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2018-02-22 14:34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归因教育者心理素质

陈 勇

(张家港开放大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一、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经历了按通常标准看是“失败了”的高考,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高职院校,而年龄又正处于18~22岁之间,这一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正处于“处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与“亲密对孤独”阶段,极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退缩、害羞、孤独、紧张不安、焦虑或忧郁、攻击、敌对、冲动乃至犯罪行为和烟酒嗜好等行为。而这些心理问题是由外来刺激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过程,在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品质、情绪、心理能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的外显行为,若再经过强化就会演化为思想道德或品质问题。现代心理科学认为,人的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内化”过程,其内化速度的快慢、内化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人们的心理素质的状况相关。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背景和中介环节,人的各种基本素质都在其心理素质水平上得到综合反映,因而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序与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学生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则可形成同一性与信任感,具备抗挫折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成为了每一个高职院校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可从以下五点着手:

1.创设教育情境,自然陶冶性情。 心理学中认为个体心理系统由心理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四个层次组成。对高职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应从改善心理状态着手,并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班级中首先应发挥榜样与舆论的作用,通过班级奋斗目标,班训乃至班规的引导,并及时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班级成员有熏陶、感染与约束作用,它虽然不具有强制性,却是个体难以违抗的。当班级成员在群体的感觉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单独一个人时极为不同,当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时,会不由自主的效仿他人。教育者有的放矢地提供榜样,就能激发学生敬佩、认同等良好的心理情绪。其次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多给学生问题,采用讨论、演讲、表演、竞赛等多种方式,使心理教育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而教育契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已有的,需要教育者捕捉、驾驭;另一种则是教师设置的,需要教育者创造、设计。在恰当的教育契机中发动学生自主地学习及完善其人格特性,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2.优化师生关系,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伙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三种类型的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主导性,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学生在学校不仅是满足认知需要,还有友爱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得到归属感及认同和关爱的需要,学生的这些需要满足的越充分就越快乐,心理发展就越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可以通过积极的、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交往技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而优化师生关系首先应无条件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其次应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第三要正确地解决师生间的交往冲突,第四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树立自身的教育威信,第五还要注意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家校教育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最后教师的自身的人格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热情、亲切、温和、理解、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于想象力等性格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重视挫折教育,实施归因训练。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中必要的一环。首先,引导学生理性地认知,辩证的看待挫折,运用归因理论引导学生正确地归因,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与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与自豪,归结为外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与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产生内疚与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与敌意。倘若通过谈话开导、集体教育、推荐读书等归因训练,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则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及承受能力。其次,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恰当的目标体系,使目标逐步分解,逐层分解,形成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的目标体系,减少或避免挫折与失败的发生,增加成功的机会,以促进其信心。第三,当挫折或失败发生时,要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帮助学生建立挫折护卫机制。

4.坚持生命教育,促进积极健康的心理。 首先是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与追求。提示学生遇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首先想到知心姐姐的一句话“太好啦”,凡事都想其有利的、积极的一面,并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敢于承担后果。还要帮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其次,引导学生、理解与包容他人,拥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宽容的心,这种理解应既包含共同性一致性,又包含独特性差异性的理解。第三,教会学生学会放弃。学会放弃,关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生存智慧。最后要学生始终怀有希望。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处于风和日丽、志得意满还是处于狂风暴雨、路途坎坷,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都要让学生认识到希望永远是天边的灯塔。

高职学生最终离开学校而独立生存于社会,若在校期间通过教师坚持不懈地心理素质教育,具备了离开教育者也能不断地发展自我走向人性的真正成熟,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才是现代教育的终极目的。

猜你喜欢
归因教育者心理素质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大学生外宿心理的归因及对策初探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