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角色与责任

2018-02-22 11:32黄晓玲
职教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发达国家

摘 要:发达国家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扮演着决策者、实施者、参与者、支持者、促进者等角色,承担着目标导向、知识供给、过程参与、评价反馈等责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体现出企业需求导向、突出行业标准、企业全程参与、中介组织协调的特点,同时各国主要通过制度保障、经济补贴、项目设立、道德奖励、文化影响等措施,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这对我国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企业角色;企业责任

作者简介:黄晓玲(1977-),女,重庆市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购买课程服务研究”(编号:18JYB010),主持人:黄晓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2-0046-07

职业教育职业性、技术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企业是重要的培养主体,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任何类型教育改革的重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其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标志。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和当前改革重点及发展趋势而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强,其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分析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企业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主要责任,以及企业参与职业课程开发的主要特点和激励措施,对我国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具有借鉴意义。

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企业角色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到来,各国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等明显变化,建立学校、企业、行业等多元主体协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也聚焦受教育者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体现出开发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发达国家企业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具体扮演着不同角色。

(一)英国企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导者和实施参与者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体现出明显的市场化特点,企业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导者和实施参与者,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形式日趋多样。英国产业指导机构代表产业界和雇主的利益及声音,覆盖主要的产业部門,负责本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修订以及国家工作标准的改进,使其不断完善以适应生产技术的变化。企业参与开发的课程几乎覆盖全部职业教育课程,包括训练课程、职业准备课程、专业资格课程、考试课程、“三明治”课程等;参与内容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能力标准制订,专业建设、课程设计、课程修订、教学实施、教材编写与修订、教学质量评价,充实、优化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等;参与方式主要通过加入学校教学顾问小组、签订教学合作协议、独立开发课程等形式进行。

(二)德国企业:职业教育实践课程开发主导者和实施者

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历史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双元制”模式中,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教学主体、经费主体和法律主体[1],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识,企业不但拥有职业培训的决策权和管理权,而且也协同参与职业学校的决策与管理。为获取企业运行及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降低用人成本,同时获得各种资助资金、补贴等,德国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经政府认证获得资质后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德国企业参与开发的课程主要是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实践课程),并主导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参与内容为课程开发的全环节,包括对受训者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提供职业体验的机会和个性化培养、保护受训者免受可能存在的职业伤害等;参与方式包括成为各专业委员会成员、与学校课程实施相互交替、完成《职业教育大纲计划》规定的教育任务等。

(三)法国企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支持者和参与者

法国职业教育实施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实施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法国职业教育积极寻求从学校本位的传统模式向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转变,企业可通过独立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或提供学徒培训等多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领域,企业在培训课程的科目设置、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等方面提供市场、技术方面的要求和需求,或作为雇主、企业工会代表、部门负责人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意见和建议;部分企业建立学徒培训中心,成为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或学习的主要场所;培训机构大量吸收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培训教学。企业参与方式有企业或企业代表参与培训机构决策、参与课程开发意见征询、签订委托培养协议等,企业也通过举办演讲、论坛、讲座形式支持学校教学,对学生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四)美国企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影响者和参与者

美国大企业或行业组织往往将影响政府决策或相关公共政策制定作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和制衡利益团体的方式,在职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代表企业声音的行业组织,通过倡导满足其成员需求的职业教育政策和项目,进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并维护自身利益;中小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要消费者,往往通过推动学校本位学习项目和工作本位学习项目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企业参与开发的课程集中在面向就业的相关项目上,如生涯路径项目、注册学徒项目、职业证书项目以及职业类协士学位证书项目等课程;参与内容包括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制定、教材选定、授课方法研讨以及学生质量评价等[2];参与方式一般通过参与学校董事会和学校管理委员会工作,签订培训项目协议合作开发,参与课程设计与培训的具体工作等。

(五)加拿大企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平等合作者和实施参与者

加拿大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其突出特点是社区学院与企业界密切合作,企业由辅助参与者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平等合作者。企业与学校是对等的伙伴关系,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办学,共同帮助学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完成从技能训练到岗位工作的交替。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是加拿大企业和社区学院合作的经典课程开发范式:以企业专家为主的DACUM委员会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分析职业的工作结构,确定履行工作职责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讨论确定新专业新课程设置及老专业改造更新,已被证明是职业教育的成功方法。企业除主导能力本位课程开发外,还与职业院校一起开办专业、提供实习场所、联合开展培训项目、参与“CO-OP课程”(“带薪实习课程”)实施等,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多方面作用。

