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婷+史浩
摘 要:德、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和调整国家战略、科技立法、制定鼓励政策、构建服务体系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借鉴有关先进经验和做法,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创新法治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开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对天津市推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建议,利用当下多重发展机遇,把握好新一轮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发达国家;创新举措;天津;“双创”工作;建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放眼今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中国更是把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和措施,2015年5月天津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十三五”期间,天津把创新创业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提出了“建设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之都”。放眼国外,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和调整战略、科技立法、制定鼓励政策、构建服务体系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本市推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1 发达国家的创新举措
1.1 国家创新战略的调整
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目标之一是解决就业,而解决就业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振制造业。在中国制定《中国制造2025》之前,德国和美国分别推出了“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其核心即在于此。为了继续保持制造业国际领先的地位,德国大力实施“工业4.0”战略,将工厂智能化作为国家方针,其战略内容涉及互联网、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安全、智能工厂、云计算等诸多领域。美国先是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加快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制高点,后又制定“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提出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以帮助消除本土研发活动和制造技术创新发展之间的割裂,重振美国制造业竞争力[1]。英国则发布工业2050战略,规划2050年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并明确了政府需重点关注的系统性领域。
1.2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开发
德国主推建设创业型大学:对学生进行入学倾向性测试,打通学生个性化发展渠道;教研训有机融合,将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训练融入人才培养;突出交叉学科,注重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近年来,德国更是将创业型大学建设与“工业4.0”战略结合,推行“4.0学习工厂”模式的教学实验室,将与企业生产相匹配的通讯、控制终端与模拟加工物流等环节的软硬件加以模块化集成,模拟“工业4.0”自动化生产线操作。英国通过设立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并与企业及社区创新基金相融合,资助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同时,英国将判别高层次人才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使其有充分的人才自主决策权。美国通过实施H-1B签证计划、推行“杰出人才绿卡”等措施吸引大批人才,并通过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留住人才,其跨国公司在国外专门设立研发机构,通过高薪聘请、股权、期股激励等方式就地招揽人才。同时,美国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科研经费投资来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1.3 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
一是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德国在保护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方面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如推出《技术发明专利法》、《实用新型专利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并通过《雇员发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专门鼓励技术创新。该套法律体系不仅仅保护本国企业,也保护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包括外国企业和个人在德国获得的知识产权[2]。英国于2014年通过新的《知识产权法案》,对设计产业给予更简单、有效和直接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大小、规模不同的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进一步的帮助。知识产权每年为英国经济创造约160亿英镑价值的贡献。美国制订《技术创新法》,以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和有效地利用国家的科技资源为原则,确立了推进技术创新的主要制度。发达国家上述法律体系的共性是鼓励人民发明创造、大众创新创业,严格维护发明创造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和推广等创新活动提供全面法律保障。二是综合实施利用政府采购、税收和补贴等多种公共政策工具。英国、荷兰、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实施“专利盒”税收新政策,允许企業将获得专利的转让所得减除一定比例之后再计算纳税,企业的公司所得税实际有效税率大为降低[3]。德国推行中小企业专利行动政策,核心内容是资金补贴,该项目的资金全部来自联邦政府专项拨款,用以返还企业在专利申请和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合理费用,其最大优点是准入门槛低,申请程序简便。中小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产生的合理费用最多可以补贴50%[4]。
1.4 重点扶持中小企业
欧盟许多国家都制订了专门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比较完备的法律,2000年欧洲议会通过《欧洲小企业宪章》,承诺保证小企业可以得到最好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欧盟还实施“竞争与创新框架计划”,结合利用欧洲地区发展基金、欧洲社会基金、乡村发展基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德国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研究与技术政策总方案》等有关文件,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并设立专项科技开发基金,扩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开发的资助。实施《创新网络计划》,促进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5]。美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有四种:一是直接贷款,从199l年到2000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大约帮助43.5万个小企业获得了946亿美元贷款。二是担保,通常由小企业管理局向商业银行为小企业贷款担保,最高担保额为50万美元,如果贷款逾期不还,由小企业管理局保证支付90%的本金偿还债务。三是特别贷款,小企业管理局与地方开发公司和金融机构共同提供贷款。四是小企业管理局通过特许和资助私营小企业投资公司,向从一般渠道难以得到投资支持的从事高风险行业的小企业提供投资和长期贷款。荷兰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信贷计划,为中小企业科技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和信贷担保服务。
2 发达国家创新举措的特点和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正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下,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赢得发展的主动权。首先,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创新政策的引导,不断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本国经济发展实际条件,适时调整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其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和途径,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此类人才。第三,为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创新效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突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高度参与的新型宏观管理体制,一方面通过专门立法,保障、引导和促进科技创新进程,另一方面通过税收、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措施激励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和转化。第四,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减少贫困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其在全球各个经济体中的重要地位。发达国家通过长期探索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协调及扶持政策体系,为广大中小企业繁荣营造了较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特别是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创新领域的差距也正在不断缩小。充分融入国家创新战略的大环境,借鉴发达国家创新领域的先进做法,并结合好天津独特的优势条件,将为圆满完成本市“十三五”目标注入强劲的动力。
