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成为21世纪的全球热词,主要是因为其应用更多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大数据发展”正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引领着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发展。近日,习近平主席向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致贺信强调:“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职教育,责无旁贷地要全面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通过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系统,发挥大数据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时掌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情况,不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国家《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高职院校也应分步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的新模式,通过用数据论证与决策,用数据管理与创新,促使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方面均实现现代化。
大数据是蕴含着巨大的,可有效利用的、多样化的数据集。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看数据实体层面,大数据是个巨大的数据资料集合体,是由数量大、类型多、结构复杂的数据构成的;二看数据技术层面,作为一个技术体系,大数据能够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挖掘、储存、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的综合运用;三看数据思维层面,大数据是更多的全体数据代替随机抽样、更多的寻求相关关系代替寻求因果关系。总而言之,大数据是海量多样的数据信息,是挖掘信息价值的新工具,是合理运用新工具的新思维[1]。
大数据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的飞跃,更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形成的大数据就可能形成一种变革的力量,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效应。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学管理的主体,通常以行政、刚性的强制方式下达各项任务,让师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及安排。由于师生难以参与管理和表达诉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就容易造成误解,一方面管理者认为“少不更事”的学生不可能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师生认为校方“盲目管理”难出成效,再加上被管理者很少参与决策,管理者又常以关心、爱护学生的名义,行“代替包办”之事,致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日益弱化。学校这种包揽式的管理方式容易产生学生“巨婴”式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为了保持教学的规范性,教务部门要求教师要统一教学计划,必须按学校培养方案同步执行。遵循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评定标准,围绕专业设置形成课程体系等,严格控制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也影响了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教学管理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致使培养的人才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缺少个性,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另外,传统的教学管理以教师的“教”为主,希望通过教师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但在高职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职业教育工作场所的特点影响着学生学习性质,使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剥离。高职教育如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观照不够,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状态是被动服从和受管制压抑的。没有选择的自由,就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都在尝试着以工作过程来代替学科知识体系,但效果不够理想。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书教材内容,在期末组织学生考试,依照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状况及职业能力的。由于对高职生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强化高职院校的实训特色,致使相当部分的高职生 “眼高手低”,缺乏过硬的职业能力。这与一些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即文本的“命令——检查——反馈”模式有相当大的关系[2]。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在进行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不能熟练运用信息化先进设备,难以将教育资源及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分享给学生。不少高职教学管理依然广泛应用着传统的管理手段,还没有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教学管理中。这就使得教学管理效果不佳。
为经济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长期以来的教学管理,比较重视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管理,不太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其职业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意愿、家庭状况,综合能力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不够,对相关企业的背景、发展情况及岗位需求的认识也是模糊甚至是陌生的,少量的校企合作也只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学校对学生就业的帮扶非常有限,很难给用人单位推荐合适的人选以及良好的建议。
综上所述,究其原因,一是源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思维模式,人们习惯于线性管理路径:制定方案、下达指令、期待成效。培养人才注重统一管理,不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受到传统的管理手段的制约,难以实现教学管理的精准性,不可能满足每位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需求。
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数据,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平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管理和表达诉求的机会。改变以往单向信息传输的管理过程,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向的民主协商与沟通,不断提升管理的成效。
例如,高职院校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到选课系统中,使得学生选课变得更加便捷。学校建立选课平台,开设更多的有吸引力的多种类的课程提供给学生选择。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选课,同时也开通渠道,让学生表达诉求,收集学生合理化建议,促使学校在完善选课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建设课程咨询的子系统,方便学生了解每一门课程的情况,比如已往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程度、取得的成绩及学后评价。一方面有助于老师掌握自己的授课效果,进行适时反思,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课程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更能作出符合师生意愿的决策。比如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在师生中进行广泛的民意调查与意见征询,还可以模拟运行各种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动态评估实施效果优化决策方案。在科学完整的数据搜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作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精准性的决策,提高教学管理中的民主性。
传统教学管理管理链条较长,学校管理的重心是教师,再由教师管理各班的学生,管理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大数据时代的教学管理可以缩短管理链条,即根据高职院校学习内容及方式打造教学管理平台,选择学习内容、整合学习资源、督导学习过程,将教学管理转变为提供学习服务。更加符合高职教育以工作问题或工作过程为核心的教育形式,从而超越学科知识体系分科式教学对职业教育所造成的障碍[3]。
例如,高职院校把大数据思维运用到人才培养系统中,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学业预警就是对于学生完成学业的管理,也就是按照学生学业阶段性的完成情况,有步骤地给予学生及时的预先警示。学校通过把握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可以预测学生如此学习的后果,并与应得的结果进行比对,进而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调整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努力达到合格的标准,最终完成学业,有效避免了有的学生毕业时才知道自己没有真正毕业。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大数据实现了对学生全程学习过程数据的收集,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以及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处理,继而获取准确的学生学习分析报告。通过对该报告的真实数据实现对学习理论的检测,对学习实践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支持,有效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教学的实训特色,常规的课堂教学要与实习实训内容相结合,涵盖了大量的岗位工作过程。教学管理特别重视对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化管理,包括每位学生课堂内外的各项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培养和评价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及试卷考试就不够科学。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造学习系统就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呈现出多种任务齐头并进的态势,并且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实现多项内容反馈的非线性过程的管理。
