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期刊出版国际合作院所“专刊”的实践与启发——以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cience)为例

2018-12-25 06:32黄龙旺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专刊学报学术期刊

蒋 霞,方 华,黄龙旺,黄 伟



英文版期刊出版国际合作院所“专刊”的实践与启发——以()为例

蒋 霞,方 华,黄龙旺,黄 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 200030)

面对“专业化” “特色化”等学术期刊评价要求和“走出去”的形势需要,高校学报想在学术期刊竞争中立足,并坚持学报使命和发挥学报作用,需要在学术经营中破解困局,找准特色。高校学报与母体大学的学术团体尤其国际合作办学院所约稿组稿,有利于提升国际显示度,争取学术影响力的扩大。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密院专刊)为例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思路。

高校学报;综合性;专刊;学术期刊;国际合作

高校学报作为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种类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官方网站进行期刊查询,以“学报”冠名的期刊将近2 000种,以“高校学报”命名的约800种,以“学院学报”命名的约600余种,其中大多数为综合性学术期刊[1]。高校学报创办之初的目的与一般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有所不同,为母体大学的教学科研任务承担了多种特殊的学术功能:①为主办大学的诸多学术成果提供了刊发园地;②展示相应大学的科研成果和综合学术实力;③发现、培养和扶持学术新手等等[2-3]。作为综合性期刊,高校学报对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发展和学术传播有着促进作用[4]。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学术评价体系的要求,如期刊“专业化”和“特色化”,以及“走出去”的形势需要,绝大多数学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5]。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高校学报进行相应调整以提升学术影响力,积极主动地寻找本刊的学术特色,是每个高校学报编辑应当认真思索并严肃面对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高校学报的发展机遇。各大高校自有其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学科建设属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点,而学报正是展示其母体大学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尤其对于依附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985”大学等高层次平台上的学报及其编辑来说,更需要深刻认识这一点。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我们应当响应号召,将学报定位为能够体现所在大学学科建设水平的“学术之窗”。抓住母体大学的重点学科和这些重点学科的学术人才,密切关注他们的科研进展和科研成果,来建立学报的特色,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也是所有高校学报都在尽力而为的事情。但是,作为影响力一般的学报,如何争取本校杰出学者的稿源,如何说服知名专家在学报上刊发自己的科研成果,扩大高校学报影响力以达到双赢目的,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联系的同时,学报也要从作者角度出发,满足他们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学校的考核评优等需求,这就对高校学报的学术经营特色提出了高要求。有鉴于此,本文拟就笔者在学报编辑工作中的经验和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2018年第1期的密西根学院专刊为例,从如何加强与母体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院所的学术联系这一角度出发,对高校学报与国际合作办学院所举办“专刊”进行实践,并得到一些启发,以期对其未来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1 找准国际化的学术合作院所

近年来,由于着重强调文章引用率和文章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在SCI收录等学术评价体系的影响下,高校学报作为综合类科技期刊,刊发的文章一般覆盖多学科、多领域,在SCI期刊收录中处于劣势,因此,无论是中文类学报,还是英文类学报,都难以避免地位尴尬的局面,甚至不能进入母体大学的某些院系考核标准。由于在专业化和国际化方面没有特色和优势,这些学报逐渐被国内作者和读者冷落。

在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下开展组稿约稿工作,高校学报在联系母体大学的科研团体或院所时就必须慎重考虑、仔细选择。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几十个工科院系的调研,我们把交大密西根学院作为学术合作和约稿组稿的重点对象。交大密院由中美两所著名大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国际合作办学而成,学院的全职教师多数毕业于或曾任职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拥有一流的学者,其中外籍比例超过二分之一[6],最重要的是这些学者在发表文章时更注重学术成果的体现和传播,与国内学术体制过于关注SCI不同。该学院所设学科包括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工学学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发文的主要领域。因此,我们英文版选择与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重点合作。

2 打造国际化的学术窗口

期刊影响力是吸引优秀稿源的最重要因素,能否吸引国内外尤其国际一流学者的文章,刊物的学术声誉是关键,但是高校学报虽有母体大学强大的学术背景,却往往因学报创办初心而偏重发表本校文章,本校的高水平文章又因SCI等学术评价体系基本上投稿给国际知名刊物。因缺乏影响力而得不到好稿源,又因稿源质量一般而无法提升影响力,如此不良循环,最终导致多数高校学报在学术界平淡无奇,排名靠后。

