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东
特色办学是学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 “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只有构建职教特色发展、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 才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形象的“内动力”。
1. 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需求。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史似乎验证了一个规律:丝绸兴则学校兴。长期以来, 学校的专业结构与地方的产业结构是基本吻合的。近几年, 我国纺织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1) 增速趋缓成为常态; (2) 产业的结构性问题愈加严重; (3) 传统纺织业的成本优势正在下降; (4) 环境制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总的来看, 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而产业的结构调整, 也意味着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因此, 如何优化、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 使之与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 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2. 学校要加快专业结构调整, 促进丝绸产业特色发展。
(1) 当前的专业结构与丝绸特色不匹配。目前新形势下, 丝绸产业特色发展还不匹配, 丝绸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这值得我们职教人研究和深思。所谓“特色”, 实质上还是体现在创新上, 我认为丝绸特色发展: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所以, 作为职教人就要研究我们开设的专业如何在特色上下功夫, 基于传统骨干专业, 优化提升匹配区域特色产业, 突出专业特色性。 (2) 新的机遇“一带一路”, 对文化品位的追求。学校以“传承丝绸文化, 培育绸乡新人”为办学宗旨, 以“精技、尚美”为校训, 充分体现丝绸文化精神内涵。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专业建设与文化内涵协同发展、纺织传统骨干专业改造提升、深度校企合作、培育“创新型”教师上下功夫, 最后落脚点——追求文化的品位上。 (3) 学校主动对接企业, 建立大师工作室。走特色发展办学之路, 不能完全局限于学校内部。只有与企业紧密融合, 打通校企间壁垒, 找准特色定位, 特色办学才有出路。目前, 在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的支持下, 学校选聘优秀行业专家担任了纺织技术专业群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聘请了传统工艺——宋锦的国家级唯一继承人——钱小萍, 在我校建立了大师工作室, 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督导。
3. 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
(1) 准确的自身定位。“找准位置, 鲜明个性, 彰显特色”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三步曲。企业有“先找市场, 后开工厂”之说, 学校也是这样。准确定位, 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是一所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由于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经济发展的快慢、人文环境的差异等因素, 學校教育的文化积淀、办学条件的区别、师生的个性不一, 切忌办成“千人一面”学校。所以, 特色应体现适应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办学个性的特色品牌上。 (2) 相对稳定的培养模式。特色发展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有些成就显著的特色学校往往是几任校长有继承性地持续打造。譬如鲜明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 特殊的办学模式, 有特色的活动等。而这些特点应是长期存在, 稳定发展的。特色需要历时, 需要固化, 需要稳定。 (3) 一流的师资队伍。特色发展离不开特色教师。因为学校特色往往来自于学校有特长的教师, 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因此, 促使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并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一要把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二要引导教师在总结已有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 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发展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果。“特色”说到底就是独特的文化。如北大、哈佛校长经常换、教师经常换、学生经常换, 可学校的精神却是永恒的。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此时, 学校和品牌已经融为一体, 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学风和教风等要素构建起了特色发展的根基。
总之, 中等专业学校特色发展应积极探索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 最大化的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人。只要我们大家不断总结和积累成功的经验,就一定能把中等专业学校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