴尔虎人创造了纷繁多姿的民音音乐艺术。与丰富的巴尔虎民间音乐遗产相比,巴尔虎民歌研究显得十分薄弱,尤其是将巴尔虎民歌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的著作屈指可数。目前,国内巴尔虎民歌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名类型民歌订,二是关于巴尔虎民歌的论文。

一、巴尔虎民歌的搜集与整理

所谓蒙古族音乐的草原风格草原牧歌曾长期处于中心地位。草原牧歌这一独特民歌体裁及其风格的形成,对蒙古族民歌的各个领域(颂歌,宴歌,思乡曲,婚礼曲,情歌乃至器乐曲)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牧歌的歌唱草原,赞美骏马,热爱生活,充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容,牧歌的歌词即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一首好的牧歌,可以说是一幅动人的草原风景画。

1.民间已有部分音乐工作者,出于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关注而投身于巴尔虎民歌搜集工作,并编辑出版了民歌集,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保护和发展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乌尔汀哆(汉译为长调歌曲)的记谱法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各类民歌中可以看到许多用混合拍记录的乌尔汀哆,这不但是乌尔汀哆记谱方面一种新的尝试,更是民间音乐工作者试图探索乌尔汀哆内在旋律发展规律的体现,另外,诺古拉的记谱也逐渐具体化。

3.为乌尔汀哆偏配钢琴伴奏,是民族音乐工作者在巴尔虎民歌研究领域中的又一次重要突破,以往,大多数人认为乌尔汀哆就是“绝对自由完全散板”的歌曲,然而,从《蒙古民歌精选99首》等书中对乌尔汀哆编配的正谱伴奏,可以看出,乌尔汀哆的自由性是相对的,其旋律的发展是有规可循的。

二、在诸多巴尔虎民歌中,有不少民歌是同一首民歌的变体,这些民歌变体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

1.歌词与旋律大致相同但记谱不同的民歌的演唱者或记录者不同,同一首民歌的记谱也会有所差异。

2.旋律相似但歌词不同的民歌在巴尔虎民歌中旋律相同或近似的民歌很多。

3.歌词相同但旋律不同的民歌这类歌曲一般是流传在不同区域的同一首歌,蕴含着较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巴尔虎民歌《长颈枣红马》在新巴尔虎和陈巴尔虎的旋律却不尽相同。

三、巴尔虎民歌的研究

到目前,研究巴尔虎民歌的论文还比较少,根据文章内容可将文章分为两类:一是关于巴尔虎民歌的介绍性文章;二是分析巴尔虎民歌音乐形态的文章。所谓介绍性文章就是整体上概述了巴尔虎的民歌特征的文章,它的特征是语言简练,有助于读者对巴尔虎民歌的了解和认识,音乐形态分析方面,写的文章比较少,另外,在研究蒙古族民歌不同色彩区音乐特征的文章中,也含有部分对巴尔虎民歌形态分析的文章。

四、巴尔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

一部蒙古音乐史,同蒙古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一致的。大体上说,蒙古族音乐的发展以历了如下3个阶段:①森林文化时期的音乐。中国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流域山林地带,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森林文化时期的音乐,择时的是蒙古人氏族时代的原始音乐文化,其主要体裁有狩猎歌曲、萨满教歌曲舞以及其后的英雄史诗等;②草原时期的音乐。草原文化与历史并存时期的音乐。

长调民歌一般用蒙古语演唱,多流行于牧区,长调牧歌字少腔长,不少乐句都有一个长长的拖音,再加上起伏的颤音。唱起来别有韵味。从宏观上说,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乐文化范畴。它的独特形态和风格。是由蒙古族人民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和各地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巴尔虎-布里亚特色彩区 自13世纪初以来,呼伦贝尔草原便是巴尔虎部

蒙古人的故乡。布里亚特部蒙古人原先聚居在西伯利来贝加尔湖沿岸;20世纪初,一部分布里亚特人才南迁至呼伦贝尔草原。从总的风格特征上说,巴尔虎和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音乐,基本本上属一一个色彩区。这里的民间音乐,较之其他地区更多的保留着蒙古森林文化时期的古老风格。布里亚特人的民歌以短调歌曲为主,草原牧歌不甚发达。短调民歌中则有不少古代留下来的狩猎歌曲及集体歌舞等。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歌中,草原牧歌较为发达;但比起锡林郭勒的草原牧歌来,则简洁得多。

牧歌的音乐特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①曲调。牧歌的曲调方式高亢、嘹亮、宽阔舒展。其典型音调的发展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动机——乐汇贯穿式。这在呼伦贝尔草原牧歌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呼伦贝尔牧歌,其音程进行多以四度、五度、八度跳进为主;这种以主音为中心,向下属方面开展的跳进音程构成的音调片断。而这一带有呼伦贝尔牧歌曲型风格特征的核心音调,刚采用动机—乐汇贯穿式的方法来发展。由于核心音调是四、五度音程构成的。因而在贯穿发展中往往使旋律作大幅度的上下跌宕,从而造成呼伦贝尔草原牧歌所特有的开阔明亮、热情奔放的风格特征。如《辽阔的草原》、《盗马姑娘》等,就是这类牧歌的典型例子。除呼伦贝尔牧歌之外,卫拉特、阿拉善、科尔泌等地区的草原牧歌也大致属于这一类型。

②节奏。草原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③曲式结构。牧歌的典型结构是上下句构成的乐段,由牧歌的篇幅长,音调容量大,因而较上下句的短调民歌要庞大和复杂得多。牧歌曲式中,非方整性结构的占主导地位。带有再现意味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以及多段体的联句结构,在草原牧歌中也较为常见。

巴尔虎民歌以其优美辽亮的特点证明了它独特的魅力,可是有更多的人对巴尔虎音还是非常的莫生,这也有待于音乐工作者们不断的去推广和发展。

猜你喜欢
乌尔牧歌蒙古族
田园牧歌难不难?
永远的牧歌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天山牧歌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世界的真相
高林村的绿色牧歌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专访乌尔善红卫兵大战日本僵尸会成经典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