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析

2018-02-22 11:32燕玉霞
职教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工匠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是“道德精神”引领下的从事专门技艺的德性生活过程,属于职业精神的一种。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认识不足、建设流程不科学、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深耕课堂的精神等问题,通过探讨工匠精神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及有机结合点,提出工匠精神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以“双渠道”“三步骤”培训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兼职教师为补充几个方面并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做好做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工匠精神;“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燕玉霞(1984-),女,贵州都匀人,南昌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2-0076-04

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中国制造面临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在制造业总产值上,“世界工厂”绝非浪得虚名,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国领先美日德,即便去掉其中1/4的外资,也超过了美国。但是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9.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1],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中国高技能人才现状堪忧,目前中国技能型劳动者数量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的占比较低,随着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技能人才缺口将日益扩大[2]。中国正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者过渡,对拥有中、高技能的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上升。数据显示,拥有一定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劳动者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仅占5%。其次,目前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老化,新生力量的补充不足,如何培养出具有“德、研、新、艺”等工匠精神的人才,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存在系列问题制约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包括目前社会普遍存在轻视劳动创造,轻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有所下降等各类因素。但现有研究中,关于职业教育中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并融入工匠精神的深入研究不多。笔者拟从现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将提升职业教育与中国产业制造升级的背景相结合,探索工匠精神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并结合实际提出系列改善措施,力图从弘扬“工匠精神”为立足点,打开职业院校素质提升的新局面。

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一)认识不足

“官本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以及传统观念认为:“白领”优于“灰领”,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甚至对一线工人存在一定的歧视。职业教师在社会的评价和认知不高,职业教师的薪酬微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其对自己的职业和身份缺乏认同感,“双师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追求学位、追求证书、职称晋升的要求,部分职业教师没有把“双师型”建设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导致内部驱动力不足。如何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职业、尊重职业教师、同时崇尚劳动之美,使职业教师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并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重职型”社会环境,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需求。

(二)建设流程不科学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综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等职业素养。但是现对“双师型”教师的再教育投入不足,没有系统的师资培训体系,没有完善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符的准入体系,教师编制增长速度滞后于学生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实践教育教学能力要求的形式化,再加上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阻碍了职业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质量提升。

(三)专业结构不合理

现在职业教师存在具有双证,却不具备双能,局限于双证的表象。在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大多来自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学科教育的背景较深,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实践环节存在“纸上谈兵”现象,重理论轻实践情况的出现,也使职业教育院校内部教职工指导教学、实习、实训能力与高素质“双师型”技能差距较大,造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脱轨,如何将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成敬业、乐业、理论知识系统化、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职业教师专业结构水平是保障。

(四)缺乏深耕课堂的精神

现行的职称评审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导向不明确,对职业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课时量要求,而对教学质量、技能考核要求缺少量化,这与职业教育的本质不相适应。在当前的形势与制度环境下,很难产生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与教学质量之间含金量差距太大,多数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发文章、拿课题上,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有限。此外,学校规模扩张快,造成教师开设、关闭课程随意性大,对教师本身学科背景要求不严,跨学科开设课程比较常见。

二、工匠精神对“双师型”师资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问题,要彻底扭转职业院校发展的颓势,需要多措并举,共同发力。当前急待提升职业院校师资水平。致力于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达成,但致力于建设一流的职业高校的追求脚步却不能停歇。在资金、制度支持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做的是振奋精神,重塑职业教育之魂。振奋精神的关键在于以工匠精神与“双师型”师资建设融合贯通,实现于匠心与师道的统一。

(一)工匠精神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的节理相通

1.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词汇,我国对其并没有标准、权威的定义,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研究中,存在着表面化,不够深入的现象,大多数人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专业性、敬业精神、严谨极致的体现,对其内驱力未进行归纳与提升。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内涵:一是定义。《辞海·工部》说:“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考工典》中说道:“以其精巧工于制器,故谓之工。”原来我们称之为泥匠、木匠、钟表匠、石匠等就是工匠的一种,指可以独立完成某一方面的技艺,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工匠不是简单的技术工,在某一方面的技能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鬼斧神工、出神入化、技近乎道等词语对工匠们技艺认可。二是历史。中国的工匠群体始于陶器时代的专业化分工,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伴随着社會发展和工业文明的熏陶而产生。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正式提出了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与全民意识。三是“精神”。指的是匠人与之匹配的精神追求。工匠精益求精的行为是意志力和创造性的体现,它既与传统文化中寻“道”的过程相承,更是奉献精神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诚信、友善有高度的一致性。

笔者认为工匠精神是“道德精神”引领下的从事专门技艺的德性生活过程,属于职业精神的一种。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是专业技能和技术,具有难以替代性,重点是具有敬业、追求卓越、意志力和创造性等特点,关键核心是奉献精神与个人价值实现,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源泉。

2.“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2016年11月颁布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最终目标是“要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具有内外两种特征:外部特征是具备双资格,具有“双证书”和“双职称”。内部特征是具备双素质或双能力。在现有“双师型”的内涵研究中,学者有:“双证书”“双职称”“双能力”“双素质”等多样化观点。“双师型”教师是集良好的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师范技能、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4]。核心是“师”,既是人生导师,又具备职业指导的能力,总的来说,“双师型”教师是“双融合”,既具有双能力,又具有双资格。

