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一纵三横”校本培训的实践创新
——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18-08-03 03:18:46
职教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校本中职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从国家层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提出了明确的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而我国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现状与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存在一些缺失,这就迫切需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在职培训模式。校本培训则是中职学校教师在职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中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师资队伍逐渐壮大且趋于年轻化。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师资结构为例,现有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9人,占据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半数以上。青年教师已然成为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关键基石,其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成败。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中,校本培训虽已成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学校每年也都制定有具体的培训计划,但常常因培训内容散乱、培训师资短缺和培训时间紧张等问题,导致计划不能全面落实,培训无法形成系统,致使校本培训粗放低效。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模式迫在眉睫。

一、“一纵三横”校本培训的设计思路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文中指出,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鉴于此,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以《专业标准》为引领主线,创造性地提出了青年教师“一纵三横”校本培训模式,即围绕“培养青年教师从新手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这一纵向目标,通过“建构系列化培训内容、建立优质化培训团队、构建长效化培训载体”三个横向途径,提高校本培训的系统性、实效性和持续性,以满足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2]。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一纵三横”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建构模型

二、“一纵三横”校本培训的实施路径

(一)“一纵”:标准引领,明晰青年教师培养定位

《专业标准》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3],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分职业理解与认识、教育知识等十五个领域,以及具体的六十项基本要求,对中职学校教师提出了明确的专业化合格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指导中职学校开展教师培养和管理工作,更是激励和引领中职学校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

根据《专业标准》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要求,学校明晰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定位,即通过专门化校本培养,使其经历从新手教师到合格教师的转变,逐渐成长为理念先进、师德优秀、知识丰富、能力娴熟的骨干教师,为名师培养奠定基础。

(二)“三横”:多措并举,明确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1.“一横”:确定主题,建构系列化培训内容。在明晰青年教师培养定位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标准》的指导性建议,学校确立了校本培训的五大主题,即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提升、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政策文件的研读和学习成果的展示。具体培训内容则围绕五大主题,结合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安排,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培训内容(详见图2)。如:“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提升”主题,安排《做一个有价值的教师》等内容进行讲座;“专业知识的提升”主题,选择《教师如何做教学研究》等内容开展讲座,并组织青年教师业务知识测试等;“专业能力的提升”主题,不仅可以安排《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等主题讲座,而且可以开展青年教师技能比武、说课比赛、微课制作比赛等活动;“政策文件的研读”主要是指教师自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教师培训管理制度等;“学习成果的展示”则是指通过将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形成汇编、进行现场风采展示等活动,提升教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些讲座、活动相辅相成,且始终围绕确定的主题展开,有利于提高校本培训内容的系统性。

图2 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内容主题框架

2.“二横”:遴选师资,建立优质化培训团队。制定校内培训师遴选和管理办法,明确校内培训师的基本遴选条件:一是要求为市级及以上名师,曾取得省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省市级教坛新秀、绍兴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相关荣誉;二是教学业务或科研能力突出,或德育管理经验丰富,曾获得过市级及以上相关成果;三是热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训的能力,曾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讲座或经验介绍。

教师可对照遴选条件进行自主申报,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校内培训师名单。培训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围绕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提升、专业能力的提升等培训主题,确定培训内容并撰写讲稿和制作课件,经学校审核后,适时面向全体青年教师实施培训。此外,学校还邀请合作高校教授、特级教师等作为客座专家,定期来校开展讲座。由此,形成了一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务能力突出、科研教研能力强、热心教师培养的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优质培训师团队。

3.“三横”:创设平台,构建长效化培训载体。搭建“青年教师成长讲坛”平台,围绕《专业标准》对教师培养要求的主线,对照“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提升、专业能力的提升”等主题开展各项活动,保障了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活动的长效性。讲坛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定期开展讲座或外出学习。根据青年教师实际需要进行统筹安排,邀请校内培训师资团队成员或客座专家,按照先前准备并通过审核的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保证每学期每月都能开展一次讲座或外出学习培训,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理论素养。二是建立青年教师业务比赛的长效机制。以学年为单位,第一学期举行技能比武,第二学期进行业务知识测试,以此反复巩固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此外,组织各类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如教学设计评比、说课比赛、微课制作评比等,不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且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提供平台。三是开展阅读与写作。通过列出推荐书目清单,鼓励青年教师加强阅读,撰写心得文章。同时,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设计类、论文类写作评比,择优汇编成优秀作品集,不仅增强了青年教师的研究意识,而且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四是进行交流展示。分为分散展示和集中展示两种形式。分散展示是指在每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月活动中,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集中展示是指每学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分为“你的心声我来听”、“你的文笔我来阅”、“你的风采我来赏”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科研作品展示、课堂展示、说课展示、演讲展示等,从不同角度展示青年教师的风采(见图 3)。

图3 青年教师成长讲坛活动形式示意图

三、“一纵三横”校本培训的实施成效

(一)校本培训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1.培训内容有“的”放矢。“一纵三横”校本培训的内容对照《专业标准》60条具体要求,从师德教育、增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三方面入手,不仅改变了以往培训内容散、理论虚、方法偏的弊病,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在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上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了校本培训内容从碎片化到系列化的转变。

2.培训活动有“序”可循。载体是校本培训活动的一条主线,能有效提高活动的持续性。“立人讲坛”的推出,在学年范畴内形成了有理有序的系列活动,如一月一次专题讲座、一学期一次技能比武或知识测试、一学期一次课堂教学月活动、一学年一次集中展示、一学年一次外出学习等,逐步建立了校本培训活动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了校本培训活动从散乱化到系统化的转变。

3.培训效果有“据”可依。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对于培训形式、活动内容的安排及培训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表示满意的数据均在80%以上,且均无不满意投票。具体数据情况如图4所示。可见,青年教师对“一纵三横”校本培训的整体安排较为满意。

图4 青年教师对培训活动的满意度调查情况

(二)教师队伍的成果数量和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1.青年教师成果有“量”的提升。通过2014学年至2016学年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对比图(图5)可见,在“一纵三横”校本培训的带动下,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头强劲。仅实施第一年,青年教师获得课题、论文等科研成果数量与上一年同比平均增长119.7%,青年教师取得教学业务、技能竞赛等成果数量与上一年同比增长83.3%;青年教师中,有3人获市级教坛新秀称号、1人获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占同年学校获同类称号教师数的54.7%。青年教师整体和个体的优势不断显现。

图5 2014-2016学年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成绩对比图

2.整体队伍素质有“质”的飞跃。专题讲座是教师对自己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推广,教师能在准备讲座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是引领教师走向卓越的有效途径。因此,培训师队伍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名优教师本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好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仅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而且带动了学校教师队伍实力的整体提高。“一纵三横”校本培训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不断涌现,新增省级名师1人、省浙派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教坛新秀4人、市级青年岗位能手2人。

四、思考与启示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每一所学校关注的核心问题。“一纵三横”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立足青年教师培养,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这一引领主线,通过“建构系列化培训内容、建立优质化培训团队、构建长效化培训载体”等“三横”途径,实现了培训内容从碎片化到系列化、培训活动从散乱化到系统化等的转变,提高了校本培训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达到了青年教师从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为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也为同类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提供了借鉴。

当然,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学校为其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以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加以熏陶。如何将青年教师培养与学校的制度、文化相融合,统一于教师的发展与自身价值实现中,尊重和信任每一位教师,使每一位教师产生归属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校本中职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