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中,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再加上人脸与行为模式的识别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直接可以记录和反映学生学习的个体行为。比如统计学生出入教室、实训室及图书馆的时间,学生阅读书籍、领用实训设备等数据,通过分析就可形成可视化、实时化、互动化的结果,输送到每位学生个人终端,管理和督导数亿计的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每一位学生而建立的适合学生自己的“翻转课堂”,可促使学生认识自我,特别是自身的学习结构,克服学习上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自动实现对学生客观而又综合的考评,完全脱离了传统教学管理的文本检查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高职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促进了高职教育朝着更有个性和高效方面发展[4]。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分析研判小集体或个体的学习行为,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与个人学习培训提供精准而又科学的依据。
高职院校缺乏信息化人才,急需采用激励制度吸引人才,让懂业务又有信息技术的人才到教学管理岗位工作。更要立足于现有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管理人员的数据分享意识、数据分析技能,提高全员应用信息技术和使用大数据的素质,确保高职教育在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积极作为。
高职院校还应发挥自身的特长集中攻关,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对大数据应用进行研究,加强管理的融合性,不仅合理应用大数据,更要成为大数据发展的“孵化器”,大力变革和发展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阶段,能够有效体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以及在其职业生涯中的成长情况。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平台,一方面应用大数据能够分析出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状况和职业能力等,结合用人单位的发展状况和岗位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尽可能地为学生找到与自身特征及发展优势相匹配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另一方面还能将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以及规划愿景等信息为学生双向选择提供资讯。
这种利用大数据催生的管理成果,在显著提升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继而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帮助下找到满意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职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大数据应用到了各行各业。豫章师范学院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大数据带来的便捷,积极探索教育与大数据的结合,创新教育思维和模式,运用大数据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
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豫章师范院校在教学中,深入实际,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大数据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导游专业的“数字化教学情景实训室”就是通过组织学生深入景区,选择拍摄真实的各类风景图片,再将丰富的图片资料数字化,形成不同景区的虚拟模块,又根据实训的内容需求,再将这些模块灵活组合成动态景区一线游、二线游……实训室成为训练导游专业学生的重要场所,使导游专业学生在学习导游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情景实训室”,进行模拟景区讲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不仅增加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入了解,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实地解说能力,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实习和就业工作,进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实效。
高职教育中创新大数据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新大数据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模式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身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
豫章师范学院推进优质课程建设,注重突出教学的创新性,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共享课程,试行慕课教学。这门课程由全国几所著名高校专家联合录制的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优秀师资、授课内容、辅助资料等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授课、学生完成进阶式作业、线下教师见面指导等,使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统筹安排等能力。以该课程为基础,我校熊艳老师主持完成了江西省教改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的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工作。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社会就业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尝试跨界融合教学,不仅有各学科间的整合学习,还要有各专业驾驭的跨界融合。任课教师课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研讨,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来进行跨界融合式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演讲比赛活动,就将计算机、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准备演讲稿时,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搜集各种素材,再通过语言表达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演讲稿,然后结合音乐与美术的实践,设计出有创意、有特色的PPT作为演讲背景,学生参加演讲,录制视频,评选出优秀作品,放到校园网站上,同时通过新媒体推送,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观赏学习。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上的跨界融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张笑同学今年参加国家科技部主办的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活动获得三等奖。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促使教师尽职尽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创新教学评价可以诊改原有的评价中数据丢失,主观因素严重的问题,对教与学双方面进行公平的、良好的评价。
随着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有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豫章师范学院通过各科老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等;在网络平台的学习中,又可以通过网络数据的调查,了解学生登录平台学习的次数,学习的时间和作业的完成率,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在实践教学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建立并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结合学生的相应专业知识,给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并把活动奖励纳入学生的学习成绩中。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豫章师范学院还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一是实行督导人员随堂听课制,真实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二是利用“可视化教室管理中心”平台,随时掌握每位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情况;三是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专门建立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系统,学生可以客观地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豫章师范学院通过对教育数据的采集,对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意见进行数据化的统计和管理,支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智能化和多元化,同时积极探索大数据的运用,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课堂革命,建设质量文化,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