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2018-02-22 08:31:33韩小飞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因数思维

韩小飞

(江苏省沭阳县悦来中心小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全体积极参与,更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便是这种认知活动的主体。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

一、着重营造有效的讨论氛围

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产生思维兴奋点的问题。例如“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误认为名数的改写就是移动小数点。教学时,我在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学会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写名数的情况下,插入这样一题:1.5小时= 小时 分。由于思维的惯性,大部分学生马上得出如下结论:1.5小时=1时50分。我反问:1.5小时真的等于1小时50分吗?学生一愣,紧接着发现,1.5小时就是一个半小时,应该等于1小时30分。移动小数点的方法刚才还很有效,现在为什么不灵了呢?教师抓住这个”矛盾”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发现,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是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是乘以进率10,100,1000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而不是一种普遍可行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人人动脑、人人有机会表态的情境,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中“324+199=324+200-1和“324-199=324-200+1”时,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困难较大,我就为这个数学知识找到一个合适的“原型”——生活实际中收付款时常常发生“付整找零”,并且在课堂上创设买东西的情境,让每个小组讨论并表演这个过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即“多减了要加上,多加了要减去”,最后把这两则算理概括为易学易用的“先算整,再找零”这六个字。

二、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困惑处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规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因为数学体系的深奥、概念的庞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教师组织有效地的学习研讨,让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思辨活动之中,在讨论交流中积极地吸纳先进的东西,进一步洞悉知识的奥秘,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实现理解消化认知的根本性目的。因为学生是思辨的主体,他们参与了整个的研究探索活动,有了思维的积极参与,所以学习是有趣的、思考是有深度的,理解是逐步递进的,发言也是愈加科学的。最终会实现学习质的飞跃。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首先安排学生写出1-20所有数的因数(分组找因数,再汇总审查,全面观察,全面感知20个数的因数),其次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根据找因数的结果,你将这20个数怎样分一分。利用学习的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进行分类而无法统一意见时,引发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要求每种发言必须说清楚自己的理由和根据,开展全面深入的讨论,就会达到抽丝剥茧的目的,使学生逐步统一认识:20个自然数可氛围三类,只有一个因数,只有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独特的着力点和巧妙的引导,将质数与合数的认识在讨论中越辨越明,令学生终身受益。

三、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真实的表现。当学生认识发生偏差,见解产生分歧时。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对一些普遍性问题组织讨论,甚至展开争辩。然后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统一见解。捕捉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教师出示不同的角,让学生先说说准备把它们按怎样的标准分类。有的学生说按角的个数来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角的大小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边的长短分。对于他们的见解,教师先不要马上否定或肯定,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按照上面三种想法,边讨论边操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认为第一种的想法如果碰到有很多角时,这方法就行不通了。第二种想法,可以直角为标准,看这些角中哪些角比直角大,哪些角比直角小,这种方法比较合理。第三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是没有关的。在讨论中,学生发现角分类的正确方法,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有意识地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障碍,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惑;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探讨水平出发,为学生进行数学探讨铺路搭桥,使学生的探讨顿开茅塞,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四、结语

讨论与讲授不同,讨论是双向的。如果说讲授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那么讨论则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学习,并允许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做出反应。由于学生在准备讨论时,没有现成的思路可循,必须独立思考、归纳、分析、表达,所以讨论时,往往容易走题、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保证讨论成功,充分发挥讨论的优越性,确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课上组织学生科学使用讨论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捷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恰当使用这一方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因数思维
借助因数巧妙拆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