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甜华
【摘 要】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课堂导入”部分应该摆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事物和信号牵引、自制力不强等特点,如果不能让孩子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心境当中就始终无法让课堂进入良好的秩序和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我们在课堂导入部分的环节快速高效地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去,在保证课堂秩序良好的情况下追求当堂所述的教材内容的贴切气氛,是一种从最佳切入点做引导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语文;小学;导学;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堂导入方式的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结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精彩的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事半功倍的关键
据心理学家研究,孩子相较于具象的文字和物体,更趋向于依靠事物的形状、颜色、图案等较为抽象的属性来思考问题。而我们传统的語文课堂教学往往趋向于用书本来做为教学的核心,学生和大量的文字打交道,对于一些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中力进行学习。
课堂导入的目的一般有两个:1.在我们进入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的时候,根据孩子上一节课,或者课间的活动、遭遇的事情不同,他们可能正处在不同的心境之下。我们作为教师,唯一认同且期望的心理状态就是——放空而略带着紧绷感,即孩子应该保证学习与学习之间分寸的拿捏,时间与空间之间的隔断,之前和之后的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本堂课程的干扰因素。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年龄,他们基本不具备控制自己调节心境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来用课堂导入的环节帮助他们调整;2.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具备足够的阅历认知书中的所有知识,可能对于一些书中所描述的事物还很陌生,为了消除这种陌生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课本理解,课堂导入环节所引进的知识灌输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课堂导入为孩子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心理和知识基础。
二、灵活运用技巧,实现课堂导入
小学生特点:低段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过来,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童心和童趣,所以对于一些动画、漫画、图片等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做到有活力,又有开放性,很关键一点就要融入学生喜爱的图片,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已经相当普遍,而利用“图片导入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1.用趣味盎然的活动开始课堂
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很有利于孩子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尤其是这种兴趣是指向那篇课文的内容的。只要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自己就会迎合课堂教学过程。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治学以兴趣为主。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纪,孩子处世未深,对于自然事物充满着好奇,这本身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能够发现一些成人难以注意到的细节。因此我们就要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所在,比如:从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事物入手,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画一条线、一个圈,简单地添加几笔,增加几个朴素的纹饰,就能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做一片最美的叶子》这篇二年级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在导学部分现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形,头尾拉尖,然后让孩子们猜这是什么东西,接着再画出叶子的纹路,再让他们猜是什么,最后画出一颗完整的大树,并在孩子们一片“是叶子”的回答声中写下本文的标题。接着,可以先让孩子们上黑板,画出他们所喜爱的样子的叶片,并且把它们留在黑板上,这个过程必然是充满乐趣的,而且孩子们也真正参与到了课堂中来。《做一片最美的叶子》是一首精致而富有哲理的小诗,其中有一句“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不仅呼应了黑板上孩子们所画的叶片,也隐隐饱含了对于孩子的祝福——每个孩子都是一片与众不同的叶片。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时候他们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能力处于萌芽和初级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而“故事导入法”无非是一种很好的集中他们课堂精力的形式,他们能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并且很快能记住故事里人物、情境发展的来龙去脉,所以这种方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比如: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讲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有多聪明呢?有一次,跟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时候附近没有大人,这些小伙伴们都着急坏了,此时司马光灵机一动,用石头把水缸砸破了,这样落水的小孩就得救了。这样的故事讲完,学生们对于课堂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主要的通过故事导入,他们感受到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无穷。
2.知识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知识
在《菩萨兵》这一篇颂扬革命战士不畏艰难困苦且为了百姓吃苦耐劳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课文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会对文章中的很多词语感到陌生。首先是“长征”,他们中的一些学生并不知道长征是我党历史上一次艰苦的战略转移,也就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当时红军战士的困难;接着“反动军队”也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了,“春耕动员会”这些具有时代感的字眼都让他们觉得陌生。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我为他们先阅读了一些其他较为浅显但是准确的关于我党党史的文章,对于当时共产党所处于的革命形势和朱德司令的个人状况进行了注重讲解,这样一来他们就起码明白了当时的大背景:红军战士自身很困难、物资极度匮乏。然后联系到文章中所描述的红军战士的行为——不索取粮食,反而帮助藏区人民种植粮食,他们就能更深切感触到在那个特殊年代所迸发出的浓浓的军民情。虽然课堂导学花了一部分的课堂时间,但是它所带来的对文章的理解帮助是不可估量的。
3.开拓视野的“图片导入法”
低段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过来,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童心和童趣,所以对于一些动画、漫画、图片等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做到有活力,又有开放性,很关键一点就要融入学生喜爱的图片,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已经相当普遍,而利用“图片导入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的时候,我利用了“图片导入法”,将课文里的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的动画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学生们看着可爱的卡通形象,很是雀跃,同时我又讲了关于这几个卡通人物之间的联系和故事,学生们感觉到趣味无穷,并且多媒体的动画形象与课文的插图相比,显然要有趣、直观很多。图片式的导入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研究表明,视觉上的冲击力会比一般的读写背诵的效果来的快得多,而且视觉上的冲击感除了能让学生感受之外,还开拓视野,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后结合课堂中学习的人物、景物,进行绘画,这就是一种开拓的有趣形式。
结语
课堂引导是一门艺术。语文是生活的语言,它不同于数学等理科学科,它不仅教孩子们识字认字,更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重课堂导学部分的质量,一个浮躁的课堂是一个注定缺乏思考的课堂,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也是不会有灵感的火花迸发的,只有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思维才会充分涌动,孩子的想象力才能插翅高飞,语文的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参考文献】
[1]范锦飘.强化导学的功能 提高教学有效性——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15
[2]王秀芝.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探究[J].才智,2015-08-25
[3]李凯.简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技能背景[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