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 曹友霞
小学数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响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号召,顺应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了解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坚持全新的教学理念,以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符合课程标准,顺应了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趋势,有利于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真正地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现代数学人才的需求,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爱上数学课程,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现出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下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枯燥,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不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难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第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未做好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并未理解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没有仔细分析课程标准中的意义,以至于其在制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过于混乱,只重视是否完成了数学教学,是否教会了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只是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没有创新教学手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不熟练,从而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先做好课前教学准备,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都有着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能力来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进行预习,在上课之前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先预习一遍,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所了解,并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中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预习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缺乏自控能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小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便是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因此,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过于枯燥,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学习到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事业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简化数学知识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通过视频、动画、音乐等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则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相对应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岳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黄元岭.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20:93.
[3]曹秀丽.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