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

2018-02-09 19:18张苏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张苏峰

(周口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大学生昭示着社会的未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社会未来的价值观。2014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172习近平用“穿衣服扣扣子”的比喻,强调了一个人在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大学生从“扣好第一粒扣子”开始,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趁机汹涌而入,对当代青年思想观念的更迭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是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处在急剧变革时代的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对各种新思想、新观点具有强烈的兴趣,渴望变革创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他们也成为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传播和影响的重点人群。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消解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保证其对舆论宣传阵地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概括,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真理性早已被我国长期的革命实践所证明。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近代100多年来历史选择的结果。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都流行过,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发展等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毛泽东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2]304在一个社会中强调一元化文化的领导地位是否合理,关键在于这种文化的性质,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必然的,没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必然导致社会的思想混乱。衡量一个社会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否合理,并不单纯取决于思想本身,而取决于它所依存和维护的社会制度自身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提高明辨是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领导地位,坚决反对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思想的多元化,把握好党对舆论宣传阵地的领导。“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1]153舆论宣传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保证舆论宣传工具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确保其方向的正确性,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使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具有重要意义。“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3]

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软实力”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初提出。1990年,奈将国家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他认为,“硬实力”是由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表现出来,而“软实力”是由文化、价值观、制度吸引力等表现出来。奈认为,国家的软力量“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4]11。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5]14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160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大学生的文化选择取向。近年来,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在我国年轻人中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国力的强盛和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首先,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核心结构和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价值目标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中国梦”,其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要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采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深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理解,坚定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自信;要进一步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传播平台和渠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得到国际认同。

其次,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文化连续性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传统文化。尽管这些文化带着浓厚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烙印,但其中仍不乏许多富有生命力的合理成分值得我们继承。“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164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进行创新。“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6]369革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统一,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民主、自由等的实践探索和价值追求。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导向作用,是要加以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这些精神不断融入当代中国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开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认可。

再次,要积极借鉴外来文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对外开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西方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冲突会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强化世界意识,拓展全球视野,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之中,既要有坚定的文化安全观念,又要有积极的世界参与意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众长。人类社会的实践已经证明,一部民族文化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不断创新的历史。“在往昔,不同文化的接触曾是人类进步的路标。希腊曾经向埃及学习,罗马曾经向希腊学习,阿拉伯人曾经向罗马帝国学习,中世纪的欧洲曾经向阿拉伯人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曾经向拜占庭学习。”[7]8而中国在汉唐时曾深受印度佛教影响,非但没有印度化,反而将之民族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对外文化交流和开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优秀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以此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用社会主义文化去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三、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虽然有各自的教学重点和内容,但都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教育,基本国情教育等,目的都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要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迷茫和困惑,在教学中要廓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解释、说服和导向功能,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正确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紧紧围绕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大学生关注和关心的各种社会问题,释疑解惑,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爱岗敬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根本,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事关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其次,要加强理论修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育人责任,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才能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及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诱惑时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鉴别和判断。再次,要密切联系学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是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学生的学问之师,更是青年大学生的品行之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教师作为大学生的榜样和人生的引导者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的价值取向、人格魅力和文化涵养的熏陶和影响上。

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所接收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时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师德建设等主要内容,大学精神是灵魂。大学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精神愿望、生活信念、道德理想与行为规则等,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激励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大学精神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学术自由和人格独立精神,破除迷信和盲目崇拜的批判、创新精神,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的人文精神,观照现实、服务社会的社会关怀精神等。大学精神的塑造,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和追求自我完善,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学校归属感和自豪感,使他们把个人的成功与学校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学校和时代的发展过程之中。其次,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学术研究,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术前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步伐,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养成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发挥主体性的内生力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性,要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将之应用于日常实践;自觉性,要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学习的内容和课程;创造性,要使大学生不仅学会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掌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将课程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

四、加强网络管理,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信息化的变革,作为代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信息化时代的象征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互联网作为高效率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具有的现实性的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现实,密切结合现实,才能取得实效。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于网络化是必然趋势,它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迫切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形式、深化内容的必然要求。网络作为人们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不同于传统的大众媒体。同时,网络也已成为大众舆论的指向标,甚至对大众的舆论导向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无论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还是发挥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的角度,只有掌握了网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才能够主动地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以达到引领社会思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从信息化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途径看,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网络既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载体和巨量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而这个阵地,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去占领,必然会有其他人去占领。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认为,谁掌握了网络的话语权,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大学生,掌握了社会的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同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效果密切相关,而且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成效密切相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与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全力打造“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网络发展特点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形式,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进行,具有超时空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网络所具有的超时空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学校的边界,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新的视野,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和校园,应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诉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 利用网络手段,把枯燥的说教变成寓教于乐的交流。网络提供的教育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模式,教育不再是单向性灌输,而变成了双向或多向性的交互活动。在这种交互性活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自由平等的交流、讨论、思想碰撞,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正确识别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网络上海量信息作为开放的资源,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学生获取资讯变得异常便捷,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往往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发酵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巨量的信息资源、便捷的获取方式,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学生更易于与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新的技术工具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网络时代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大学生可以自主、自发地获取各种信息,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客体关系,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成为主体。

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建立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互动关系为基础,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主体性为目标,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促进受教育者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等和谐发展。首先,要重视研究“现实的人”,关注当下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研究大学生的现实要求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他们面临的现实矛盾;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尊严,充分认识大学生各种需要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关心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需要,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最后,要突出“人的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为主体的人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和创造力,同时,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间的规律,达到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统一。

大学生求知欲望强,对各种新出现的事物往往具有强烈的兴趣,各种社会思潮的最大传播领域也是大学生群体。经济全球化浪潮下,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只有正视社会思潮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社会思潮,有效消解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在多元思潮的比较中认同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光明日报,2016-02-20(1).

[4]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

[6]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M]//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M].胡品清,译.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