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从关注“如何学习”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经历中形成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建构。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参与,因此,体验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广玉兰》这一课例的教学片段折射出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基本策略:着力指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教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B-0004-06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指向有效教学,指向深度学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参与是它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体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六步教学范式:明确任务(任务群)、情境创设、亲历参与、内化感悟、检验评价、应用拓展。《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1]。可见,教学应包含对学习者的尊重。体验,既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体验即学习,体验即成长。本文以《广玉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小学语文体验教学课堂教学范式的活用和与文本表现方式匹配策略的实施,指导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广玉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文体的课文。全文从广玉兰的花香、花瓣、花形和叶子四个方面写了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生命力旺盛。文章笔触细腻,描摹精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文章同时借物言志,表达了作家要为大众服务,为人民奉献的观点和志向。本课的教学主要以“体验”为基本方式和重要目标,努力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任务驱动,在真实的行动中形成经验性积累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经历学习过程、主动累积实践体验、形成学习经验,成为教学的关键。实践表明,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时,学生就会在围绕任务实施进行有效行动或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保持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同时,学生也在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由低到高的层次认知。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明确任务是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以任务(任务群)为驱动,以目标为导向,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协同,通过行动式的实践活动,形成经验化的知识。如《广玉兰》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层次的经验化过程。
1.激活已知,形成对语言素材的初认知
师:初读《广玉兰》,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广玉兰的?
生:广玉兰的花香、花瓣、花形和叶子(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生:还写出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
师:广玉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
师:的确,课文不仅写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生命力旺盛,还写了作者对广玉兰的爱。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品味语言(板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读懂情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学伊始,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室之外转移到教室之内,聚焦和学生认知相勾连的文本内容。开门见山的提问,有助于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上来。简单的课堂交流,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感知的程度。这种最初的、自然的,甚至是近乎本能的感知建立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之上,是对课文内容的最浅层的认知。尽管如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进入了课文情境中,他们原有的经验已经和课文进行了对接,并且使他们运用这种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认知。再加上教师对于学习任务的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在明白任务的同时也知道了“品味语言”将是学习的重点和主要途径。可见,这個过程本身就是激活已知,激活探究欲望,激活并运用经验的过程。
2.协同交流,形成对语言内涵的真理解
师:我们先来品读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轻声读这一段,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句子,做上批注。(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品读)
师:我们先来看同学们所做的批注。(拿出一位学生的语文书,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该学生做的批注)
师:这位同学,你把“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划了出来,并在旁边写下了“香味淡雅,喜欢”这几个字,你能和大家说说读着这句句子时你的体验吗?
生:读着这一句,我感觉到我整个人都被花香包围了,这些香味清香淡雅,像水波一样轻柔地弥漫在空气中,在这样的花香里站着,很快乐,很欢喜。
师:你是一个会品读语言的人!关于这一段的内容,谁再来说说你的品读收获?
生:我还从“都”和“赏”这两个字中感受到作者对广玉兰的喜欢。
……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不仅感受到了文字呈现的景语,还体会到了藏在文字中的情语。接下来,就请大家自主品读2-5自然段,分别感受其中的景语和情语,并做批注。
……
如果说,在初读感知、明确任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于“品味语言”四个字仅仅是对语言本身(字义)的理解,那么,通过协同交流,学生就懂得了什么是“品味语言”,又该怎么去“品味”,这是一个从理解到形成技术的体验过程。“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2],课堂交流使学生、教师、知识成为“我与你的关系”。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看到对方,也看到自己,不仅从对方的学习中对语言内涵形成再认识,还在分享自己的品读收获时,对语言进行多维理解。读课文,划词句(想想意思,品品味道),写批注,听一听同学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体会,这一系列的主体参与和学习实践,既是审视他人的过程,更是认识自我的过程。“知识必须自我认识”,课堂交流将自己打开,也使学习更加敞亮。交流促进了学习的协同,促进了经验的彼此对接和交替上升,促进了学生对语言内涵的真理解。
3.触发迁移,形成对语言整体的新认识
师:同学们,作者陈荒煤写广玉兰,既写出了广玉兰的幽香與纯洁和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作者对广玉兰的情感。你有喜欢的花吗?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学学作者,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写的时候,注意既要细致描摹“景语”,也要表达出你的“情语”。
