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文龙,苏治国,黄银云,吴 双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建立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探索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特色现代学徒制,更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合作办学机制体制,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14年学院牵头联合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部分中高职院校共同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全体理事单位组成职教集团理事会,理事会涉农职业院校、企业等成员单位,现已达到114个,有力地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形成了以集团为平台、以理事会为纽带的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依托职教集团,以专业为基础分别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各个试点专业工作实施小组,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校企双方签订“双主体”育人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学校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技能,企业主要负责培养学徒的企业文化等企业素养、企业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等,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从而形成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出台实施办法,每位学徒按约1.5万元/学年进行成本预算,学校与企业约2:1的比例进行成本分担,学校重点负责学生在校培养所需的成本开支,企业重点负责学徒在企业培养所需的成本开支。同时,校企双方协议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学院招生制度改革,明确每个学徒“学院学生”与“企业学徒”的“双身份”。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报名点,在录取学生入校时,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企业招聘面试办法,组建现代学徒制班,校企双方共同完善学院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双身份”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规范学院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签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份合同(或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学院学生双重身份(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需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学生根据专业方向主动选择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各方权益,校企共同管理学徒。学生进一步根据自己兴趣和学习基础自愿选择具体岗位进行学习实习,通过每个专业的协议书及《岗位实习手册》等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含完成整个生产流程的全部岗位)、教学内容(能够完成岗位工作的全部技术技能点)、权益保障(含接触关键技术技能权利、享有法定劳动时间及休息休假时间等)等。
依托合作企业,建立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共享的教学资源,创造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定向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以企业文化引领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促进职业道德养成,提高职业素养,合作企业将学生作为准员工定向培养,提前介入员工考察,学生定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对口就业率提高,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专业具体岗位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选拔条件,创设学徒岗位的学习环境,统筹好教学资源,共同制订“双交替”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应为本专业能工巧匠或本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具有技师以上技术等级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备一定的技术改造或技术研发业绩等)、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双交替”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依托职教集团理事会,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建“双师工作站”,组建了52个专兼结合课程教学团队,促进专兼教师的融合,提升专业教师的科技研发与服务能力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学校导师根据学徒的岗位要求实施教学指导,按学校原有的课时标准的两倍发放补贴;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企业师傅与学徒采用一对一办法对学徒进行具体岗位培训与指导,按企业工时标准的两倍发放补贴。同时,学院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在学校原有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及“双师工作站”运行管理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完善、制订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权利,建立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及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班级管理制度;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训中心(室)、实训基地,每个“现代学徒制班”建立“博客”网站, 将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课件、企业文化、学生与教师互动等信息上网,随时更新及维护,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互通的开放教学模式,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针对企业需求,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预就业实习校企双重管理体系等,建成远程监控管理网站,邀请第三方、行业企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相衔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平稳运行。
建立健全的、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相结合“双模式”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基于工作岗位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双评价”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现代学徒制运行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试点班人才培养质量。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