3 对天津市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中国的经济表现也将会随之迈上新台阶。牢牢把握这一趋势,是推动天津经济充满活力、快速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3.1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环境营造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从国外经验看,创新驱动发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和政府边界清晰,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而不过多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和运营。因此,在推动大众创新创业过程中,政府应与时俱进,更加科学、高效的扮演好关键角色。一是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各部门在设计制度、出台政策、跟进落实、公共服务等环节协调配合,纵向有总有分、权责明确,横向各司其职、互通互补,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平稳落地。二是打造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公共服務平台过程中,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合理配置和调动社会资源。三是注重媒体宣传和大众互动相结合,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 完善创新法治环境,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鼓励技术创新法律较少,政策多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虽然时效性较强,但强制力弱,且贯彻落实不够。因此,应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和调整创新驱动,制定专项法规使鼓励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贴以及其他扶持政策、激励措施和公共服务等固定化,清除有碍创新创业发展的制度约束。同时,应着重围绕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等,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调动和保护发明创新者的积极性。
3.3 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天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5%,比“十二五”期间提高一个百分点,科研院所将迎来创新、创业的新机遇。在这一目标下,一是应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鼓励掌握主要资源的大型企业在核心技术、基础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更多的提供政策支持,少直接“投资”,通过政策激励促其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支出比重。二是鼓励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既发挥好研发“领头羊”的作用,又通过自身转型升级带动中小企业跟进,设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基金,形成集群发展效应。三是建设网络化共享平台,将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经营、技术信息共享,扶持中小企业机构的跨区协作。四是,对内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以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实现融资融智并重;对外统筹方方面面的资源,搭建平台,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在高起点上参与国际竞争。
3.4 培育创新集群,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
创新不是孤立事件,世界范围的大规模群体创新成为现实,全球将在多层面推动更多突破性创新。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其产业集群成为科技计划直接支持的对象,而我国虽已经步入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但我国产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着不优、不强、不大等问题,部分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仍是企业的地理集聚,以创新链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天津需要从战略高度制定连续性、系统性的集群计划,聚集创新发展的高端资源,在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加快京津冀的人才、企业、成果和技术等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的聚合,对重点区域的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加强集群自身机构建设,建立基于利益共享机制的联盟或网络,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同时做好产业延伸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5 大力开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此类人才的开发需要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三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政府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引导、激励和保障。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创新型人才的资本投资,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推进跨区域产学研结合,制定系统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强化开发保障体系,改善财政支出结构,适当提高创新型人才开发投入的比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和潜能,全面充分展现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成就、个人价值和荣誉,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二是企业要大力倡导技术革新,与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联合学术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的实践基地吸引高精尖人才,鼓励员工国内外继续深造。三是高校要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打破学科壁垒和专业限制的课程体系,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培养文理兼修的全面型人才,与企业合作搭建跨多种学科的创新实践基地平台。以天津市“131人才工程”为基础,以服务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打造一批高层次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人才。鼓励外国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专家和留学生在津创新创业,支持跨国籍、跨学科的国际团队在天津科研立项。
3.6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
依照“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天津应继续总结创新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使职业教育成为大众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一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力度,就成立学历和毕业证等效的职业大学进行调研,鼓励高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大学。二是面向天津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企业设计“订单式”服务,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一方面,高职院校针对企业需求量身打造专业课程,或直接邀请其参与课程设置讨论,优化专业设置;另一方面,企业提前订制选择“未来员工”并提供福利,真正做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三是通过国际友城交流等渠道重点推动职业教育合作,强化并创新天津与德国、英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合作机制,加大师资培训交流力度。
3.7 弘扬创新文化,提高人文资本积累
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有赖于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应倡导“大胆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加快培育大众特别是青年创新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减轻青年初次创业压力,提高“失败”容忍度,褒奖创业典范。其次,积极引导和培育崇尚科学技术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尊重科技、尊重創造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灵活、多样、便捷的青年创新创业支持基金和“孵化器”。第三,高校是国家创新系统的知识库与创新源,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开展创新创业论坛,增加通识教育、新生研讨课等形式,鼓励学生质疑权威,积极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二是保护教师队伍的创新热情,合理定岗,实行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和职业发展平台,积极引导和激励教师的创造性。三是实施包括治理结构、学术体制、决策机制、专业评价、民主管理、社会合作等方面的高校整体改革,弘扬创新文化,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最后,应提升大众的科学人文素质,加强对循环经济、新能源产业等的理解和支持,培养公众自觉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等。
风云变幻,时不我待。天津应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加速发展潮流带来的重大机遇,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高效决策,超前布局,加大对此类科技创新较为活跃领域及产业的深入调研、政策鼓励和研发扶持,积极、稳妥、平衡、有序的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发展国际产能合作,重点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规模,找准并把握利用好新一轮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基金项目: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
参考文献
[1] 黄海霞,陈劲.主要发达国家创新战略最新动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7):102-105.
[2] 张春凤.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比较及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4(6):67-73.
[3] 赵书博.中国与欧洲各国“专利盒”制度比较研究[J].财政与税务,2015(5):76-80.
[4] 夏玮,陈志强.德国中小企业专利行动启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11-1):59-64.
[5] 黄海霞.发达国家创新体系比较[J].科学技术与创新,2014(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