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内刊学报因关注度低,编辑工作不到位,没有建立客观、科学的奖惩机制,刊物特色不明显等原因,导致稿源匮乏,知名度低,认可度不高。通过对《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调研,发现提升重视度、革新奖励机制、实现栏目设置特色化、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提升编辑队伍素质、提高质量实现数字化发展是内刊学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内刊;学报;栏目设置;稿源
高职院校内刊学报是高职校研究高等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的内部学术性刊物。截止2019年6月,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380多所,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学报或者与自己办学特色相关的刊物,但是有公开发行刊号、对外发行的只有400余种,其他均是内刊。内刊学报的发展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何改善内刊学报的建设和发展状态,是相关高职院校和编辑们应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办刊情况调研
(一)问卷调查结果
1、学报的关注度。调查结果表明,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87.8%的教职工关注学报,12.2%的教职工没有关注学报。此结果说明,大部分教职工是关注学报的,但是作为校内刊物,办刊已久,这个关注度仅能是差强人意。
2、稿酬。学报从2017年开始,每篇录用稿件发放80元稿酬,调查中绝大部分作者对稿酬表示不满意。
3、是否支持办刊。学报作为展现学校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的窗口,對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8.9%的教职工还是支持继续办刊的,11.1%的教职工觉得没有必要继续办刊。
4、学报呈现形式。对学报的呈现形式,有42.1%的教职工支持继续办纸质刊物,49.1%支持网络版刊物,还有8.8%教职工认为应该用纸质刊物加上网络刊物的形式。
5、浏览学报期数。从学报的浏览量上来看,只有19.9%的教职工四期都看,还有24.6%的教职工根本就不看学报。
(二)对学报工作的建议收集
在最后部分的开放式调研中,收集教职工对学报工作的建议,仅有27份问卷有工作建议,且建议大部分集中在为学报争取公开发行刊号上。另外,还有提高学报文章质量;加大宣传,举办各类讲座和相关活动;提高学报科研分;合并相关栏目;增加发放数量、扩宽阅读渠道;采取激励性措施鼓励教师投稿,不强制性与课题挂钩;稿费发放等等。
(三)结论
从基本情况的调查情况来看,可以直观地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学报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很多教职工对学报基本情况不了解。
第二,学报编辑工作不够到位,没有广泛、及时地宣传推广刊物。
第三,学报没有建立客观、科学的奖惩机制。
第四,刊物特色不明显,求大求全,个性缺失。
二、原因初探
(一)重视度不高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各学校积极参加示范性院校、高水平院校等的建设,建设过程中,大家都是围绕着专业建设进行的。围绕专业建设是无可置疑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院校忽略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建设。比如,学校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专业建设中去,对没有刊号的学报不重视,无论是在经费上,还是在政策制定中,都忽视了学报的发展,忽视了学报的示范性建设和高水平建设。但是因为学报与专业教学科研水平有紧密的关系,对相关专业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积极促进学校各专业的建设。
(二)关注度不高
作为一份内部刊物,没有公开发行的刊号,这是其关注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因为其作为内部交流资料,作者和读者都比较单一,多为本校教职工,还有少数院校间的交流,发行量较少,造成部分老师没有见过刊物,这也是学报关注度低的又一个因素。高职学校大多数是合并升格发展而来,教师大部分由原来中职校发展而来,科研和学术水平相对较弱,对于学术性的东西不大关注;且投稿文章大部分质量不高。加之编辑水平、精力有限,使得刊物整体质量也不是很高,可读性不强。
(三)编辑工作不够到位
学报发展过程中,编辑和编委的数量和质量也制约了学报的发展。根据《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规定,季刊编辑部专职人员不得少于3人。作为内刊学报,往往伴随着学校不是很重视,有的只有一个责任编辑,有的编辑为兼职,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编委审稿能力偏低,影响到对稿件内容的总体评价与修改。兼职编委审稿容易受到工作、人情等牵绊,审稿质量难以保证,审稿周期较长,审稿意见过于简单、粗略等。这些都导致学报的质量不是很高。另外,在刊物的出版、发放过程中,存在拖延,宣传没有及时跟进,这也是学报没有引起教职工关注的原因之一。
(四)奖惩机制不合理
稿源问题是学报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有充足的稿源,编辑部到处拉稿求稿;为了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投稿,甚至与科研课题挂钩,各类科研项目结项必须在学报发表一篇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尽管这样,还是收效甚微。学报作为内刊,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没有作用,所以没有激发教职工的投稿积极性。强制性投稿,来稿文章质量不高,经三审后,能录用的寥寥无几。目前,因学报没有额外收入,全靠学校财政补贴,所以对每篇录用稿发放稿酬的数额不大,且直接作为绩效打入教职工工资卡,部分教职工没有开通银行卡消息通知业务,导致仍有大部分教师对稿酬一事并不知晓。对比物价,对比教师写作一篇论文的付出,稿酬显得很单薄,不能足够吸引教职工的投稿积极性。还因为稿酬较低,不方便对本校教职工以外的专业人员进行征稿。
(五)刊物特色不明显
独到的形式、独具的栏目、独特的内容是学报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提高学报关注度的有利途径。而学报的特色又来源于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有特色专业,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有省级品牌骨干专业,有国家级大师,但是因为稿源的匮乏,来稿质量不高,编辑能力有限等原因,在办刊过程中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些优势。刊物求覆盖面的大而全,对特色栏目设置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组稿计划和精心的组织实施,使得特色栏目“吃了上顿没下顿”,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体现不出浓郁的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
