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国
(贵州省盘州市第五中学 贵州 盘州 5535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使高中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1.1 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尽管合作学习这个口号被我们喊得很响亮,但是在实践中把它处理得当并不容易。有些时候学生自身也会对合作学习持有怀疑态度,有一些喜欢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反而会觉得这样会打乱他们正常的思考模式,不愿意和其他人合作;有些小组讨论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学生不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偶尔出现意见不一致,相互争论,想尽办法反驳别人,展示自己,导致耽误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1.2 合作方式单一。经过相应的调查发现,合作学习法虽然被高中语文教学所采纳,但是其主要表现在课堂的小组讨论方面,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另外就是背书和资料的分享方面,相对来说读书交流、辩论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虽然采用了合作学习法,但方法太过单一,导致其学习的效果并不显著。
1.3 教师准备不充分。很多教师不能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也不知道什么类型的学生适合组合,可以互助。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书本化,不需要深入讨论,答案都在教材里,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扩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了谋生的手段,忘记了是要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教师应肩负起身上的职责,时刻不要忘记祖国的花朵是需要我们精心培育的。
2.1 选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提高合作的价值。要想提高合作的价值,必须选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合作欲望。此外,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也适合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学生在考虑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时往往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的时候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他们迫切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小组成员之间的观点不断碰撞,这样,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自然就提高了。
2.2 科学组建,合理分工,明确规则。语文教师组建合作小组时,可以遵循“组间平衡,组内差异,优势互补”原则,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既有利于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还可以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即学生根据自己平时交往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学习伙伴,学生把握了建组的主动权,这样建立的小组有较强的凝聚力。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角色分配,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合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之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否则部分学生“主动自觉”地无所事事,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当然,还要有合作学习规则,让学生按规则来进行。如让各小组先思考,想出较好的办法,然后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组最好的方案,由各汇报员向班上汇报,确保方案是人人所想。
2.3 教师要着重注意通过评价机制引导整个小组合作的风气。高中生心智尚未成熟,不可能完全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精髓,也就无法完全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此时是否客观评价团队合作的效果,就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第一要看学生小组的整体功能有没有充分发挥。团队学习必须以全团队成员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要看每个团队的成员是否都在积极参与团队,每个团队成员在合作中是否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第三,要看团队成员如何在合作探索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良好的团队合作下,每一名学生都是应该可以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的,这也是团队合作的精髓和应有之义,否则合作学习所谓的促进发展作用也就不可能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成为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功能,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进而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成为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