(六)澳大利亚企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导者和实施参与者

澳大利亚行业主导的职业教育体制决定企业在课程开发中也扮演着主导者和行动者角色,企业主要承担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课程、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开发。企业参与的内容主要有:预测人才需求,参与制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参与课程大纲的开发与完善、建设教师教学资源库等,同时也参与质量保障机制、教师准入标准、灵活学制等方面的合作事务。参与方式包括加入行业顾问委员会、政府职业教育决策机构、课程开发机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和认定机构中,成为重要一方并通过规范程序发挥作用。为保证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和职责履行,澳大利亚政府部门建立全国性的行业技能委员会统筹企业参与课程开发。

(七)日本企业:职业培训课程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日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要有企业内教育和合作教育两种形式,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态度呈“波浪式”发展,从“高度热情”到“热情减弱”再到“热情回升”[3],但大企业都高度重视企业内职业教育和各种职工培训,主导开发和实施自成体系的职工培训课程。职工培训课程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主导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合作研究等全过程;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也与院校合作开发一些课程,参与方式包括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企业委托学校研究、社会企业或民间个人向学校捐赠等。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企业责任

责任即社会角色承担的职责,以其应履行的义务为主要内容。就课程开发而言,企业责任即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各环节以及相应的课程产品、课程服务等方面的直接付出和相应行动。发达国家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扮演着主导者、实施者、参与者、促进者、支持者等角色,相应地承担着多重责任。

(一)目标导向责任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并通过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体现出来,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产品的需求者和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质量规格或者说人才的素质结构有清晰的把握,企业需求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目标确立的基本依据,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和课程开发中承担着目标导向责任。从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企业的目标导向责任主要表现在:(1)需求分析:一是人力市场需求分析,包括经济结构基本样态、劳动力市场供给变化、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等;二是标准分析,包括行业企业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等;三是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来源、学习需求、专业性向、学习风格等。(2)课程价值选择与目标确定:经过校企和其他共同体共同协商确立课程的价值取向,搭建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并确立课程目标。(3)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课程标准:形成基于特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课程结构,形成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二)知识供给责任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某种程度上是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其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优势在于持有行业企业独特、前沿的知识信息和技术标准,企业技术性知识、制度性知识、文化性知识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承担着知识供给的责任,如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企业知识供给是职业教育课程生命力的基本保障。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企业的知识供给责任主要表现在:(1)供给和参与选择多类型课程内容: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整体设计,针对具体课程提供行业、企业和特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性知识、制度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等,参与课程内容的甄别与选择。(2)序化课程内容组织:根据课程内容的知识特点选择课程形态,按不同课程组织逻辑序化课程内容。(3)编写教材及学习资料:根据需要参与编写相应课程的教材及学习材料,建设教学资源库等。

(三)过程参与责任

课程实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实习及教学条件改善等工作,部分国家企业全程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从发达国家企业实践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企业的过程参与责任主要表现在:(1)提供多种实施条件:包括各种证书课程、职业资格课程、实践课程、主题课程等实施所需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及机会等。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企业以投资方式参与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企业专家作为咨询人员和课程、教学实施人员进入到職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也是企业提供课程实施条件的主要方式。(2)参与课程实施过程: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是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嵌入,课程实施中校企共同或企业制定专门的课程实施计划和实施管理方案,商讨实施策略,企业在课程实施中发挥指导、执行、管理、咨询等作用。(3)过程的质量保障和监督:企业参与质量保障的相关工作,及时评价和反馈实施效果,完善相应的过程性材料。

(四)评价反馈责任

企业是职业教育产品质量的评定者,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注重听取企业的反馈意见,并将企业评价和反馈作为课程改进的基本依据。从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企业的评价反馈责任主要表现在:(1)课程培养质量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追踪性评价,企业参与学生课程学习后的结果评定,并跟踪人才成长过程,评价课程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价值。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主要是评价课程产品和开发过程的科学性、适宜性等,主要从价值衡量及技术操作两方面进行。(2)意见反馈:企业通过自身在职业教育相关委员会、政策制定及咨询机构中的角色和影响力,将学生课程学习结果和课程自身质量反馈给课程开发共同体,并提出改进建议。(3)参与改进:针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改进,通过自身行动提高职业教育课程的育人质量。

三、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特点

从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角色和责任可见,国家、地区以及技术类型、行业特征、规模大小等不同,企业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存在差异,但在课程开发实践中也体现出一些共同点。

