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摘要:“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正如火如荼开展着,但由于受高考应试教育的束缚,“问题解决”式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004
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概述
1. “问题解决”内涵
“问题解决”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分析、推导、验证等一系列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就是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问题情境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难题,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成功运用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2.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原则
重视问题实质、淡化形式。重视问题实质、淡化形式指的是在数学问题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讲解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的来源、证明过程以及推导过程,而不是单单要求学生进行公式、定理、概念的机械化记忆。“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课堂指的是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一定的问题导入环节,在问题导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将问题答案进行碰撞交流,以解决数学问题。依据问题进行分类指导,依据问题进行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的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指导。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对“问题解决”的内涵不清。“问题解决”式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与求解过程是整堂课程的核心所在。“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方式旨在通过一定的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运用原有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所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但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中,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内涵,将问题解决式教学片面理解为“解题”,只注重对学生结果的教化,而忽视了解题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2. 忽视了课堂文化氛围构建。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受多方面影响,包括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经验储备、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学生选择的数学解题方法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文化常常是被教师忽略的一点,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很少与教师互动,加之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很少交流互动,课堂氛围比较单调、凝重。课堂中常常可见教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学生皱紧眉头思考或茫然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氛围下,学生只顾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前进,而忽视了对于问题的思考与理解。
三、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的教学途径研究
1. 在数学课堂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开展“问题学习”,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通过数学故事开展情境教学。(2)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引入教学,通过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于实际生活的使用价值,从而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主动性。(3)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4)设置悬念式的数学问题情境,通过悬念激发学生探寻知识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迷惑性问题情景设置的方式引导教学,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概念模糊、易混淆的知识点设置错误式情境,让学生在识别错误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数学知识。(6)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几何问题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设置课堂情境导入,通过亲身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 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解决”式课堂与传统“灌输式”课堂很大的不同,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性的发挥。因此,为了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要在课堂设计中设置相应的环节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具体可以在问题导入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分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向教师反馈交流,教师从旁起辅助引导作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是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 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背景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长期以来,数学学习都被学生视为头号难题,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學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内在的数学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消除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心理,激发他们内在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后感受到内在的愉悦感。(2)通过外在形式的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即通过物质奖励方式或者学分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高中数学教学新的思维模式,教师应当对这一模式的地位及作用有科学认识,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数学定理和公式等推导过程的精准把握,应当将情境创设作为问题导入和提出的必要载体,应当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凸显,实施精准指导。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 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