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秀芝,徐 诺,赵丽莹,张莲英
期刊策划的认知与学习心理研究
苗秀芝,徐 诺,赵丽莹,张莲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哈尔滨 150001)
认知是期刊策划者头脑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期刊策划者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学习是通过知识经验的获得,使期刊策划者行为的潜在趋势产生较为持久的变化。两者的作用可以反映出期刊策划者对所接触和感知事物的理解程度,通过对期刊策划者的认知和学习进行研究,可以更有效地了解策划过程中认知和学习的规律,从而提高策划工作的效率。
期刊策划;一般知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在期刊策划中,大多数策划行为都需要通过学习而发生,期刊策划者对周围环境的行为反应主要依赖于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这种看法一般是通过知觉作用和学习作用产生的。期刊策划心理学研究表明:策划者的认知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直接影响策划者对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学习的作用,形成策划者的特定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决定策划者在策划工作中的行为[1-3]。
期刊策划者的知觉活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形成知觉,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选择阶段,即从感觉材料(背景和线索)中选择知觉对象;二是组织阶段,对局部资料或不完整的线索进行回忆补充,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并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三是对知觉对象作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来标志它。
1.1.1 知觉的选择性
首先需要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也就是选择知觉对象的过程,经过区分后,对象变得较为清晰,背景变得较为模糊,这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种相互转化在双关图中表现最为明显[4-6]。知觉对象受背景的制约,背景也影响着知觉对象。例如傍晚赏月时,有时会把月亮看成在云彩后面移动,有时则把云彩看成在月亮前面漂流。
1.1.2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他感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做过许多研究,提出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不是对象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
1.1.3 知觉的理解性
期刊策划者对知觉对象总是以自己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语来标志它们,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一般来说,能否用词语来正确命名,反映出期刊策划者对所感知事物的理解程度。例如一个外行人和一个期刊策划者同看同一种杂志,但两个人看到的内容可能不同,外行人可能看到杂志的外在形式和主要内容,而策划者的观察要细致得多,不仅能对各个栏目设置提出建议,而且能够看出杂志整体风格的缺陷,这是由于期刊策划者比外行人有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1.1.4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期刊策划者对该对象的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例如在期刊排版时,图片中的国旗,无论在黄光映射下,还是在蓝光映射下,我们总是把它知觉为红色的,这是颜色恒常性现象。知觉的恒常性在期刊策划者的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期刊策划者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使期刊策划者有可能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期刊策划者知觉的选择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包括两方面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6个方面:①大小。大小原理说明,外部因素的尺寸越大越容易被感知;②强度。强度是与大小紧密联系的,被感知物体的强度越高就越容易被感知;③对比。图像和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期刊策划者就越容易从背景中,把对象区分出来,相反,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区分图像和背景也就越难。④活动程度。活动的对象要比静止的刺激更容易被知觉选择。⑤重复。经常重复的因素比出现一次的因素更容易被感知,期刊策划者常利用这个原理来吸引未来读者的注意。⑥新颖性和熟悉程度。环境中新颖性或者是熟悉因素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学习和知识经验。知觉受过去的经验影响很大,期刊策划者的知觉通常是一种习惯行为。②定式效应。定式是受先前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对感知对象的一种预期,这种预期会对知觉产生不同的影响。③动机与需要。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刺激都容易被期刊策划者选择并纳入知觉范围,反之,与人的需要和动机无关的事物往往不被期刊策划者注意。④情绪因素。期刊策划者的情绪对知觉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愉悦的事情,使期刊策划者感兴趣的活动,期刊策划者乐于知觉,记忆效果越好,对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回避它。⑤个性特征。个性是期刊策划者所特有的感情和行为倾向的总和,个性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社会认知”[7-8](又称社会知觉)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用以表示他对知觉的一种新观点,其主要含义是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之后,这个概念在期刊策划心理学中有了新的含义,我们认为社会认知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对象应当包括个人、社会群体和大型的社会组织。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社会知觉包括广泛的内容,它不仅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而且包括个人对群体的知觉,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和群体间关系的知觉。在这里,我们将着重讨论期刊策划者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社会认知是期刊策划者社会行为的基础,是协调人际关系,调动期刊策划者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心理成分。期刊策划水平的提高,策划效率的发挥,群体凝聚力的增强,都受期刊策划者社会知觉的影响[9-10]。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和人际间的知觉三种。
2.1.1 对他人的知觉
期刊策划者对他人的认知,主要是期刊策划者对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其他人的感情、动机、意向、性格等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知觉,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这就是说,期刊策划者要认识一个人,要根据他的言论和行动,这里所说的行动不仅是行为举止,也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体的姿势以及眼神等。
