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霞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杨圩镇杨圩初中 江西宜春 330800)
教学方法单一。初中生的语言积累还比较贫瘠,并且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而初中语文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讲的内容。但是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对于一些新的概念,用抽象的语言解释了一遍又一遍,然而学生还是不理解。原本只需要把概念用学生已经理解的或体验过的情境解释一遍即可,而学生却被绕在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学模式落后。现在有不是少老师还是喜欢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模式,他们替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环境,无需思考。然而新课标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语文课本为媒介,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语言文字的理解,培养他们挑战生僻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极探索发现新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一味地讲只会让学生的求知欲丧失,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丧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画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积极性低。语文的学习本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是原本就较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是需要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背诵,理解,只会不断的拉低语文成绩。因为,语文是一个逐渐积累的学习过程,成绩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新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并不高,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然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
语文教学,不能满足单纯的单向传播知识,也不能让学生深陷于题海战术,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狠功夫。就是说不能授之以鱼,而应该授之以渔。比如,早读课的时候,让学生单纯的读。先初读感知,然后细细品味,再然后整体熟读,男生读,女生读,前排读,后排读,多种方式交织进行,最后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其次,在讲语文试卷的过程中,总结做题方法,教会学生做此类题型的策略,从而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如一上课时播放歌曲《阿诗玛》、《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陶醉于欢快美妙的旋律中,对歌会产生向往之情。这时,教师适时导入歌会的概念,学习新课《云南的歌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求知欲增强。诸如此类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语文的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犹如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提升缓,见效慢的一个过程。需要扎实的基础,以备后面纷至沓来的知识能有效垛叠起来,高效利用。如,上课伊始,导入新课后基础的生字词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学生熟读,识记。若说语文是一个高楼大厦的话,那么生字词就好比是砖块。没有生字词的积累,那语文的建树也不会很高,所谓的“词穷”也即是如此。对于课文的文言诗词,优美段句,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琅琅上口。把别人优美的句子内化为自己的养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涵养。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这45分课堂时间,而不能寄希望于课外知识的阅读,希冀能有所提升。课堂的知识是基础,而课外知识只是基础知识的补充与延伸。课堂没掌握,课后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顾此失彼罢了。
所谓因材施教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个性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里,查漏补缺是一方面,扬长避短也是一方面。学生在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各有长短。每个学生由于阅读学习习惯或者其他外在因素,这四种能力不是齐头并进,而是有所偏倚。如,有些学生从小就喜欢看课外书,对于语言的敏感性,文字的理解尤其凸显。这时,老师可否引领学生多观察生活细节进行写作?有些学生记忆力较强,老师能 引导学生模仿所背的优美诗词歌赋写文章?有些学生的口才流利,老师能否引导学生多参加辩论赛,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从而进行写作?教师以鼓励为主,循循善诱,细心点播,学生是会有所收益的。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提升中学生的互动能力,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最终引导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