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创办于2003年。15年来,学校先后创办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走多元发展道路,逐步凝练出极具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素养教育的办学特色,办学业绩突出,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民办学校发展之路。
关键词:素养教育;学校发展;办学历程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B-0013-04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东外)于2003年创办,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建校15年来,先后四易校址,从一个年级、4个班级、139名学生的零知名度学校,发展到拥有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共66个班级、2900多名学生的品牌学校。15年来,教师专业成长喜人,学子全面发展,教育质量保持高位运行,素养教育办学特色鲜明。
一、筚路蓝缕,创办东外初中部
2003年6月,南京市江宁区决定创办民办性质的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当时,学校处于无校舍、无师资、亦无生源的“三无”状态。在其他学校招生火爆之际,东外却门可罗雀,负责创办东外的张景彪校长历经千辛万苦,招来了139名初一学生,与14位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办学前两年,东外借用了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办学,条件异常简陋,没有图书馆、阅览室、会议室,没有田径场,也没有其他学校早就具备的现代教学设备。面对困难,东外人艰苦创业、克难求进。学校创办伊始就提出了“高质量、轻负担,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德才兼备”的办学理念,并确定了当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可能的质量目标:全区统考争第一,三年后中考出佳绩。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采取了以下举措:
1.严格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创办之初,学校就制定了《东外学生行为规则》《东外学生学习常规》《东外宿舍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利用班会、集会、升旗仪式、检查评比等各种形式加以落实,从“走好路、吃好饭、穿好衣、做好操、上好课、睡好觉”简单实在的“六好”常规抓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并内化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东外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通过为期一周的初一新生军训,抓好常规。当时学校领导全天候陪伴学生,四名班主任更是与学生同吃同住,以校为家,视学生为儿女,学生管理很快步入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習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彰显教学特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东外创办之初,就坚持英语教学特色,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尝试使用双套教材同时教学(牛津英语和新概念英语)。学校开设口语课,设立英语角,举办各种形式的英语小竞赛、文艺汇演,并聘请外教进课堂,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告别哑巴英语。一学期下来,东外不仅英语学科成绩遥遥领先,并且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语音语调标准,彰显了学校外语教学的特色。
此外,为丰富学生的生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每周四下午专门开设两节社团活动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内容。特别是在12月初,举办了初一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校园,在一天中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很好地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业绩。现在,初一年级新生军训、家长开放日、远足这些有着良好效果的活动已经成为东外的品牌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创办之初,没有田径场,学校就选择了对场地要求较低的跳绳运动,作为大课间活动项目。后来跳绳发展成为学校极富特色的运动项目,花样跳绳更是声名远扬。
3.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东外人深知提高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采用各种办法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定期组织阶段性检测,缩短师生发现问题的周期;采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在教师中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强化过程管理,狠抓教学常规,促使教师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抓实集体备课的同时,学校提倡不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每周三安排校级公开课,上午听课、下午评课,特别是评课环节,提倡“少讲优点,多讲不足”,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此外,学校超前谋划,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在全市率先把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纳入考试范围。由于当年这些学科还没有纳入统考范围,学校聘请了外校教师命题,提高成绩的可信度。一学期后,经过师生们的顽强拼搏,期末考试东外学子各科成绩均居全区第一,原先高不可攀的目标成为现实。
2005年,学校搬迁至原江宁卫生学校旧址办学,条件依旧简陋。但东外人艰辛创业的步伐没有停止,并实现了办学之初的目标:三年后中考出佳绩。
二、锐意进取,创办东外高中部
2006年,江宁区政府决定让东外创办高中部。在一片质疑的目光中,东外人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东外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将会极大拓展东外的办学格局。但首届高一招生的现状,让东外人倍感压力:计划招生180人,但第一、第二志愿总共只招了179人,分数线在区内排名第四。面对现状,东外人再次自加压力,提出“要么不办,要办就高起点、高标准创办,力争后来者居上”的目标。高中部的全体师生就这样开始了扬帆远航的征程。
