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性学习在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探究

2018-02-17 12:22胡博雯
文理导航 2018年36期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高效课堂

胡博雯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为指导思想,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已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基于生本理念的前置性学习也应运而生。抓好前置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让教师在新授课前对每个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有所了解,便于课堂生成。且能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体验和感悟,缩小生与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差距,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复习课前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能力,于课上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低年段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这一直是所有一线数学教师所致力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都还属于自控能力较弱的阶段。在提高低年段课堂效率的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1.小组合作交流时间的分配。课堂上的小组交流探究活动,有一部分孩子反应较慢,还来不及好好思考,周围同学都已经有了答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很难把握分配好这样的交流时间。2.学生学习两极分化。课堂教学中,知识水平较高、反应快的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大部分都已经掌握,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上一个环节还没消化好,课堂已经进入了下一个环节。3.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传统课堂由于教师引领较多,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缺乏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学生习惯在课堂上坐等教师和部分优秀同学将知识“喂到嘴边”,长此以往,既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也会导致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愈演愈烈。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为指导思想,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生本理念的前置性学习也应运而生。抓好前置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且能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体验和感悟,让教师在课前对每个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有所了解,便于课堂生成,也便于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实践

(一)课前学习,先行探究

前置性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是“先学”这一原则最鲜明的体现。“先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也是对教师的要求。下面结合案例具体说明:

案例1:认识时、分(二下)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 极主动的学习。在听了特级教师贲友林的“年月日”一课之后,我想着尝试把前置性学习也引入自己的课堂。通过钻研教材和教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时针、分针以及如何计时,并且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所以在课前发给学生的学习单中,我设计的前两个问题如下:

时和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其实是在生活中时常用到的。如果按照原先的思路组织学生一起观察钟面,课堂上可能就会有不少学生为了“捧场”而“知道,却装不知道”了。所以要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已掌握知识和未掌握知识的调查汇总,一方面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能把生活中的常识慢慢转变为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就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交流,构建新知

前置性学习不仅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先学”,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的发言中“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让课堂不再只是教师指名,学生再发言,而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主动交流他们在课前探究中的认识发现,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完善。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时,因为在复习前两个单元时,我一直是带着学生做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树形图,这一次我便想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课前去做一份知识整理。学生交上来的有树形图也有表格:

课前的整理汇总其实就是让学生梳理了他们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并且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进入课堂的,因此课堂中没有观众,这样就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学习,展示自己的想法,并在倾听别人想法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想法对照,二次感悟,构建自己新的知识。

(三)课后反思,回顾收获

课堂结束后,组织学生回顾一下在课前的自主探究、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有没有和同学不一样的发现?在课堂分享过程中,自己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解答,还有没有什么是自己一开始没想到的额外的收获?这两个问题逐步代替了以往课堂最后的课堂小结,将发言权还是交还给学生。秉着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交流原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课前自主探究的成功和喜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分享交流所带来的收获,看到个人自主探究与课堂分享学习的双重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研究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在设计前置性学习的问题时,我主要遵循了目的性、学科性、探索性以及适量性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前置性学习是为了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展开思考,记录想法与困惑,以为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做准备,要有效落实,并且及时收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作业,及时评价。

2.学科性原则:前置性学习的学习单要有明确的学科指向性,能够直指教学内容核心。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对教材教参要有充分的研读,不能为了设置前置性学习的问题而盲目向学生提问题。

3.探索性原则:前置性学习区别于以往的预习,不单单只是对课本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更多的是要展现学生的思考,是学生面对问题时,以研究的方式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而不是将课内知识照抄到课前学习单上来。

4.适量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前置性学习的内容时要适量,少了,学生“吃不饱”,失去了前置性学习的意义;多了,学生负担重、“贪多嚼不烂”,且会抢占学生自主安排的课外学习时间。所以,教师应充分研读教材教参,根据所教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题量适中的前置性学习作业,且要具有可操作性。

四、取得的教学效果

在采用前置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所准备,所以在课堂上都能够有话可说,学生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参与面也进一步扩大,课堂上交流的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解决了课堂上时间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课堂更加有效。同时,学困生在课前的自主探究中有了充分的时间自我吸收消化部分简单的知识,课堂上也就能逐步跟上大部队的节奏,慢慢培养自信心,变得更乐于参加到课堂的交流分享中来。

在课堂的交流分享中,学生慢慢的从只会一问一答的单一发言模式,转变成“我想说”“我要说”“我会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氛围更加具有思考性,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从一开始的只会照着学习单去读,慢慢开始能够“脱稿”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部分孩子能够结合自己的板书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学会了倾听同学的发言,更加会交流。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前置性学习的实践,实现了孩子创造力的解放,因而教学实践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松波.小學数学实施前置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4(08):48-50

[2]贲友林.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余红连.基于课例的数学预习单策略研究——农村小学中高段数学“前置性学习单”的开发和使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115-116

[4]李印清.多元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J].学周刊,2016(08):52

猜你喜欢
前置性学习高效课堂
为学生的“自驾学”架好“导学仪”
前置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设计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信息化条件下职校语文前置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