(学生练笔)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也是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检验深度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表征。教学中,教师以课堂练笔为任务,意在触发学生进行经验的正向迁移。其一,促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从“品味语言”走向言语表达。其二,促使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境交融的表达方式。其三,促使学生把在阅读中生成的暖认知在表达中形成直觉,切实表现内心的欢喜。因此,这个练笔的“任务”,是“让课堂有合适的、安定的时间”,是对语言理解的深化,也是对言语表达的深悟,更是对课文价值的深挖。在这样的体验中,景和情更加和谐,课文、作者、学生愈发亲近,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对逻辑的把握、对情感的表达、对价值的认同得到贯通。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二、读思相随,在研读互动中经历挑战性过程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文体,体验教学的策略也各有不同。教师可以运用文本研读、问题探究和活动表现三种方式带领学生进入体验情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感悟、思考、想象、应用,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针对《广玉兰》一文的文体特点,运用文本研读的策略,以读思结合为主要体验方式进行学习更为适合。以作者的视角把准文本价值取向,以读者的视角读出独特的体会,以语文的视角凸显学科的特征,以学生的视角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3],使学生在阅读中“始终充满挑战性欲望”,在文字和思维的碰撞中生成新体验。因此,在研读文本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特别”之处,激发学生挑战欲,并通过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实现深度学习。
1.于“矛盾”处生疑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语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教学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先请学生交流自己“品味语言”的收获,学生纷纷表示,作者写广玉兰花瓣的色彩和质感,非常细腻、传神。接着教师出示广玉兰花的图片,图文对照,使学生更加感受到作者言语的“功力”。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广玉兰花瓣的描摹如此妙绝,却为什么仍然说自己“无法形容”和“不能概括”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反复阅读、讨论之后,学生感受到了看似矛盾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广玉兰无法言喻的赞美。
2.从“结构”处激思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写出了广玉兰花含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的、凋谢的花的不同形态。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性阅读,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请学生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关注这一部分的构段方式,把自己心里的疑惑和大家交流。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说出了自己的不解:凋谢了的广玉兰花最不好看,为什么作者把它写得最详细呢?学生围绕问题,通过整段的阅读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性阅读,很快感受到了作者的表达愿望。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又通过课文与原文的对比阅读,更认识了作者的“一片红心”。
3.在“强调”处引惑
课文的最后一段用一句话作全文的总结,强调了作者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阅读至此,已经是课文阅读的尾声。教师却就这句话提问学生:大家阅读了课文,也品味了语言,你觉得作者到底更爱什么?有学生说,作者写“更爱”,自然是更爱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有学生说,作者写广玉兰的花瓣,已经是把纯洁幽香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他也可能更爱这份幽香与纯洁;有学生说,广玉兰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久久不散,这也说明它有旺盛的生命力……
语言是鲜活的。若想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就非得有灵活性不可。这个“灵活性”应该就是灵动活泼的思维支配下的学习行为。杜威说,教学就是引导思维。有挑战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富有活力,它不仅使新的知识与已知产生联系,还使学生获得洞察力。在体验教学中,挑战性经历既包含了在挑战中学习的意思,也包含了在学习中挑战的意味。从上述教学情状可见,经历挑战,就是学习主体始终处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以批判的思维促进认知,以深刻的思维建立意义,以共享的思维推动融通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就是思维带领学生自由地行动,找到“与语言的最有效的接触面”的过程。
三、沉浸回环,在顿悟反思中获得连续性认知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六个步骤中,亲历参与、内化感悟、检验评价、应用拓展都直接与体验相关,直接指向深度学习。其中,“内化感悟”更是关系到对知识的处理,使学生对知识获得连续性认知,使知识结构化。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雅思贝尔斯)。然而,这并不是别人能够给予或通过眼看耳闻就能达到的层次,而是需要沉浸其中,通过“另一只眼睛”和“另一个耳朵”乃至“另一个头脑”“另一个身体”的回顾、反思才能生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积极支持——提供学习支架,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努力使学生对知识、符号、概念形成思维的、逻辑的层次认知,构建学习图式,形成整体认知。
1.建立联系,把生硬的变成鲜活的
学习从来就不是“脖子以上”的行为,而是身心合一的体验,是身体与环境的有效互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习和儿童建立联系”,使干巴巴的“学法”和学生的体验相连,这样容易通过对学习实践的回顾感受到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如在品读“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时,教师请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淡淡的幽香”的感受,使语言和生活产生了关联,美好的生活体验,也使这幽香更加让学生喜爱。在品味“荡漾”一词的时候,教师则是引导学生由水波再联系、想象、感受幽香弥漫在空气里的感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针对“每次在散步的时候,都要去观赏一下”这句话的体会,通过连接生活的方式,学生很快就体会到文字中间所蕴含的情感。从文字到生活,语言更显生动和鲜活,教学也充满温度。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情境、生活和情感构成了认知的连续。
2.归纳提升,把浅的变成深的
把浅的变成深的,就是要把表面的语文文字变成有逻辑的思维,它体现了情感、思想观念推进的连续性。如在《廣玉兰》的教学中,教师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主题,扣住“景语”和“情语”两个板块引导学生体验“品味语言”的过程。顺着这个线索,将品味的内容和作者层次推进的情感依次板书、呈现(如图1)。最后通过总结、提升的方式,请学生对照板书,关注理性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连续,使课文的逻辑顺序与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一目了然。
同时对于课文结构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板书发现,在课文架构中,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旺盛的生命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浑然一体”的,就像广玉兰,它是一个生命的整体。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式。从一篇课文,看明白一种逻辑构成,到形成一种思想观念,这是顿悟与连续性认知的意义所在。
