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颖
如今,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新闻类APP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等待受众,推送是一个主动方式,但推送的内容大致相同,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很少有APP推送一些个性化的内容。有的新闻APP推送声音个性化,如“看看新闻”,这一点突破能够让受众在多个推送中知道是“看看新闻”来了。
新闻APP的打开方式还应吸引受众自行打开,地方媒体要紧抓本地突发事件,受众要了解、核实、求知,主动打开APP。或者哪怕是一条停水停气信息,只要受众关心的,都可以吸引受众去打开。新闻APP要做出自己的定位和个性,到底是本地突发、服务小而精还是国际、国内、本地大而全,做一款别人很难代替的新闻APP,发生了某些事件,受众主动想到要打开这个APP获知信息,那么就真正达到了目的。
传者论早已过时,受者论还在APP的传受方式上广泛流行,为受者服务、想受者所想、提供受者爱看的,但如何获知受者爱看的、关心的到底是什么呢?所以本文提出“受众圈”论就是从受众出发,到受众结束,在线及时、即时与受者互动。
如遇突发情况,网友直接一键打开APP说出火灾、地震、车祸的位置、时间,如今天上午某地车祸,强大的信息平台就可以提供精准信息,而受众进一步链接相关信息,多问几个问题,APP也可以回答。这些问题看似很难针对每个受众达到,但很多生活服务类,如医院的APP或者公众号平台都能实现,新闻APP首先梳理一些类别问题,当受众提问的时候给出答案即可,关键是让受众感受到自己享受的是VIP定制新闻服务。
如果受众希望了解一些服务性信息,也是一键询问,如近两天的天气情况、住家附近有没有水电气检修、哪些政策咨询、到哪里去休闲、怎么前往,反正信息还是APP平台上的那些信息,但打开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是受众主动地、需求式地去打开,这样当然能吸引更多受众。
现在的新闻APP的确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都是受众愿意关注的吗?哪怕只有一个受众,提出了一个关注的问题,相关人员去采访了,也达到了新闻的点对点实现。现在看似新闻很多,到底点击量如何?而且有多少是刚性接收,是否只是随便看看?传者非常“殷勤”地给受众提供了大事小情的各类海量新闻,但由受众真正发出的新闻诉求还是少之又少,所以大量新闻APP出现了信息高度繁荣和点击量相对匮乏的现象。
新闻APP本来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样一条消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多个APP依次转载推送完全没有必要。新闻APP的推送最好是原创新闻,除非十分重大,其余转发的始终落后于原媒体,意义不大。
现在的APP大多还停留在电子书的阶段,一些文字配点图,加些视频,连多年前的PPT都还有飞入、叠化等内部特技和划屏特技。新闻的价值当然与其重要性成正比,但“颜值”也很重要。现在的APP 基本千屏一面,进去后就是一些频道、栏目、图片,而且新闻的同质化造成地方媒体APP雷同,连中央级媒体也和地方媒体部分同质化。受众爱看的是什么呢?应当是富有“才气”和“颜值”的新闻。新闻的时效性、内容精良是一方面,但新闻APP能够让受众下载并形成接收习惯,在信息爆炸、APP层出不穷的今天,新闻的“颜值”即表现形式也很重要。
落实到受众爱看的新闻上,就是摒除线面式版块,受众可以随时通过语音说出关心关注的新闻或者相关内容。除了语音,受众在APP上的浏览方式应该是字符漂移式、转盘旋转式、画面抽拉式,总之不是现在的静态“不理人式”。
字符漂移式是将一些现有的频道名称做成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字符,在屏幕上漂移,也可以将最新的热点信息提亮、加红加以强调,引导受众点击。
转盘旋转式是将频道和热点信息用转盘形势呈现,针对不太明确自己需要浏览什么新闻的受众,用点击转盘的形式抽出新闻浏览。可以用三角、方形或圆形等立体的图标加以呈现。
画面抽拉式可以参考有些公众号的形式,将图片和关键字加一点小视频用抽拉、飞入飞出、旋转等三维的形式让受众能看清一些,又无法完全了解,进而点击。
总之,以上各种方式都是希望把受众能保存并持续保存在APP上,版面相对立体甚至花哨一些,可以从现在的新闻APP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