(二)“双师型”师资建设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

“双师型”师资建设与工匠精神的结合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身份的统一。工匠是技术传播者,教师则是知识的传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则是二者兼顾。二是道统的结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坚守教学一线岗位的教授,也是匠师。教学从某种程度来看,也是一门技艺。追求完美,日臻完善,造福受众,这也是师者与匠人的初心。三是地位的统一。教师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是知识的传播者,广泛受人尊敬;工匠自古以来就倍受尊重。总之,“双师型”师资具备专业能力、工匠是专业人才,二者本身具备共同点。二者相结合既是传统文化“师道”和“匠心”的结合,既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营造追求完美的生活之道;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奉献不谋而合。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师型”师资建设,既是承接传统道统的需要,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职业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三、传承工匠精神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建议

(一)以师德建设为核心

“双师型”教师中,如何成为合格的“师”是关键和重点,成为“师”首先需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对师德的内在要求是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升化为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学生”、“自己与社会”的整体性的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自我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引导功能;对学生具有道德品格教育功能,影响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对社会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5]。将工匠精神引入,可以超越传统师德建设的局限性,抵御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工匠精神中敬业、奉献、个人价值的实现是教师卓越道德的体现,工匠精神在职业教师的职业生活中,产生一种特殊的道德信念,通过工匠精神的熏陶,使教师产生不断反思自我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有了这样的引导作用,才能使职业教师超越日常生活的现实性和功利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将职业引向更为崇高的道德境界。工匠精神可以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教育性与示范性相结合,让双师首先成为名副其实的“师”。

(二)以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为基础

目前,我国制造业急需高素质、专业性强、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但我国职业教师的来源主要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职业教师不乏硕士或者博士学历,学科背景深厚,但对合作交流和行业的发展变化了解不足,存在实践困惑。“双师型”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化,这是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根基,如何将科班培养的理论体系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践经验加以丰富,如何在实践经验中归纳理论科学性,通过这样双向交流的模式,形成既有雄厚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具备应用型能力的人才。职业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其实践技能性,“匠人”的基础就是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技艺标准,是对此行业极深入的研究,这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相符。将工匠精神引入到“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中,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的,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对“大国工匠精神”的宣传传播,是职业教育教师了解工匠精神的窗口,将精益求精、鬼斧神工变成教师的意识自觉。通过工匠精神的引导使得教师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不仅要教学生,也要出产品、出艺品。

(三)以“双渠道”“三步骤”培训为抓手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的滞后与核心技术的改变、新事物的产生之间产生矛盾,需要进行长期不断的培训交流,让“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终身化教育。从纵向来说抓好双渠道,包括校本培训和企业培训,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关系。从横向来看一是抓好职前培训,从源头上把握好职业教师的入门关,二是加强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与能工巧匠进行学习,获取实践教学经验。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主动对接一线最新技术和国际形势。把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学科化倾向和补偿教育倾向提升为复合化、提升教育。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顶岗、挂职锻炼、承担技术项目、合作研发,增强其跨界交流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经验丰富的匠人请教,并以匠人的创新为主导,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选派一些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国内外进修和培训,与国外的职业教师进行互换,增强其国际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德国和日本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具工匠精神的国家[6],德日工匠精神的发挥,可以说是工匠精神制度的发挥,要成为“工匠教师”“工匠校园”“工匠社会”,不仅需要文化传承,还需要机制和政策的保障体系。学校要把“双师型”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结合工匠精神内涵与职业教育的使命和内在规律,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制度建设,包括精确认定资格制度、严格技术等级制度、以激励机制为导向、“第三方”认证评价制度为保障,实行动态管理,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师消除机会主义倾向,能够安下心来全情投入教学中。通过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增强其认同意识和获得感,可以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适当降低对学术和科研方面的要求,综合“双师型”教师需要的各方面素质进行量化,同时变革薪酬制度,教师安贫乐道,潜心工作的要求主要是对其职业良知的召唤,除此之外,如何外在的改变薪酬体系,使“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在收入上拉开差距,获得等价的报酬。畅通教师晋升通道,把其是否具备工匠精神进行量化与晋级挂钩,让教师的工作不仅成为其安生立命之本,并成为社会向往的职业。

(五)以兼職教师为补充

针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各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聘请兼职教育人员,向企业和社会层面聘请兼职性匠师作为教育教学人员,扩大比例,丰富实际来源,实现优化。匠师不仅有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经历,更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与教师资格的获取一致,突出匠师的“师德”、“能力”,不仅可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成,同时利用兼职教育人员专业能力,为职业教育院校“双师型”教育团队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依据,促进学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构建起高职院校师资引进的特有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制造业没有效率优势[EB/OL].https://www.sohu.com/a/127097748_509997.

[2]清华与复旦共同发布《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EB/OL].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49/2016/20161104154548121682499/20161104154548121682499.html.

[3]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ndrc.gov.cn/fzgggz/fzgh/ghwb/gjjgh/201706/t20170619_851194.html.

[4]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80.

[5]檀传宝.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16-21.

[6]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61.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队伍工匠精神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