1. 建立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
东外高中部90%以上的学生来自东外初中部,他们在初中阶段养成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也为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精细管理、抓实常规、开展丰富活动的基础上,作为一所民办学校,高中部教师以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东外的第二次创业中去。
有学生在的地方就必然有教师的身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班主任对学生每天全程陪伴、全方位关注。当时高中部4位班主任及分管领导都住在学生宿舍,早上 6:15前到班,陪同学生晨读,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晚上21:30查完宿舍,督促学生及时休息,待学生安静后才回到自己的宿舍就寝。条件虽艰苦,但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教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和谐的大家庭。教师们把高一当成高三去抓,齐心协力,形成教育合力,教师队伍被外界赞誉为“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
2007年,学校高中部搬迁至岔路校区。此后两年,高中部卧薪尝胆,蓄势待发。在高中部,不管是领导还是教师,大家真诚相处,亲如一家。闲暇时,大家相互交流工作中的得与失,品味生活中的苦与乐,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感受到的是同事的真诚和祝福。无论谁遇到困难都能得到同事的鼓励和安慰,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走在东外的校园里,你随处可见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和携手共进的努力。团结融洽的关系使高中部有了超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特别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分工合作、打整体战。十几名任课教师坐在一间大教室中,虽然办公条件简陋,但大家毫无怨言。每次集体备课,同备课组的老师都会一起讨论、交流,积极、坦诚地给出自己的教学建议,再一起不厌其烦地听课、磨课,为的是每一节课上得精彩,为的是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每次考试后,对于没发挥好、情绪低落的学生,老师们分工协作找学生谈心,尽可能让孩子们及时走出低谷。在教室外、在办公室、在校园内,到处可见师生真诚交流的场景。高考前一个月,所有高三年级教师,每天早上7点前到校,晚上10点后回家,大家全天候陪伴着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2.注重学生学习力培养
东外每位高中学生都有“我的文檔”,里面收集了个人的学习资料、综合评价等,学校把对学生学习的规范要求落实到平时点滴。每位学子都有不同学科的错题集,避免在学习中犯同样的错。教师通过这些学习资料帮学生找到学习的薄弱点和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不将问题留到第二天”已成为东外每一位学子根深蒂固的意识,学生排队提问已成为答疑课堂的一种常态。东外还开展了“小纸条工程”:学生有任何疑问可随时提问或在小纸条上留言,老师们会及时为学生解答。
每次考试结束,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进行试卷分析,是审题不清,还是计算失误?是结论想当然,还是知识点的盲区?找出错误原因后,指导学生找同类型题巩固。在高考前一个月,学校还组织了“高考试卷我来出”活动,学生根据模考题型,自已命一份试题,并写出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和详细的评分细则,给同桌做并当面点评。这样学生既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再回顾,熟悉了各类题型,同时也规范了书写过程。
3. 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东外高中部由于规模不大,师生朝夕相处,关系和谐融洽。老师们都在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世界里的“父母”“兄长”“朋友”。学生是大家的学生,有问题可以咨询任何一位老师,老师们也都会耐心、细致解答。
每当有学生过生日时,班主任总会适时地送上一份祝福,有时是一个水果,有时是小黑板上一句祝福的话。老师的期待很简单,就是想在辛苦充实的高三生活中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知道,在高考的战场上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升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至于学生考取大学后,每逢假日都会返校看望自己的老师。
2009年,学校首届高三学生参加高考取得辉煌成绩:陈佳佳同学名列南京市文科第一名,并被北京大学录取。东外首届高考一鸣惊人。随后的历届高考,东外再创佳绩,殷唯、吴千蕊等多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学校先后被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东外人守正出奇,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二流的生源(仅面向江宁区招生),创造了一流的办学业绩,用睿智和激情创造了东外“奇迹”,实现了后来者居上的目标。
三、文化立校,营造育人养护场
2011年,学校搬迁至了设施一流的新校区,学校以此为契机,把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凝练素养教育特色
建校15年来,学校通过抓常规管理,初步形成了素养教育的行动纲领,搬迁至新校区后,逐步凝炼出了素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办学特色,素养教育成为东外的办学特色和一张亮丽的名片。
2012年,首任校长张景彪的专著《素养教育——以养为道的生命修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赵庭标校长先后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生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该课题已结题,并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中学素养教育的课程校本化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把素养教育向纵深推进,并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2. 校园文化逐步丰厚
