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兵 朱加良
摘要:当下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已经由过去以学科为载体的课程,转向面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建设。在这种背景下,要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评价方法等为保障。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必须以发展学生为宗旨,积极追求具有生长力量的学习评价,努力做到用评价孕育学生生长的丰富性,用评价护航学生生长的有序性,用评价滋润学生生长的愉悦性。课堂是流动的、生成的,因此核心素养视阈下具有生长力量的语文学习评价没有固定程式。教师实施课堂学习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也必须多样化。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评价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多样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040
一、交互式学习评价
交互式学习评价,就是课堂上师生彼此驱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发现新问题,提高新认识,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核心素养基本理论主张:科学的学习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彼此为师、共同建构、共同生长的过程。交互式学习评价方式的采用,有效实践了这一主张。
请看《卖白菜》教学片段:
教师提问:“那个严寒的冬天,那段沉痛的往事,我读来总是十分感慨和感动,很多语段都一读再读。请大家猜猜我反复品读的语段会是哪个?”片刻之后,有学生答:“我觉得是开头部分,‘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里写出了母亲的坚强,其实她也舍不得卖白菜。”教师评价道:“确实,母亲湿漉漉的眼睛让我感慨万千。”又有学生说:“我觉得应该是第一节,母亲心事重重,内心焦虑纠结,写得很感人。”教师点评说:“文章一开场,就把我们带进了那个贫寒愁苦的冬天,这段文字真是让我们不忍卒读。”然后有学生答:“我不同意,我认为老师会读这部分,也就是回忆第三棵白菜的种植过程的语段,这里写出了对白菜的热爱与珍惜,很感人。”接着有学生陆续说,“母亲打‘我一巴掌,然后‘我哭了,母亲温暖说话的部分很感人”,“老太太撕扯白菜,老师你会细致地读,写出了‘我对白菜的心疼”,“最后‘我和母亲都流泪了,尤其是母亲的流泪,我读了特别感动,相信老师会一读再读”。
这个片段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渗透着交互式评价。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评价,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别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而自己的感悟、思考又会被别人的评价唤起,学生在心灵上与作者、其他读者沟通,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提升。运用交互式评价,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遵循學生的认知轨迹,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这样才能驱动师生共同生长,驱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跟进式学习评价
教师就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基于学生理解的实际,运用跟进式学习评价能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往前推,使其能向更深更广处探寻,获得发展。
请看《春望》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诗中哪一句给你的感触最深呢?”一生说:“第二句给我感触最大。诗人看到战乱中的长安破旧不堪,百姓颠沛流离,他内心悲愤不已,却又难以言语。诗人看到春天里的花、鸟,借它来抒发内心情感。”教师跟进评价道:“春天里的景物有很多,为什么诗人借花、鸟来抒发情感呢?可不可以换成其他景物呢?”该生答:“不能换。春花本应是香气迷人、娇艳欲滴的,鸟儿也本应欢快、自由地吟唱。可战乱让这些都成了奢望。所以在长安城中最能让诗人感同身受的,应该就是这春天里的花和鸟了。若换成其他景物,效果就不那么好了。”教师进一步评价:“好,花的溅泪与鸟的惊心其实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显现。纵然春日之景很多,但其他景物都没有本该灿烂的春花和本该自由的春鸟更具代表性。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学习评价及时跟进,因势利导,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开阔地带”。跟进式学习评价是对事物的深入挖掘。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凭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处、深奥处跟进学习评价,学生的理解就会由表层走向深入,由肤浅走向深刻,进而对学生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延伸式学习评价
延伸式学习评价,指在某一个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小结时进行恰到好处地延长、伸展。延伸式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把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无意识的或模糊的认识清晰化,理解有所提升。
请看《月迹》教学片段:
教师投影“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这般儿亮的”一句,让学生欣赏加点词。一生答:“这些词读起来让人感到十分有趣,觉得月亮十分可爱。”接着一生答:“‘满满的让我读出了月亮圆圆的样子。”又一生说:“我从‘玉玉的感受到月光的皎洁与温润。”“我从‘银银的读出月是光亮的。”一生如是说。教师随即点评:“这三个词让我们感受到月亮是圆圆的、可爱的,而月光是皎洁的、温润的。请大家再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读读,体会一下。”一生说:“这几个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音韵的美感。”此时,教师总结评价说:“这三个词都是叠词。恰当使用叠词,能和谐音律,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这个片段中,教师运用的评价方法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叠词的特点,更是自然地对叠词的使用效果作了合理延伸。延伸式学习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及时自省自悟,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
四、赞领式学习评价
课堂教学中的“赞领”,就是当教师敏锐捕捉到学生发言中的“生成点”时,在赞赏中巧妙地蕴含思维引领。其他学生在教师融思维引领于赞赏的评价中得到生成的暗示,具有思维的方向,实现积极生长。
请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片段:
第二节欣赏中,师问:“谁能说说‘空明这词带给你的感受?特别是‘空这个字。”一生答:“‘空让我想到《小石潭记》的‘皆若空游无所依,它写出了水清澈到了接近于无。这里的‘空表面写‘积水很空,已接近于无,但不就是写月光吗?月光散漫无边,摸不着碰不到,但又真实存在,所以给人空灵之感。”师评价:“很好,借助已学知识来进行迁移赏析,这是很有效的办法。月光还藏在哪里?”另一生答:“‘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像水中的水藻和荇菜,影子怎么形成的?自然是月光了。”师点评:“好,解读正确。那怎么理解‘交横?”该生答:“这词可译成交错纵横,似乎是静止的,但在‘水中就给人动感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的‘青荇在水里是‘招摇的;还可以想象有微风轻吹,竹柏叶子就摇动……”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的学习评价就是赞领,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活力,因而生成了别样精彩。语文课堂上智慧地运用赞领式学习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愉快和欣喜,能润物细无声地落实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发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自我生长。
同时,教师正确运用赞领式学习评价,能为学生建构起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使积极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植根学生心灵,能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加主动积极,让回答不出或出错的学生没有精神负担。这样,赞领式学习评价的激励、引导与改进的功能就能彰显,就能让学生真正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表现式学习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语文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绩。它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表现性学习评价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方法。所以,我们要尽量使主观性评价趋于客观,要牢记评价目的,明确评价的学业目标,制定有效的评价规则以保持评价规则应用的一致性。
请看《言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片段:
在学生理解了“自我介绍”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之后,教师投影出示四个现实情境,让学生任选一种情境介绍自己,并要求选择相同情境的学生坐在一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先是根据教师发的问题清单填写思维导图,再将自己选择的内容与组内学生交流(主要是看看能否让学生感兴趣或耳目一新,并听听同学建议);然后,教师安排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交流自己所选的内容,其他学生作为他的写作对象,一起评一评、议一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建议,重新修改思维导图,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自我介绍;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清单进行自我修改,并安排师生点评。整个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学习表现真实而务实;教师始终参与其中,不断关注并评价着学生的表现。
分析这个案例,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的理念;学生亲身经历了“自我介绍”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与教师有效运用表现式学习评价方法是分不开的。我们发现,教师将学习评价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能否主动地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学生是否愿意独立思考并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得到问题的解决;关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否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不难看出,这些学习评价目标的设定,既是基于言语交际学业目标的,又是指向学生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发展的。
六、多元主体式学习评价
这种学习评价主要体现在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社会活动等)中,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作出评价。例如,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表达交流、实验操作等;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如作品与制作、调查报告、观察日记、实验报告等。实践活动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提倡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还可以联系社区、家长、专家等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及实施情况予以相应的学习评价。多元主体式学习评价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教学结束后进行。
请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片段:
赏析“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时,教师说:“我们尝试着想象一下,把‘我的反应补充出来,你就更能体会长妈妈鬼故事的精彩了。你不仅可以补充语言,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补充‘我的表情动作。”学生开始分组自由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创造,补充投影上的文本。过了会,教师说:“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做长妈妈,老师呢,就是文中的那个‘我,我们一起来演绎当时的情景。”师生演绎得惟妙惟肖,入情入境。然后教师又说:“刚才的长妈妈讲故事讲得很好。现在再请一个长妈妈,我们大家都来做‘我,配合长妈妈。注意,是夜晚很宁静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大。”于是一位学生读,全班学生演。最后教师又请二个学生表演,建议他们“你可以自己设计‘我的动作表情,努力把文字中传达的情趣表达出來。”学生演出的效果很理想。需要指出的是,在三个表演的环节中,教师有机地渗透了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这个片段在基于学生自主感悟,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形成动态化的学习场景的过程中,恰当而又适宜地穿插了这种评价方法,因而收到了理想效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实现悟意审美、诗性体验的目的。整个多元主体的学习评价过程中,师生分享了知识,获得了体验,促进了语文核心素养有效的生长。
学习评价,除了以上几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外,还有不少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要使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真正具有生长的力量,需要教师心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强化“评价引导学生成长”意识,不断实践和积累,反思与改进。只有这样,才会逐渐拥有更多学习评价方法的“神器”。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①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 214000;②江苏省无锡市怀仁中学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