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动 樊 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在国家繁荣的文化政策及各类社会政策、经济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民众的审美水平和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新时期,广播电视编导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创作出更多更新颖、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影视作品。
与社会活动、商业性质的影视创作不同,校园创作有着相对较高的宽松度和自由度,这为学生的自由创作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提供了丰润的土壤。然而,当前开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地方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制于不完善、不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条件,学生创作思路相对局限。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仍采用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室内理论课时仍占据课程较大比例,学生的实际操作也仅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几十分钟里,这种模式对实践性高的编导专业来说并不合适。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无法为后期的创造性创作奠定基础。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相对年轻的专业,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案仍然沿袭其他传统专业的模式,专业理论课的内容比重大于实践课,开设的课程追求面面俱到,粗放式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教学内容偏于理论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性专业,高新设备的投入大大创新了广播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相应地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各类设备操作。然而,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很多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设施更新换代缓慢,设备比较陈旧落后,且实践设备数量不足,实训场所建设滞后,与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不相匹配。学生鲜少接触专业的、高新的摄影摄像、录制导播等设备,无法形成创作的直观感触,创新空间有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但由于当前不少地方院校建立的实践平台和基地较少,与校外专业的传媒机构、影视公司联系较少,学生消息相对闭塞,行业发展新风向、业内时兴影视类型等相关信息都难以在第一时间知晓,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市场的检验,创作能力滞后于行业发展,更谈不上创新变革。
“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具有独创性。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从这个定义来看,创新思维具有不同于常规性思维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独立性、首创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就是打破常规、有创造性的思维。
广西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艺”)作为地方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承担着为地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服务当地文艺事业发展的重任。长期以来,针对上述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创新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广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在自身实践教学上进行了许多改良尝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除部分通识必修课之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课程多是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摄影、影视剪辑、后期制作等。在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时,广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调整了理论教学和时间教学的比例,进一步加大了室外课程实训环节的比重,旨在提升学生实际拍摄制作的能力。
作为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有很多课程都需要继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如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通过系统化的综合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创新构思打下良好基础。
广播电视艺术与电影学等关系紧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同样也涉及艺术概论、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等基础理论课程。通常,授课教师如果单纯讲解教材上的知识,会显得课程十分枯燥。为此,广艺相关专业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讲解的时候采用学生习作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启发法等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用形象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理论,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理论扎实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树立首创、独创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不同专业课任课教师还有意地进行类型化教学,即教师从自身擅长的影视类型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例如,对艺术电影、实验电影有所造诣的专业教师,在其所教授的课程中,较多地带领学生对电影电视史上经典的影视作品进行观摩,并且鼓励学生在自身创作中对电影语言进行实验性、先锋性的尝试和创新;在纪录片、专题片领域有研究成果的专业教师,则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和知识积累,创作具有个性或反映社会现象、具有深度的影视作品。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基础硬件设施和专业设备有着十分高的要求,为了充分保障师生各项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广艺影视编导系先后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同时不断更新摄影摄像设备,改进建成非线性编辑等一系列多功能实验室,硬件配套水平超出同地区其他开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院校。
与此同时,各专业任课教师还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类影视拍摄制作设备的更新资讯,引进或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投入使用诸如无人机等此类新设备,这些设备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作品的视听表现手法,使学生能够将创作构思的影像艺术变成现实,唤起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新设备最大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试验各种幻想,这对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开拓进取的精神十分有利。
为了鼓励学生走出去,面对现实挑战,到更加规范的平台进行锤炼,接触高水平影视作品制作流程,接受变化,拓宽视野,激发创新动力,广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还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一是大力建设校内传媒机构,为学生提供在校实践的机会。其中,广艺影视与传媒学院的影传传媒,是按照公司结构模式进行项目化运作的非营利性多元化学生传媒组织,这一学生组织以影视节目制播和传媒文化活动开展为主。影视传媒成立以来,承接了广艺各类大中型校级活动、文艺晚会的录制等工作。二是加强校外联动工作,为学生提供开阔眼界的途径。电视台、报社、影视制作公司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适合的实习机构,广艺影视编导系积极为学生联系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等这一类有影响有规模的媒体实习机构,推荐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习,为学生由理论转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社会搭建桥梁。
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广艺影视编导系不定时地还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邀请一些国内外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授、资深媒体人到校举办讲座,与学生分享当前行业的科研成果和发展新动态。与此同时,广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影视比赛,激发自身实践创新的能力。在竞争中,学生不断成长,开阔眼界,发散思维,更有机会与校外优秀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能力也是广播电视事业竞争的核心所在。大学本科阶段是学生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广西艺术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珍视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个性特长,根据自身素质构成和知识构成进行不同风格的作品创作。在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中,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得以打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这一成效表现为该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频频斩获全国各类高校电影节奖、类型影视作品赛事等级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级奖及优秀奖等。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广西艺术学院影视编导系立足地区特点,充分整合自身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进,归纳出符合自身特点和特色的实践教学途径,可谓初见成效。这当中的经验既值得总结发扬,也需要继续以创新求创新,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1]卫欣,张律.创意之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惠阳,马王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3):40-41,64.
[3]陈昊姝.浅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实践之创新[J].今传媒,2012(6):133-134.
[4]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天中学刊,2013(10):123-125.
[5]何北,田恩学.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6(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