3.回环领悟,把零碎的变成系统的
回环是用审慎的态度进行回顾,总结经验也吸取教训以待完善、优化。回环有助于促进领悟,这里,主要是指通过对学习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审度,对学习进行系统认识和系统建构。在《广玉兰》的教学中,有一些学习过程的回顾是以教师点评的方式出现的,一如教师针对第一位交流自主批注、品味语言的学生的勘定;有一些学习过程的回顾是通过教师小结的方式进行的。如1-3自然段品读过后,教师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广玉兰是一个生命的整体,这才是它在自然中的真实存在,所以,我们要学会从整体来看待,就算是品味语言,也要进行前后融通。有一些是通过师生对话和生生互动来呈现的,如在分享学习感受的时候,学生从语言特色、文本特点、构段方式、思想内涵、学习过程、反思与启发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提点和统整,形成了大家一致的认识。碎片化的知识是源头,处理好碎片知识和系统知识的关系,就能够使师生在教学中生成更多的智慧。
总之,在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体验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关键是要让体验真正发生,让学习真正发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活用范式,针对不同文本及知识呈现的不同方式,选择匹配的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通过教学实践,也要对体验教学本身进行研究,不断发现体验与建构之间的联系和到达的途径,使体验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2.
[2](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11.
[3]夏静.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7:41.
责任编辑:颜莹
Experiencing is Growth:
Discussing the Paradigm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xperiencing Classroom Teaching
Xia Jing
(Wuzhong Yuexi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000, China)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xperiencing teaching starts with the angle of how to learn, shows respect for students subjectivity, sparks their creativity, and constantly creates authentic contexts to let students form their own experiencing and to help them constantly construct knowledge in experiencing. Its basic feature is participation, so experienc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way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objective. The daily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eachers some fundamental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xperiencing instruction: teachers should elaborately guid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 to achieve their deep learning in experienc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xperiencing teaching; deep learning
【人物速写】
出生于1976年的夏静,1994年师范毕业分配至苏州宝带实验小学,如今在教育岗位已耕种了25年。无论是做普通教师,还是任一校之长,夏静以进取诠释平常,又用平常证明进取。无论是进取心还是平常心,不变的是“因为热爱,所以精彩”。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是她的最爱,语文学科的文本内容和她的博雅气质最为吻合。25年的教育历程,她始终和课堂相携相伴相融,全身心投入,寻找教师的“专业化”生活。她在课堂实践中认识到:平庸的教师只是灌输知识,优秀的教师一定会调动志趣,而一个教师的卓越与伟大就在于唤醒孩子的心灵和灵魂。对语文教学专业的深刻理解亦使她的课堂常常表现出邃密与易简共生的独特与不凡,邃密以注重积累,易简以寻求突破。她始终坚持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她发现语文“乐、活、实”背后的“儿童立场”,发现语文的有效教学必须基于课程标准,连接文本与学生实际,发现“简易与邃密”之间呈现的是“预设与生成”的奥妙。在语文教学中,她始终在寻找着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富于想象、敢于批判、充满情趣”的学习状态,致力于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体验”的教学发展,来收获学生的学习成长。
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语文课程的特质,根据孩子认知的特点和自己20多年年的教学积累,根据学校的区域特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她提出了进行“小学语文体验教学”实践研究的主张,并从自己开始,先行探索、思考与实践。教学中,她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亲历学习的过程,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去靠近、理解新知,使经验与新知产生联系,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中,她更加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做、思、悟等方式,全身心投入学习,让具身学习为孩子带来深度参与的学习体验。教学中,她更加注意为学生构筑学习支架,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体验学习成长的乐趣。
古人说:静思则心明,心明则理清,理清则事成。性格安静的夏静善于在静思中升华实践。通过持续实践和研究,她提取出了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明确了“参与性”是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提炼出了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范式。她根据语文知识呈现方式的不同,对接语文教学的各个教学领域,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25年语文课堂一线的经历,她践行了自身的理想,更见证了学生的成长。
作为校长,和其他一线教师的差别应该就在于要把自己变成光源,变成种子。夏静相信,只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发展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于是,她深入课堂,指导教师践行体验教学的理念,不断明晰“体验”的深刻内涵和广泛意义,与老师共同探讨体验教学各学科的实施路径,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润物无声地发展着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姚卫伟,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10000)
【人物档案】
夏静,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苏州市首批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吴中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名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中心、苏州大学教师培训中心兼职教师。“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成果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比二等奖,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评比基础教育类特等奖。出版专著《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