三、内刊学报发展路径探索
(一)提高重视度
学校应该认识到内刊学报也是学校教科研成果展示交流的一个有效平台,它能引发学术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合乎标准的高职院校内刊学报的公开发行更加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应当加大对学报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学报的编委会配备、财政支持等方便加大投入,为学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支持自己家的内刊学报参与到上一级的内刊组织。现下,争取公开发行刊号,目标虽有难度,但是势在必行。可以分步走,首先申请省新闻出版局的内刊发行号,然后根据公开发行刊号的一般申请流程,提升刊物质量,同时提高期刊发行量。
(二)革新奖励机制
一是提高稿酬。实行优稿优酬,以此来提高教职工撰稿投稿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稿源数量,提升用稿质量。对录用稿的稿酬实施分级:一般录用稿件按照50元/千字、高质量的稿件按照80元/千字、行业企业专家的约稿按照100元/千字发放。特约专家稿件不低于1000元/篇。二是政策扶持。学校在制定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文件中,将学报用稿作为必要条件之一,作为科研项目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初级、中级职称评定时,将学报录用文章等同于公开发行的文章。
(三)设置特色化栏目
高校学报多为综合性期刊,因为学校的各个专业领域都要有所反映。但是特色又是學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学报的原有9个栏目中,建议将“发展方略”“高职教学”合并至“高职教育”,将“品味淮扬”和“美食掌故”合并为一栏。再根据学校的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开辟一到两个相应的特色栏目,以特色栏目为亮点,服务学校专业建设,提高学报影响力和整体发展,例如,和“大健康”特色专业群相关的栏目。也可以借助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大事,灵活地增加专栏,比如“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栏、“专业建设年”专栏。
(四)加强作者队伍建设
稳定投稿队伍,培育潜在投稿者。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地联系校内专家,进行约稿;二是发现和培养校内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作者群;三是多举办一些论文写作知识讲座,提高教职工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另外,还可以联系校外的行业企业专家和从业人员,进行专题约稿,并辅之一定的激励措施。关注有潜力的作者,帮他们确定有意义的选题,指导他们写作。在稳定原有投稿队伍的同时,发掘和培养潜在力量,不断地壮大投稿队伍,增强学报的造血功能。
(五)提升编辑队伍素质
学报建设,关键在人。责任编辑工作的重心主要是对来稿的登记、初审、送审和对文稿的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等,更多的工作还是稿件的文字加工,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专职编辑要多学习,多交流,吸收先进的办刊理念,扩大学术视野。编委会人员择优聘任,可以是各专业的带头人、校内专家学者,只要他们有能力,对审稿工作有责任心、有兴趣、有精力。建立审稿人数据库,相互间加强沟通交流,定期征询他们对学报工作的建议,增强审稿人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审稿质量。还可以虚心地将水平高的作者和有潜力的作者“请进来”,请他们担任兼职编辑,力争一稿多审。
(六)提高质量实现数字化发展
提高学报质量,首先是要坚持三审制,即编辑初审,编委或特约审稿人复审,主编终审。审读是保证文稿内容科学、准确的基础,也是学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编辑、编委、主编都要做到严格要求,不和稀泥。其次是用规章制度来保证学报的良性运行。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编辑、编委、主编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校对规范等,形成流程式的工作秩序。再次是对编辑、编委的奖惩机制。根据《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公开发行期刊差错率小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为优秀,差错率在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三之间的为合格,内刊应控制在万分之十以内。责任编辑、编委应该有对应的奖惩措施,定期评选优秀编委、优秀编辑进行表彰和奖励。最后,抓住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采购远程投稿编辑系统,进行在线投稿、查询、审稿、编辑和发布,初步实现学报的网络化办公和数字化管理。在出版纸质刊物的同时,争取开通手机版,推送优质学术论文,增加学报的阅读量和浏览量。
四、结语
解决学报面临的问题,突破现有的困境,实现学报良性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本次调查,对学报存在的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考虑解决方案,建立周期目标,坚持不懈地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学报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礼贤.高职院校学术内刊发展对策思考[J].传媒论坛,2019,2(15).
[2]李毅坚.打造特色专题走创新发展之路——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特色专题的策划与实施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9(3).
[3]温优华.新形势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6(5).
[4]刘文华,张琴.高校学报改革创新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5(5).
[5]宋岩,魏银立,黄丹.高职内刊学报的困境、症结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仲淑秋(1982-),女,江苏沭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校园文化。
(责任编辑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