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博玉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缩短了地球上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言的形式,不学习外国友人的文化,忽视语言所使用的社会文化语境及其约定俗成的潜式,那么双方的交际一定不会顺畅,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引发冲突。如何能够跨越文化之间的那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屏障?如何恰当有效地使用语言,以排除文化干扰,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的目的呢?培养跨文化体裁意识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如今,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用“体裁”这个概念来广义地概括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有书面的或口头的语言事件。“体裁”具有目的性、范例性、常规性、制约性、职业性、稳定性、重复性、和习惯性,由若干个步骤组成,与文化尤其是文化语境密切相关,都有其结构潜势和图式结构。因此,掌握不同文化的体裁知识,提高人们跨文化体裁意识,对于跨越文化之间的屏障,实现顺利、通畅的交际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大力倡导教育革新,注重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今天,探索跨文化体裁意识培养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自上个世纪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一些语言学家借鉴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将“体裁”这个概念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对于“体裁”、“体裁分析”、“体裁教学法”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裁的理论研究主要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流派,即新修辞学派、ESP 学派以及悉尼学派。国内也有很多语言学家、语言教师开展体裁理论研究,并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实践。但我国的体裁研究仅限于外语教学领域,还没有上升到跨文化体裁意识层面。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频率逐渐增加。因此,中国学者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丰富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尤其是对汉语和其他语言语境下的体裁理论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文化中的相同体裁,进行比较和研究,从而指导教学。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体裁和体裁分析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各种职业语境中的真实体裁。职业语境中的语篇, 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口头的还是书面语的, 都属于特定的交际事件。根据体裁理论,每一种体裁或者交际事件都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受众(读者或者听众),都具有文化内人们达成共识的篇章结构、文本风格和社会功能,这些往往被称为体裁的特征,通过引导学习者分析特定职业语境中的体裁,使其熟练运用不同体裁的谋篇布局的策略及其文体特征,从而提高职业素养和交际能力。然而,我国目前的以体裁理论编写的教材存在两方面弊端。一方面,要么以倾向于口语,要么倾向于书面语,没有完整的呈现职场的真实交际事件,导致了以点带面的弊端;另一方面,要么以汉语为主,要么以某种外语为主,没有从跨文化交际层面对体裁进行对比分析,导致了定势的弊端,这种定势使思维活动变得呆板,使人们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习惯去应付跨文化交际事件,难以满足多元文化下职场工作的需求。
在设计教学大纲与编写教材时,应该将体裁概念延伸至职业层面,通过运用不同领域的职业知识进行职业实践的体裁和话语分析。这一层面的体裁分析需要涉及分析言语事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确定特定的交际目的、掌握宏观的结构潜式和相应职业知识,了解特定职业语境的制约作用,维持和控制体裁杂糅的机制,以及积累相应的职业实践经验。同时,我们应该考虑体裁的文化因素,借以满足学习者在多元文化下,进行有效、顺畅交际的实际需求,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触并掌握未来职业生涯和学习生活中将会涉及到的林林总总的体裁。
体裁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一种以体裁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于澳大利亚和美国。该教学法包含五个步骤:构建语境、发现语篇模式和解构语篇、共同建构语篇、独立建构语篇和联系相关语篇。具体来讲就是以某一个特定的体裁为例,引导学习者分析其独特的结构与语言特征,及其潜式,使其能够进一步解析相同类型的体裁,并将结构打乱的语篇重新拼接复原成符合这一体裁潜式的语篇,基于此启发学习者独自发现属于这一体裁的语篇,并进行评论和解析这一体裁的文体风格,结构和语言特征,最后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使其进一步掌握该体裁的结构潜式和文体风格,及其适应的社会文化语境。
其实质是通过学生独立探索和分析某种体裁的语言特点、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特点等,对当前学习体裁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体裁与其它体裁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能从篇章语法规则中抽取语义,获得篇章图式;在写作过程中,能把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的篇章图式化为最简篇章图式,根据语义通过语法规则成篇。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裁意识、体裁分析能力、批判能力和沟通能力。
基于体裁的教学法应鼓励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各个专业的课程设计,通过共同开发利用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学习语言。我国的语言教学往往偏重修辞和语法方面的训练,而在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对比修辞,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在多元文化交融的21世纪,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体裁意识,才能够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徜徉其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