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华
新创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策略
黄江华
(长江师范学院《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编辑部,重庆 408100)
新创中文科技期刊既有起点高、理念新、视野广的机遇,又有生存空间小、稿源不足、知名度低、影响力弱的困境。对此,新刊发展要正视困境,抢抓发展机遇,应从精准定位,抢占生存空间,多元策划,抢抓优质稿源,立体营销,抢占宣传阵地三方面入手,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良性发展的办刊之道。
新创中文科技期刊;办刊策略;优质稿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底,国内科技期刊总量达5 020种,居世界第三位。然而,在数千种科技期刊中,英文科技期刊仅300余种,占比不足7%,中文(中英文)科技期刊达4 700多种,占比超过93%[1]。因此,办好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对高效优质推出科学成果,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展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水平,意义重大。而作为中文科技期刊方阵中的新创期刊,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运用切合实际的办刊策略,顺利度过办刊初创期,快速融入期刊大家庭,使其茁壮成长,是期刊人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新创中文科技期刊(以下简称“新刊”)与成熟科技期刊相比,既有办刊起点更高、理念更新、视野更广的后发优势,也有生存空间小、稿源少、知名度低、影响力弱的困难处境[2]。这就需要办刊人正视新刊发展的困难处境,有效利用其后发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办刊之道。
一是起点更高。新刊从可行性论证,到提出创办申请,再到获批创办,都是经过主办单位严密论证、主管单位鼎力支持、报刊管理部门严格审批,因此,获批的新刊办刊目标明确,保障到位。科技传播需要高品质科技期刊的支撑[3],从“科技三会”,到一系列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计划,都体现出国家对科技期刊建设的高度重视。因此,无论是微观层面的主办单位支持力度,还是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环境,新刊发展的起点更高。
二是理念更新。在“互联网+”时代,期刊已经是一个分享、共享的平台,期刊发展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团队构建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在这样背景下催生的新刊,会根据特定受众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科技文化服务,其办刊理念更新。
三是视野更广。国内外优秀期刊建设,已是站在引导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高度,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新刊就可以站在这些优秀期刊“巨人”的肩膀上,放眼世界,吸收和借鉴成功的办刊经验,从而助力新刊快速发展。
一是生存空间小。新刊要在数千种期刊中求生存、谋发展,会面临期刊集团、名刊对优质资源的霸占,同生态类期刊对一般资源的挤占,生存压力大,发展空间小。
二是稿源不足。新刊创办之初,一些期刊编辑部由于稿件征集工作准备不充分,加之一些主办、主管单位自身学科支撑能力有限,导致稿源严重不足,新刊编辑出版时常处于“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的状态。
三是知名度低。期刊知名度是指期刊对作者、读者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新刊由于办刊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加之学科专业、作者群和读者群的特定性,与同类型成熟期刊相比,知名度低。
四是影响力弱。期刊影响力是指期刊论文发表后受关注的程度,衡量指标是以该期刊影响因子大小而定。根据现行评价体系,新刊第三年才会产生影响因子,而决定影响因子的关键是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和被引刊物级别。新刊因没有进入核心期刊序列,因此很难吸引到高质量文章发表,影响力自然弱于其他成熟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应专注于向中国人传播科学,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并保证较高的学术质量。中文科技期刊不需要与英文科技期刊去比较,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4]新刊要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需要办刊人正视困难处境,摸清期刊发展规律,抢抓发展机遇,找到适合期刊发展的办刊路径。
参照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5],期刊定位就是在对本刊和同生态类期刊进行深入分析,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本刊与众不同的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消费者心中的独特地位,并将它们传达给目标消费者的动态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新刊想要在国内5 000余种科技期刊阵营中求生存、谋发展,一要深入了解同生态类期刊,并加以全面分析;二要摸清消费群体(受众)需求,为其提供特定的科技文化服务;三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其办刊宗旨、发展目标、服务面向等进行精准定位。“新办科技期刊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首要的问题在于明确从独特角度和层面为特定读者对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社会科技文化服务。满足了特定人群的特定社会科技文化的需求,刊物也自然拥有了自己的生存基础和发展空间。”[6]
稿源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种子,稿件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期刊的优与劣。策划是一种方法与手段,犹如选种育种一般,对所需稿件进行找寻、筛选、甄别和加工,从而形成产品为特定受众提供服务。因此,稿源尤其是优质稿源是期刊工作的核心,办刊的所有工作都需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由于评价体系、考核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优质稿源被迫留洋、被大刊名刊霸占,造成所有期刊都急需优质稿源,绝大多数期刊没有优质稿源的局面。面对这一局面,新刊要抢抓优质稿源,唯有从多元策划入手,结合期刊自身特点和优势:一是策划编委,组建合理的编委队伍,形成期刊发展的智囊团,充分发挥编委会履行选题、组稿及同行评议等方面的功能。二是策划作者,培育核心作者群,形成期刊发展中坚力量,持续支持期刊发展。三是策划选题,从“研究内容的前沿性、研究数据与学术水平的权威性、研究认识的纵深性”[7]入手,追踪学术研究热点,社会关注兴奋点,提高期刊关注度和引用率。
“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共享,谁占有最前沿、最优质的信息和资源就意味着拥有更多地发展机会,谁搭建最畅通、最迅捷信息资源传播渠道就意味着掌控宣传阵地的主动权。新刊发展,需要及时让更多读者及时掌握期刊知识信息,需要着力扩大影响力和提升知名度,这势必要通过立体营销手段来实现。
立体营销必须产生立体效果。新刊的立体营销是指在办刊过程中整合线上线下的全媒体营销渠道,包括PC端、移动端、传统纸媒等方面的多种营销手段结合,有效推介宣传期刊,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更好地服务受众。一是做大PC端。PC端就是接入个人电脑的接口,一般指个人用户端,目前很多期刊访问者是通过个人电脑来实现。因此,新刊要主动融入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统计源,借助数据库平台扩大影响;着力打造服务界面好的期刊自网,通过自建平台全面推介期刊。二是做精移动端。得移动端者得网络媒体天下,这是信息时代发展规律。新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利用APP、公众号、微信等移动新媒体做好期刊的精准服务工作。三是守好传统纸刊。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纸质刊的功能越来越被消减,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纸刊具有翻阅舒适感、资料价值、便于长久保存等特性,因此,必须办好传统纸质刊,为新刊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办科技期刊要有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要让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能够发表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对此,新刊应主动承担起发表交流科技原始创新成果的重任,立足长远,做好规划,找准路径,建好队伍,运用恰当的办刊策略,走出一条有特色、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路子。
[1] 余晓洁.练就内功“造船”出海——中国科协聚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EB/OL].[2002-04-16].http://www. xinhuanet.com/ 2018-04/16/c_1122691207.htm.
[2] 叶继元,臧莉娟.新创学术期刊评价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2):4-12.
[3] 刘忠范.中文科技期刊的独特使命——谈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J].科技导报,2017,35(21):卷首语.
[4] 里斯,特劳特.定位[M].王恩冕,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5] 方熠.新办科技期刊的四个定位[J].出版科学,2007,15(6):41-43.
[6] 李小燕,郑军卫,田欣,耿懿,张蕾春.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分析与提升路径——以石油天然气工程类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221-12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12XXW007);重庆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7年期刊出版研究基金项目 (CQKJC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