(一)突出企业需求导向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为了满足雇主需求,强调对就业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突出课程规划、设计及实施等各环节的产教融合,即强调企业行业的参与甚至以行业企业为主导,从而使产学、校企结合更加紧密。英国“三明治”课程、德国“双元制”合作开发、加拿大DACUM模式、美国工学结合课程、澳大利亚TAFE课程等,都是从企业需求入手,校企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开发源于人才市场和行业需求、课程目标基于企业所需人才標准、课程内容和实施贴近职业岗位及工作过程,是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显著特点。

(二)突出行业企业标准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可带来行业背景从而增强学习体验的有效性。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通过与企业会晤、交流和研讨,把行业、雇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转化为培训需求分析和针对性的学习课程,然后通过职业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和某些具备职教资格的公司等实施,突出行业企业认可的技术标准、人才标准。将行业企业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以此规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是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有益经验。如加拿大CBE课程体系以行业需求为核心,通过行业协会参与处理技术革新、制定质量标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把人才市场需求、行业标准和教学实施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人才培养体现行业标准、符合企业需求。

(三)突出企业全程参与

企业成为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主体,需要企业资源作用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与开发、教材及学习资料编写、技术技能教学、专业实训实践指导、教学与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发达国家为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发动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全环节,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交付、实施、评价和认证都有企业参与。如加拿大社区学院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包括学院管理、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安排、质量评价及合作教育等,正因为有企业全程参与,社区学院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理念、利用企业资源、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培养的人才也才能为企业所需,实现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四)突出中介组织协调

职业院校与企业属于不同的社会分工领域,校企之间的合作难以像一般企业那样直接达成契约或合作协议,发达国家一般成立专门机构在校企之间搭建桥梁。如美国成立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合作教育协会、技术准备项目合作委员会,日本成立产学恳谈会,英国成立职业资格委员会、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等,其代表企业利益在企业与政府、学校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具体课程开发中,中介组织也发挥着组织、协调、咨询等作用,如英国工会联盟协调政府、地方性机构、学院、大学、工人教育协会、雇主组织或个体、教师以及工会领导等,积极开发教学大纲和学习材料,保证资质合格、有能力、且受欢迎的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等工作。

四、发达国家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措施

虽然企业和职业教育有着天然联系,但企业作为在社会分工中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第一要务的行为主体,“有利可图”始终是激励其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为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往往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一)制度保障

发达国家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法律规范。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不断以法律形式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制度机制落实其法律主体地位。二是设立机构。为协调社会多方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及课程开发,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设立教育统筹及中介机构,如组建劳动人力开发委员会、课程开发委员会、社区学院董事会和行业专业委员会等一系列机构,协调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关系。三是出台政策。通过在企业地位、经济调控、中介协调、外部评估等方面出台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及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四是完善制度。发达国家根据经济和教育发展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责任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约束机制等,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制度保障多元主体权益,力争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经济补贴

发达国家针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都有种类、程度不同的经济补贴或优惠,包括拨款、税收优惠、奖励基金、信息服务、人才政策倾斜等,以鼓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并切实“有利可图”。如英国为推行企业主导培训计划就给予相当可观的资助;美国采取如征收培训税、向培训青年工人的企业提供工资补助、向提供工作岗位的公司减免或优惠税收等激励措施;加拿大联邦政府通过为社会捐资者提供税收优惠,引导社会各界及企业投资、捐助职业教育,通过给予企业等用人单位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人才培养过程以及招收学生实习、承接教师培训等工作,积极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育人中的特有优势。

(三)项目设立

为有针对性地支持和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及相应课程开发,发达国家积极设立专门项目,以此为载体推动针对特定对象、行业、专业的课程开发。加拿大联邦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进入新世纪设立了“青年就业项目”“学徒培训项目”“网上在线学习项目”“就业保险计划”等,通过一系列形式灵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鼓励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积极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法国创建“专业校园”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专业校园”以学校为召集机构,在同一个专业领域将学校(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高等教育机构、研究实验室、企业和地方政府集聚到一起,使得工业界代表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始终保持其应有地位,从而保证学校教育目标和培育过程能准确把握企业需求。

