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汇敏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 430079)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健身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增进当代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充分运用体育知识传播、创造校园文化提供实践的平台。应通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健身文化环境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健身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今时代,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应看到,伴随而来的种种不完善因素也愈来愈明显地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教育部相关部门提出以下方针,将重点放在教学基本建设,将先导定位在教育思想的改革,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全力提升质量,不断办出特色。由此,校园体育文化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得已确定,这一内涵准确地把握了当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为建立富有时代气息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
高职院校健身文化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主体参与人员为高职院校师生;其次,高职院校健身文化的发展空间是以校园为载体的;第三,其活动方式主要以身体活动内容为主,并从属于社会体育文化,与社会体育文化具备相同的特征。由于高职院校健身文化很多方面与军队和社区等其他群体文化差异明显,显示出自身独有的特点。校园文化离不开高职院校健身文化,它是由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得来的。
促进高职院校健身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校园体育社团。体育社团的存在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良好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利用体育知识的传播,为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高职院校体育社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校园社团的体系是庞大的,体育社团作为一支最具活力的分支,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中极具影响力的社团文化现象。体育社团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开展最广泛的社团;第三,体育社团通常由于其独特的运作方式而成为校园文化极具影响力的团队。高职学生通过体育文化的活动形式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达到强身健体,人才培养的目的,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传播社会道德规范,发扬人类优秀文化,将书本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之中,使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社团不仅是高职学生发现自身特点,增进身心健康的实践平台,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组织媒介。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体育社团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又可以拓展其观赏性,既可娱乐又可作为运动,既能教育又能训练,其所具备的较强的感染力,普遍的教育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使其在校园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能因势利导,挖掘学生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尽量降低其不利因素和负面效应,使体育社团充分融入到高职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就能促进校园文化交流,成为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校园活动质量和层次水平,还能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向着高水平、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共青团育人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育社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要建设好和谐校园,就必须用大学文化所包含的审美方法、道德理念等因素去引导广大师生,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综上所述,体育社团高职校园健身文化具有如下作用。
课内外一体化的体现是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主要特点,也是体育健康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构成了完成高等院校培养目标任务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是高职学生得以实现身体锻炼、缓解压力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载体。思想教育的内涵无不体现在内容的健康性、道德的规范性、精神的高尚性等方面。当然,这种思想教育也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教育的灌输性,更多是对学生的一种自发要求,通常以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形式体现,所以具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体育社团往往可以为每一个高职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和充分的参与机会,是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兴趣爱好和运动潜能的载体,多样化课外活动的开展形式,成为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益补充,真正体现出体育社团在高职院校存在的应有魅力。
学生体育社团不仅能满足个体间目标需要的特点,使学生乐意接受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良好的组织模式使体育社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新人推荐的模式,使同学间产生良性的互动从而促使市场的活跃性较好。体育社团把众多兴趣、爱好、志向各不相同的个体聚集在一起,为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而不懈努力。社会交往相似性原理研究得出:生活习俗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相似性促使个体产生亲密的人际关系。体育社团为高职学生提供了理想的聚集场所,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亲和力”使两者之间增加了吸引力和认识的深度,也就构成了社团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
21世纪需求的人才,必须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善于人际交往,关心社会和他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不仅增加了学生交往的机会,也充分挖掘了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有机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合作创新,学会公平竞争,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应包括四个方面,身心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体育社团为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参与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效应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武术、体操项目有利于培养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养成遇事沉着冷静的习惯;球类项目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凝聚力、机制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健身健美运动具有健体、审美、怡情与宣泄效应,提升高职学生在追求形体健美的同时注重心理发展趋势。体育舞蹈项目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际交往能力。
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使学校体育开始强调个性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终身体育包含着人的一生中都要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含义,终身体育的基础与体育个性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社团组织的受众对象是广大学生,在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条件下,以健身为目标,促进个体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会运动技能的同时掌握评价自身运动水平的能力,在遇到运动伤害时了解如何自我保护等,这些能力和兴趣的提高与扩展,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健身文化在塑造高职学生身心,培养高职学生自身素质和提高能力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院校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建设有特色的校园健身文化是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生健身体育的管理,在确保其规范化的同时还要提高高职学生健身指导员的整体素质,调整校园内部体育组织机构,以利于其健康发展。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健身文化应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高职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应是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由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而产生厌倦的情绪就无法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因此,体育课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尽可能开展以游戏和竞赛为主的教学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持续地参与体育锻炼,形成扎实的体育技能。
良好校风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于校园而言,环境不仅是空间上的概念,还具备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就显得意义明显。首先,对于广大师生而言,应自觉提升其体育文化素养。其次,对于体育文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应尽力挖掘其潜在因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环境:比如,利用大型活动举办体育知识竞赛,宣传相关的体育知识,利用现代化手段普及体育知识也是一种有效传播高职院校健身文化的途径。如在奥林匹克举办之际,进行奥运知识的宣传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使学生明白奥林匹克思想的核心是美和尊严的外化,使学生产生对奥林匹克的理性认识。
离开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就难以形成,各类体育设施的完备是前提条件,为体育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应加大校园教育的投入,充分利用外界的力量。首先,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其次,体育社团组织的建立要因地制宜,提高自身的指导水平;第三,社团应自主创新,权责明晰;第四,体育知识传播的多元化,包括科学健身讲座和系列休闲体育活动。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协作都离不开经费支持,网球等高消费的体育项目更是如此。要想体育社团建设朝向高水平发展,扩展经费来源是重中之重。首先争取学校的支持是关键。其次,加强与外界的横向联系也非常重要,如聚拢企业等民间团队的赞助。良好的模式如合作办赛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化赛事运作模式的优劣,以赛促练。针对技术较好的特长运动员,可以因地制宜地发挥个体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总之,高职院校的有关部门应提高对学生健身文化走向的指引,同时还应加强高职院校体育组织机构改革,以促进高职院校健身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笔者探讨了体育社团对高职院校健身文化的作用,分析了实施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展望了高职学生健身文化发展的趋向,体育社团对高职院校健身文化的作用还有待从多维度去深入研究,及后续的实践去不断验证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