作为一份区域性比较强的学术期刊,如何打破这一死循环,让高校学报特别是学报英文版建立或者扩大国际影响力,我们在这次专刊组稿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交大密西根学院的特色在于国际化办学,独特的学术氛围让他们的科研人员得以在国际合作的层面上进行先进的科技探索,得以立足于科技创新的前沿。因此,在策划这期学报时,根据密院的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领域,除了挖掘和吸引本学院作者外,也向学院各个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的国际合作伙伴发出邀请。这样,既能展示本校本学院的学术特色和学术力量,也可吸引校外同领域的高水平论文,既可以由此形成学报发展的切入点,也为合作学者逐渐构建一个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最终25篇文章入选《上海交通大学(英文版)》2018年第1期。虽然作为交大密西根学院专刊,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单位以本院为主,但本期文章的第二和第三合作单位体现了作者分布的国际化。对所有文章的所有合作者单位进行统计:共88位作者,分别位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其中国外合作者占11.5%,如图1所示;25篇文章中国际合作成果占24%,包括共同通信作者为国外单位,如图2所示。通过Springer网站的数据显示,专刊文章自出版不足2个月,总下载量已达396次,其中有1篇文章还在国外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被提及和分享。根据我们的回访调查,2个月内即有3~4位作者收到请求分享原文全文的邮件。截至2018年9月,总下载量达到1 068次,有3篇文章各被引用1次,另有2篇各被分享1次。本期合作同时促进了后续的学术约稿工作,更多的国际知名学者通过本期发表文章的作者了解了交大学报,并愿意在明年把自己的部分稿件投到交大学报英文版来。这些信息提示,通过这类策划组稿,有利于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国际知名度。

图1 合作者的国际化情况

图2 合作单位的国际化情况

通过专刊合作方式,学报体现了母体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成果,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学术特色。更重要的是,通过母体大学的国际化学院实现与国际知名学者的联系和沟通,体现高校学报的国际显示度,有利于逐步打开高校学报发表文章过于本校化、本土化的局面。

3 设置多元化的出版模式

多数高校学报在出版形式上比较单一化,主要表现在栏目设置和发布模式上。在栏目设置上,很多高校学报不设栏目,或者种类单调,如以学科分类为主而多年不变,很难吸引读者的关注[6]。如本刊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报,以发表学术论著为主,对综述、述评、评论、解读等评论性栏目都涉及极少。在合作出版密院专刊的会后总结上,相应作者就对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有益建议,特别是建议综述性文章的发表比例适当增加,尤其对专业领域的长综述或短评述类文章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国外著名的综合性期刊(美国)[7]和(英国)[8]等杂志很重视评论性文章,如的“Technical Comments” “Perspective”和“Review”,的“Opinion”和“Comments”等栏目就为这类文章而设置。合作学者的意见对本刊的改进开拓了思路,因此高校学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规划合适的栏目,同时也增强期刊和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

在发布模式上,随着网络的发达和移动技术的升级,网络首发和移动出版也日渐被学术刊物的作者和读者所接受和欢迎。本学报通过加入Springer推出的Online First服务、中国知网2018年开始推行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以及超星提供的移动知识服务系统等,为发布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手段,使作者学术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因此,虽然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在数字化专业人员的配置和培养方面存在劣势,无法保证学术编辑都属于“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人才,但通过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协助,高校学报在这方面也可以进行尝试,从而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好的出版体验和阅读模式。

4 结束语

高校学报是展示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协助高校学科建立和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作用,其发展一直很受科技期刊界的关注[9]。虽然学术评价体系和母体学校的层次对高校学报肯定存在影响,但如能把握国内国际合作办学逐渐增多和开始重视本土发表的趋势,找准学术合作伙伴,建立学术特色,高校学报在扩大国际影响力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期刊/期刊社查询[EB/OL].[2017-12-15]. http://www.gapp.gov.cn/ zongshu/magazine.shtml.

[2] 李彤.教育部推动高校名刊工程[N].人民日报,2004-05-21(11).

[3] 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18(5):323-327.

[4] 尹玉吉,李逢超,王姣.中国学刊“走出去”的理论误区与路径抉择——以高校学报为切入点[J].编辑之友, 2017 (11):31-36.

[5] 交大密西根学院.办学成果概述.[EB/OL].[2018-06-30]. http://umji.sjtu.edu.cn/cn/about/ facts-and-figures/.

[6] 徐用吉,王薇.高校学报栏目设置的若干建议[J].科技与出版,2008(2): 36-37.

[7] Science. Contens [EB/OL]. [2017-12-10].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

[8] Nature. Browse articles [EB/OL]. [2017-12-10]. http://www.nature.com/nature/articles.

[9] 赵新科.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特色化更名后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2):112-116.

上海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上海市2017年文教结合经费支持项目)

猜你喜欢
专刊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专刊
专刊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