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

2018-02-24 02:56施麒俊
中国教育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灵魂心灵孩子

施麒俊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有句名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事业,科学,艺术,赋予了教育极其丰富和高贵的内涵。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德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开创者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我们算是“重视”教育的,只不过在重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区别于欧美等国家。中国在历史上是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这既是儒家的教育成就,也是儒学长盛不衰的原因。毫无疑问,现代中国也是普遍重视教育的,但这种中国特色的“重视”,其结果如何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一种隐忧:文凭普遍升高,文化水准不见高;知识量不断增加,但能力未见长;证书一大堆,素养却未变。这样的教育显然既不是国家想要的,也不是教育者想要的,更不是家长想要的。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这也让我们联想到这样一种描述:教育,就是当你课堂上面学的东西都忘记了,把为考试而准备的东西忘记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如果什么也没有剩下就是白受了教育。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一种融入你的血液中的智力活动习惯,以及骨子里的恻隐之心。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也正是这一腔真爱、一份宽容造就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体现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回望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乃至风雨飘摇中的西南联大,条件极其简陋,教学极其单纯,生活极其丰富,那种充沛的生命元气,在天地间、山野间、师生间弥漫开来,自信而能向上,执著而有正义,有力而能丰盈,犹如朝霞之后蒸蒸日上的太阳,光芒万丈,乾坤朗朗。

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情感去呼应情感,用思想触动思想,用心灵去感知心灵。同时,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当这种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那我們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安徽省青阳县教研室

猜你喜欢
灵魂心灵孩子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灵魂树 等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