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其德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中心小学)
一张数学卷的最后往往都是由几道应用题来结束的,应用题放到了最后,也说明了应用题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从整体的角度看,应用题属于综合性题型,考查的也都是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方法不唯一,但需要学生积极调动各方面的数学能力。
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就是读懂题干内容和读懂问题,只有清楚地知道问题是什么,才知道要回答什么,接下来才涉及怎样作答。但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好多学生根本不会读题,当学生看到一道应用题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读完一遍也抓不住题的关键之处,弄不懂是什么意思。或者是没有仔细地读题干和问题就开始做答,速度是很快但结果都是错的,学生因为快速做完题往往很自信,即使检查时也发现不了做错的题,因此丢掉了许多分数。还有学生一看到应用题题干很长,就失去了仔细读题的耐心和做题的自信心,总觉得这样的题一定很难,还没有开始挑战就已经认输了。综合以上的种种原因,教师的担子很重,每一个问题都急需教师来帮助学生解决,无论是怎样的应用题,读题都是第一步,也是解题的线索。首先,教师就要锻炼学生的读题能力,教会学生能够读懂问题是什么,在上课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边讲边关注学生的状态,确定学生是否跟得上。其次,增加师生的互动环节,多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去总结这道题交代了什么内容,它的问题又是什么,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题,教师要自己私下里多总结一些方法和技巧,以便于在上课时能够传授给学生,每一道例题都要带领学生去逐句分析,时间久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就会有所提升。
解应用题,读懂了题干和问题是第一步,要想解出正确答案,还需要弄清楚题干中所给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往往题干中的关系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如果学生能够理清其中的关系,那么接下来的解题就只是计算了,找准条件关系是攻破应用题的核心关键。但好多学生由于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而应用题考的又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导致学生在读懂题的情况下,列出已知条件却不知道其中的关联是什么,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想做好应用题,就必须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就像一张卷子,如果这个学生前面做得很好,正确率很高,那么应用题也不会差多少,但反过来也一样,前面的基础类知识做得不好,那么应用题也不会很好。教师平时在讲授新课时,可以适当带一些之前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高年级的学生本应该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回顾,毕竟小升初时考试的范围是整个小学数学。例如,在讲到“小数除法”中利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把例题讲透彻,带领学生一步步找出其中的条件关系以及数量关系,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条件关系来列式解题,在讲解题方法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刚刚学过的小数乘法,最后帮助学生做一下应用题的整理和归类,便于学生复习。
师生间的互动不仅体现在文科教学中,在数学等理科的课堂中同样重要,在学习应用题时,课堂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发展其思维能力,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相比以往教师一人讲解,学生只扮演“聆听者”角色的课堂模式来说,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更倾向于师生间的合作交流过程,教师由一开始的解读者、计算者的角色中走出来,站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将解题计算等一系列程序全部交给学生来操作,从审题到分析条件,从发现问题到求解答案,教师与学生同步进行,在关键处给学生以指点,用“提个醒”“引条路”代替直接讲解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不限制学生思维,不强制解题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在合作交流中把握整体方向,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解题习惯,在分析问题时不拆分条件,而是放眼于整个题干内容,培养整体思想,充分利用已知解决未知,排除干扰条件。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多练习一些开放性习题,如一题多解、变换条件或问题等题目,或请学生自编习题,锻炼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习应用题,使学生多种能力全面提高。
近些年数学应用题的类型和内容越来越接近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许多学生面对应用题总是感到不知所措,关键是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多引导学生,教会学生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1]李艳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z1).
[2]陈秀芳.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