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星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始终,由此可见数学计算的重要性。但教师往往最容易忽视的也是这最基础的计算,认为计算教学很容易,主要在于学生熟能生巧,因此对计算教法不太重视,在教学中重算法、重练习,轻算理、轻理解,从而导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有些学生到高年级了仍然会出现计算错误。学生因受自身兴趣、态度、计算技巧、计算习惯影响,对计算不重视,注意力不集中、抄题马虎,不注意运算顺序、规律,不进行验算等,导致计算频繁出错。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的比例,不仅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数学学科测试的重点。计算不仅只在小学数学教材、小学数学测试内容中存在,还在应用题、逻辑题等数学综合应用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此,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计算能力对其今后发展影响重大。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基础、实用性强的能力,对学生学习、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计算能力偏低或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将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1.刺激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计算的耐心。数学计算是由数字与运算符号组成,两者都较抽象、枯燥,在计算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对此,教师在设计计算能力训练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计算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频率进行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1]例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以帮助小动物回家的形式,分列出几种小动物,并在小动物身上标上数字,每个小动物对应一个计算简式,引导学生通过对简式结果进行计算来送小动物回家,通过同时将答案、算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种匹配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练习之中。此外,教师可以对这种匹配式练习进行升级,如多设计些答案或是两个算式指向同一个结果等,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信心,保障计算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将生活实际与数学试题结合起来,将数学问题设置成为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计算能力的价值,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出对计算的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购物的情景:1kg的苹果价格为5元,请问买3kg的苹果要花掉多少钱?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仅仅是课堂、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为生活提供服务,从而让他们重视数学计算,进而认真对待数学。再如,在学习 “多位数相加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下面这样一个情景:雷洋洋去文体店购买学习物品,他身上共计45元钱,但是他想买一本12元的漫画书、一个15元的文具盒、一个5元的日记本,他身上的钱能不能买到这些文具用品?通过将计算练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强计算练习的生活气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计算,并认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进而引导学生努力学好数学。
3.运用简便方法,提升计算速度与准确率。计算中简便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便运算的方法。如,将 “39+72+61”算式放入到植树的应用题中:5月12日,(1)班学生共计种了39棵树,(2)班学生共计种了72棵树,(3)班学生共计种了61棵树,请问这三个班共计种了多少棵树?对于这个应用题,学生很快便列出了 “39+72+61”的算式,然后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挨个挨个计算,可是,运用简便方法解题的学生很少。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个位数可以满十进一的数,很快学生便发现了“39+61=100”,然后再用 “100+72”,从而得出了三个班级在植树节这天共计种了172棵树的结果。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简便运算方法的价值,在计算练习时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
4.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时半会便可以实现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前提就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2]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常常连题都还没看清楚便开始计算,常常会将123看成321,将符号看错,等等。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看题的习惯,认真看、稳稳观,切忌急于求成,不能养成看一眼写一个数的坏习惯,在写完之后应仔细对照检查一遍,减少抄错数的情况。其次,强调学生书写要干净工整,学生能算对,态度也很认真,但是由于书写混乱、字迹不清,将8与3、6和0、1和7等这种易混淆的数字弄错;计算时数位未对齐,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毛病。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嘱咐学生一定要认真、正确书写数字,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教师应嘱咐学生仔细计算,避免因马虎将2×3当成2+3来计算,或是忘了加进位、退位忘了减等应嘱咐学生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好好计算,才能确保计算正确。
5.巧妙布置作业,巩固学生计算能力。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应用到计算能力,这种数学计算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这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还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3]例如,在学习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选择5个对象,调查其出行方式、使用交通工具、时间等并给出比较报告。通过比较学生的报告,发现学生对速度、路程、时间关系掌握得更加牢固,得出了时间与对象所选择的交通工具的速度有一定关系,也同样会受到路程选择的影响。通过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计算中对一些逻辑关系的理解更加深刻,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并不仅仅是处理数学符号,而是要将其转化为对数学关系的思考、理解。
总而言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兴趣,并主动将数学计算运用到生活之中,这样才能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真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