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教研“新”路历程,共创模式“三线合一”

2018-02-24 02:56韦嘉
中国教育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备课组课例教研组

韦嘉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如何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努力使自身具有敏锐的感知、创新的精神、综合的思维与大胆改革的勇气,逐步形成新的教学管理思路,不断激发教师,组织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师的研究氛围、团队精神、营造合作、对话、探索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带领数学教研组开始了探究创新的征程,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问道教研路径

自新课改以来,数学组老师思考着,如何通过教研,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运用行动研究,跨越五个阶段,经历了教研创新的“新”路历程。

第一阶段,外聘专家,专业引领,定期教研,课例研究.学校每周大组教研时,聘请教学教育专家,跟踪听课评课,说课磨课,针对老师的问题对症下药,老师专业水平提高很快。但是就课论课,难以推广。

改变!——第二阶段,主题教研,板块实施,课堂实践,模式推广.我们在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开学确立研究主题,如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空间图形教学等,寻求相同主题类教學的共同模式。但是不同年段的实际问题不同。

改变!——第三阶段,小组教研,追求实效。作为大组教研的补充形式,我们尝试备课组小型教研。分为低中高三个备课组,组内进行集体备课,问题研究。实现了大型——小型,无题——主题——问题的转化。但是如何规范问题研究,使研究成果提炼固化。

改变!——第四阶段,课题研究,力求整合。微型科研与教研整合,让教研能课题化管理,让科研在教学中践行。但是研究内容多是老师自选,新课改还提出更多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

改变!——第五阶段,梳理技能,注重培训,形成体系,综合提升。通过交流与培训、检查与培训、比赛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定期的基本技能培训,与课题研究结合,双管齐下,力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创建立体模式

数学教师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传承中改变,从需求走向追求,最终确立了“三线合一”的教研模式:

“三线合一”的“一”是一个核心,即“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三线”是教研的三条路径:微型科研、常规教研和技能培训。“打造魅力课堂”、“营造生态教研”、“塑造特色教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微型科研,以课例研究为途径。新课改兴起科研之风,而老师们常常在“笔下生花”的科研与现存的教学问题之间不知所措。一线教师需要的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对实际操作有实实在在指导意义的科研。具有周期短、切口小、与教学巧妙结合、能深入研究等特征的微型科研,应运而生。我校的微型科研以课例研究为途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可持续研究的问题,针对本年段学生的特征,达成共识,确定课题。在教材中筛选出典型课例,进行做课研讨,通过反复试讲反思研讨再改进,直待解决问题;并将其解决方法运用其它课例,以形成规律提炼方法。在期末的教研组内进行课例展示,流程为:备课组内一人陈述课题提出——一人展示课堂教学——一人说课——一人评课——教研组内协同诊断,成果分享。

微型科研的内容随着教材使用时间的推移,以及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具有阶段性:课改初期针对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提出“针对教学重难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重构”;为发挥教材优势,实现课型转变提出“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研究”、“培养学生倾听交流的习惯”、“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如何与课堂教学融合”等课题。每一个课题的研究都体现了老师们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教学行为的转型。结合学校“快乐教育”的龙头课题,及对快乐课堂的诠释,数学组提出打造魅力课堂的目标——“有趣+有效”,“(知识)广度+(交流)深度”,让每个孩子都爱上数学课。

我校的微型科研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必须收集课题提出的背景、学习资料、课例设计、教学随笔。将科研的过程管理落实在平常的教研行动中,使科研成为有本之木。最后将这些过程资料整理加工,固化提升,或以讲座的形式在教研组交流推广,或以论文、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参赛,形成成果,资源共享。

2.常规教研,以集体备课为途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内容除了微型课题研究,还有其它常规性或临时性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如对教材的研究,对学情的研究,对教法学法的研究,对理论的学习,信息的获取,统一对学生作业、书写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的常规检查等等。根据教研组计划中的主题研究内容,提前在备课组内进行研讨,为大组的汇报做好准备。例如,期末试卷分析及成功经验交流是每学期的固定主题研究内容,学校会要求老师在假期进行深度的试卷分析及方法反思,开学第二周就进行教研组内的交流。又如期中会开展教案及作业展评。在常规教学活动中,让教师养成不研则不教的习惯。

3、技能培训,以学习交流为途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创设情景的能力;提问理答的能力;收集处理学生信息的能力;根据前测调整教学环节的能力;与学生及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等。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的又具有特色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我们研究名师的特长,进行模仿学习;我们挖掘自己的特长,进行交流互助;我们举办各种比赛,促进教师发展。

“三线合一”模式的创新不是老师们坐“想”其成,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推陈出新、逐步完善的。这一模式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使传统的单一的教研立体化、生态化、高效化。可见教研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创模。也许“三线合一”还不是最终模式,因为我们还会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和改变。

三、欣喜收获效果

数学教研组在创新教研模式的过程中,收效显著。我们的微型科研在区级交流经验,并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推广,教研组的创建特色在省级培训会及国培现场会推广。教研组获区、市优秀教研组称号。微型科研“倾听与交流习惯培养”等均获市一等奖。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居于区域前列。最重要的是教研组内形成了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成为了主观能动的学习型团队。

多年的付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师与教研组共同成长,教师在历历过程中体验幸福,在累累硕果中品尝快乐。学生与老师共同成长,学生在魅力数学课堂中发展能力,因为数学老师的魅力而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

猜你喜欢
备课组课例教研组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备课组长的定位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课例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