学校创办伊始,就不唯分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并把“涵育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确定为办学宗旨;提出了“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学子培养目标。建校以来,学校恪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屡屡创造中高考奇迹,于是“守正出奇”的校训应运而生。
东外员工们从建校之初就树立了为理想而奋斗的目标观念,展现了爱生如子、以校为家的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坚守着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意识,采取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做事风格,最终形成了“同心同德,尽心尽责,自尊自强,共存共荣”的东外员工精神,形成了“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学校文化。
3.校园环境育人无声
搬迁入新校区后,学校特别注重把素养文化通过物化、活化的方式多元呈现,构建环境育人场,做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如以“养”命名每栋楼宇、建筑:养真园、养趣廊、养心亭……“养”字文化墙、“养”字青铜浮雕壁、52盏路灯上的素养教育细节、刻在石头上的素养教育箴言、体现我校“鹰雁”文化的校徽和路灯,都成了滋养育人的文化载体。
四、多元发展,不断提升东外影响力
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后,随着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东外也步入了多元发展的新阶段。
1.创办东外国际部
为彰显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不断探索与国际教育接轨。2013年,学校创办了东外国际部。国际部的创办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开辟了一条新的增长路径,构建了学生多元发展的立交桥。国际部创办5年来,以“高端国际化”的金牌课程,“精细、到位”的日常管理、“规范、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在众多国际班中脱颖而出。
2.社团活动提档升级
搬迁至新校区以来,学校的标准灯光棒球场赢得了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青睐。2014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旗舰级发展中心——东外棒球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棒球成了东外又一个高品位社团及新的运动项目。2016年以来,MLB东外棒球发展中心的学生许桂源、宫海成、强巴仁增、王洋等7人分别与MLB美国职棒大联盟巴尔的摩金莺队、波士顿红袜队等球队签约,成为MLB在中国培养的青年才俊。
此外,学校其他社团也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1年,学校管乐团赴荷兰参加国际音乐节,获表演金奖、最佳组织奖和最佳教育奖三项大奖。学校跳绳队荣获全国冠军和南京市首届“民间五星达人”称号,并于2013年精彩亮相第二届亚青会开幕式。
3.教师发展百花齐放
2008年,东外率先成立了教師发展中心,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建校15年来,先后培养出了周智宁、纪立建等4名江苏省特级教师;赵庭标、徐家兵等12名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及130多名区带头人及优秀青年教师。朱翠华、徐杉等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初中英语等10个教研组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政治教研组还被评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东外教师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谢礼平老师的校本教材《仰望星空》正式出版发行;窦忠艳老师的篆刻作品入选江苏省青年篆刻展;张荣老师先后创作并出版了《民国往事》等五部长篇小说,并被拍成电视剧;李磊老师带领的南京市棒球队获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棒球赛冠军。
2018年8月,东外分校——将军山中学正式揭牌,进一步发挥了东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在多元办学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五、展望未来,素养东外再出发
办学15年来,东外四易校址,从一所“现代马背上的学校”发展为一所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校风学风纯正、文化氛围浓郁、师资队伍雄厚、办学业绩令人惊叹、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学校。
今后,东外将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和办学品质。与此同时,更要注重文化培育。学校将进一步推进素养教育,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涵育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面对新起点,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秉承东外的优良传统,续写无愧时代的绚丽华章。
责任编辑:颜莹
Accomplishment Orientation: The Developmental Course of a Private School
Zhou Zhining
(Nanjing Dongsha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Nanjing 211103, China)
Abstract: Our school was founded in 2003 and in the past 15 years our school has set up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s. It has been taking the road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has gradually refined our characteristic school culture and accomplishment-orientated education with outstanding school performance. As a result, we have stricken out a unique path for private school development.
Key words: accomplishment-orientated education; school development; school-running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