2.1.2 人际知觉
期刊策划者的人际知觉是指对期刊策划者与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人际关系从总体上来看,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人和他人的关系两方面。人际关系的外延十分广泛,比如朋友、同事、家庭、师生等。从人际关系的性质来看,有正式与非正式、和谐与非和谐、友好与敌对的关系等。
2.1.3 自我知觉
所谓自我知觉,就是一个期刊策划者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从而作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状态的判断。一般来说,观察别人与观察自己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第一,观察自己往往要比观察别人获得的信息多;第二,观察别人,自己是观察者,而观察自己,自己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但是要真正做到自我知觉是不容易的,在期刊策划心理中,期刊策划者的自我知觉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因为它涉及期刊策划者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问题。
2.2.1 晕轮效应
当一个期刊策划者对他人的某些主要品质产生良好印象后,就会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好,这个人就被笼罩在一种积极的光环中。反之,如果一个人被期刊策划者认为很坏,就会被笼罩在消极的光环中,从而被期刊策划者人为的赋予了一些不好的品质,这就是认知中的晕轮效应。
2.2.2 社会刻板效应
印象是指期刊策划者在遇到新的环境时根据自己旧有的经验对其进行理解,纳入过去对人或事物所做的归纳中的过程。社会印象是对期刊策划者社会认知的综合,社会印象一经形成就不大容易改变,非常固执,这种特性称之为社会刻板效应。
2.2.3 首因效应
与先入为主的认知相联系的另一种社会认知偏差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期刊策划者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首先获得的印象形成的影响最大,起主要作用,而对之后出现的他人的比较起来不太重视。在与陌生人的第一次交往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印象最为鲜明牢固,决定着以后双方的进一步交往。
2.2.4 近因效应
与首因效应在时间影响上正好相反,近因效应是指最近发生的事情对期刊策划者认知的影响最大。一个期刊策划者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表现良好,期刊社对他全年的表现有可能因为最近的表现好而做出过高的评价。这种评价偏差在期刊管理实践中也是很常见的。
在期刊管理中,社会认知是极其重要的内容。社会认知不同于个体认知,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包括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认识社会认知的规律对于期刊管理来说非常有意义,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期刊策划者的行为。
学习理论在期刊策划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为期刊社是对期刊策划者行为进行管理,了解和运用学习理论对于塑造和完善期刊策划者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期刊策划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讲,学习就是建立某种行为的过程,要建立某种适当的、预期的行为可以采用强化的手段,使之建立条件反射,强化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任何一种刺激-人、实物或环境-出现在个体的反应之后或同时,且对该反应起到增强的作用,使个体希望得到这种刺激的反应增强的过程。有人说要成为优秀的期刊策划者,必须养成赞美,鼓励,感谢和关怀他人的习惯,充分说明了正强化在期刊作用中的作用。负强化是指任何一种刺激-人、实物或环境-恰好在个体的反应出现之后消失,且对该反应产生增强作用的过程。负强化的目的是鼓励后出现的行为,避免原来的行为,在这一点上与正强化是一致的。
惩罚是改变行为的主要方法之一,惩罚是希望阻止不适当行为的再发生。在期刊策划中,惩罚的运用必须非常谨慎,惩罚只能暂时阻止不适当行为而不能根除这种行为,而且不断采取惩罚的措施,可能会带来诸多不利后果。
强化的时间表是斯金纳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他认为行为的形成和改变主要靠强化,强化的效果则取决于时间的次数和分配。在期刊策划中,只有遵循强化规律,才能用最经济的措施达到最大的强化效果。
无论强化的设计多么有效,都是离不开奖励或惩罚的手段来达到对行为的控制,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社会学习理论提出观察学习的方式,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学习,通过替代性强化改变或树立个体的行为。在期刊策划管理中常常通过树立模范的方式来达到这种替代性强化的目的,只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榜样进行奖励,促使策划者去模仿榜样的行为,对于有不当行为的个别策划者的惩罚也会抑制其他人的类似的行为。
认知是期刊策划者头脑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期刊策划者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知觉通常是在感觉信息的基础上,由于知识经验的作用,经过期刊策划者头脑加工,对客观现象作出直接解释的过程,如果没有感觉做基础,没有以往知识经验的作用,期刊策划者的认知就很难发生。在认知作用基础上,通过学习作用产生的知识经验积累,并因此而使期刊策划者的行为的潜在趋势产生较为持久的变化。认知和学习作为期刊策划者终身的活动,通过对期刊策划者的认知和学习进行研究,可以更有效地了解策划过程中认知和学习的规律,从而提高策划工作的效率。
[1] 张莲英,梁凤英,郑红翠.期刊策划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274-284.
[2] 吴欣欣,栾奕.医学期刊编辑学习理论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6):959-961.
[3] 苗秀芝,徐诺,郑红翠,等.论调适期刊策划者技术反应心理的重要性[M]//学报编辑论丛(2017).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234-236.
[4] 叶仁波.期刊编辑的认知心理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5(1):34-36.
[5] MALLE B F, MOSES L J, BALDWIN D A. Intentions and intentionality: foundations of social cognition [J].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2001, 5(12):547-547.
[6] 王沛,林崇德.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趋向[J].心理科学,2003,26(3):536-537.
[7] 王美,何美,鲍贤清.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多媒体学习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4):82-86.
[8] 慕彦瑾,段金菊.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深度学习设计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25(7):65-69.
[9] 莫雷.学习的机制:阅读与学习心理的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0] 白学军.实现高效率学习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