(四)道德奖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扮演的社会角色逐渐变化,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对社会利益的兼顾,企业也肩负着其作为社会组织应有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及其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责任更多具有独立性,不能与其收益简单对等。发达国家政府注重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美誉度、企业形象等角度激发企业积极性。如加拿大联邦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编制并发布《加拿大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指南》,要求全国各地企业履行包括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内的社会责任;美国企业的社会声誉将直接影响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决定其影响政策的作用力,故企业很看重政府和社会对其声誉的评价。

(五)文化影响

企业是否愿意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其所在国家和地区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实践看,其多样化的角色也受到特有文化的影响。如在德国职业代表着个人社会认同的重要基础,是个人意义实现的重要途径,职业不仅是评判个人价值的标准,也是个人感受自己价值的主要来源[4],职业作为连接学校标准和企业要求、教育世界和工作世界的纽带而受到尊重。日本企业高度重视和实践职工培训课程开发,一方面与日本企业认为职业能力只可能在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認识有关,另一方面文化传统和企业制度也为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基础。

五、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由其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我国推动企业逐步深入到课程开发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还需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合作育人主体地位,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并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基本任务和限度。

(一)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合作育人主体地位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其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发达国家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本质属性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育人主体地位密切相关。企业自其产生以来就发挥着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和积累的作用,自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也逐步参与到学校职业教育中,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利益主体。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作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角色日渐聚焦,逐步从社会支持主体(非实质性参与)发展到办学主体(实质性参与)和育人主体(实质性深度参与)。育人主体是指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活动中并发挥积极作用,包括企业作为投资者、管理者、培养者或其他身份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由于企业区别于学校育人主体,其主要是作为异质性的合作育人主体参与其中。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企业的角色状态是多重角色并存,还需要强有力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并保证其合作育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相应责任的实现。

(二)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走向多元协同的课程治理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课程改革的深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体已由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协作,多主体协作开发课程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5]。发达国家的实践证实,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实质是一个多主体协商互动进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过程,该过程中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是主体,政府发挥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市场是校企双方互动和政府调控的中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走向多元协同的课程治理,首先需要参与主体在交往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交流、理解并达成共识,形成价值认识的一致性。其次是逐步形成利益驱动的有效治理结构,该结构是一系列运行、监督、激励、控制和协调的制度安排,需要在厘清多元主体组织属性、利益诉求、权利范围、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规范职业教育课程治理中多主体的合作秩序,保证其有效运行以维系共同体行为的持续性。

(三)明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企业的基本任务与限度

企业作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市场交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其主要通过税收承担公共教育之责,在法律之外没有无条件参与职业教育或校企合作的强制性义务[6],但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内在地规定了企业技术技能和职业教育产品具有同一性、企业技术技能生成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契合性,这直接决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可能性和基本任务。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可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具有相对明确的任务,主要集中在技术技能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及相应条件的保障上,具体表现为通过企业发挥人才需求和技术标准的导向作用、参与人才培养论证、提供教学实施设备、建设教学资源、参与课程实施过程和学生评价等。与此同时,企业的基本属性以及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逻辑、课程开发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又决定了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责任的有限性。一味夸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或模糊其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责任边界,也将使责任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从而带来不良后果。

(四)多措并举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发达国家积极创造条件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积极性,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促进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发挥作用还有待从权利赋予、利益驱动和机制建立等方面加大力度。在权利赋予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与教育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赋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权利,主要包括支持权利、投资权利、参与权利、实施权利和捐赠权利等,还需促进企业明确自身可以使用的权利和规范权利的使用。在利益驱动方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及课程开发的利益主要体现在节省技术技能获取的交易费用、促进专用性技术技能增值、生产技术突破、政府的直接经济回报和社会道德奖励等方面,目前企业更多看重显性的经济利益,而对隐性的技术技能价值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潜在效益认识不够。在机制建立方面,还需进一步处理好企业、院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以顺畅的行动路径和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在职业教育中重要主体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育,2004(8):54-56.

[2]C.McInnis,R.Hartley,J.Poleseletal.Non-comple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aliterature review commission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R].2000.

[3]刘春生,柴彦辉.德国与日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态度的变迁及对我国产教结合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7):73-78.

[4]李俊.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之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探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113-119.

[5]匡瑛.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5):59-62.

[6]肖凤翔,陈玺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的根源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校企基本利益冲突视角[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69-73.

责任编辑 殷新红

猜你喜欢
发达国家
借鉴发达国家创新举措推动天津市“双创”工作
发达国家创业政策的启示与对策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发展现状及完善
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与政治发达国家网络谣言综合治理机制及其借鉴
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不同模式
发达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实践经验探讨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