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振发
林口社区柯大爷家:“柯大爷,你换洗的衣服在哪?我帮你去洗一下。”“不用了,昨天你们小柯已经帮我洗了。”“那我和小陈帮你煮下饭吧。”“好好好!自从政府派你们过来,我过得比以前好了。”……
灵水社区流动义剪现场:“哎哟,小洪啊,我都坐在这里等了老半天了,什么时候轮到我剪啊,能不能先帮我安排下?”“是吴大妈啊,前面还有6个人呢,窜位不好哦,这样吧,我陪你聊聊天吧。”“好啊好啊,我最喜欢和你们社工聊天了。” ……
灵水社区党群生活馆现场:“哎,老吴,你也来这里学煮菜?”“听说这个生活馆有学煮饭的、学网购的、学跳舞的、学毛笔的,过来看看。”……
这是晋江市灵源街道林口和灵水社区的几个剪影。社工进驻后,一场场热火朝天的社工活动、一幅幅感人温馨的帮扶画面在两个社区上演。通过广泛的交流、精彩的活动、温情的帮扶,社工成功地成为广大居民的知心朋友,在社区居民中留下了良好口碑。他们把政府的关怀和温情带到了千家万户,在潜移默化中缓和了以往的矛盾和不信任。
灵源街道于2003年底与晋江经济开发区一并成立,2008年两个单位分开合署办公。因成立时间不长,所管辖10个社区均直接源于农村改制,“城中村”“村中城”现象较为严重,居民所需求的社区公共服务不能与城市接轨。同时,历经多次征地拆迁,征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改社区”后,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不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灵源街道党工委围绕创新社区综合治理,促推“村改社区”进程,借助外脑、引智引力,探索出了“三位一体、四化联动”新型社区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晋江市基层服务社会化试点项目。
“三位一体”即“社区、高校、机构”三方合作推进,解决“谁来做”的问题。社区居委会为实施主体,负责督促管理;厦大高校为智力支撑,负责调研指导;社工机构为工作触角,负责具体落实。
“四化联动”即“社会化运作、网格化管理、专业化实施、多元化自治”,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社会化运作”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现以往行政化向服务化的管理方式转变;“网格化管理”是通过网格信息平台,实现以往粗放化向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专业化实施”是通过专家规划指导,实现以往经验型向专业型的管理方式转变;“多元化自治”是通过社会组织培育,实现以往体制管理向居民自治转变。
——“社会化运作”。2016年初将林口和灵水两个问题较多的社区作为首批试点进行尝试运作,将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作为首批外包项目。目前,外包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包括信息采集、事件处理、走访帮扶、行政事务四大职能。外包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包括窗口服务、便民服务、亮点服务等三大类。“要想‘社会化运作’成功,承接的社工机构资质和经验是关键,社工人才能否留得住也很重要。”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的观点成为共识。灵源街道在项目运作前期便深入探讨社工机构引进和社工人才培育问题。通过高校资源链接,先后引进了两家深圳先进社工机构入驻合作。同时,建立了“网格社工+专业社工+社工督导师”社工人才梯队培养机制、“一对一”督导机制、外出考察交流机制、考证补贴机制等,在职业规划上、在发展空间上、在提升平台上、在福利待遇上为入职社工创造良好条件。
——“网格化管理”。街道两个试点社区共11个网格。目前,入驻的社工共15人。其中2名担任社区项目负责人,2名担任服务项目专业社工,其余11名为网格社工。建立了“3+1”新型网格化管理方式。“3”即驻社区干部任“主管员”,社区主干任“督导员”,社区项目负责人任“指导员”;“1”即网格社工担任“网格管理员”,实行“一格一员”,建立“AB”角,互相补位,实现完全社会化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服务和行政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专业化实施”。新的项目必须要有目标有规划,街道于2015年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建立项目调研合作关系。厦大调研团于当年8月份入驻街道后便首先着手为街道试点项目建立一个目标导向和三年项目规划,确保项目有序推进。调研团除了开展项目调研、规划和督导外,还在街道建立“社会事务专业毕业生实习实践教育基地”,为街道引进和培育社工人才创造条件。同时,定期通过资源链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多次现场为街道社区治理把脉断诊、交流指导,为街道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元化自治”。街道建立了“一核多元”区域化党建模式,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注重引导培育区域内众多社会组织联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一方面,创建社区党群生活馆,引导居民走进居委会享受服务。生活馆配套设立创享空间、成长小屋、厝味食坊、舞彩阁、老年乐、健身吧、志愿站等众多社工服务项目,以服务项目吸引培育各类型社会组织。另一方面,建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配套设立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新备案的社会组织给予5000元启动资金,新注册的社会组织给予2万元启动资金。
——建立“三向”督导机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灵源街道建立了三个层面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在街道层面,建立了社区事务月度沙龙、行政业务半月督导和“三个一”跟踪随访等三项跟踪督促制度。在机构层面,建立素质培训、半月督导、应试教育等三项社工提升机制。在社工层面,建立了每日早会、每周分享会和《周报》制度。截至目前,每个社区《周报》都做到了72期。
——建立“三维”融入机制,引导社工融入社区。街道注重在试点工作之初,引导社工灵活“推销”自我,让群众尽快接受“社工”这一角色。一是在“面”上,引导社工全面入户走访。街道规定社工必须安排至少半天时间进行入户走访。在走访交流中,社工们用他们的微笑、热心和爱心获得了众多居民的好感。两个社区社工在走访中先后协助解决了70多项难题,得到了广大居民普遍认可和好评。二是在“点”上,引导社工设置特色服务。一年多来,社工们先后建立了社工“关爱行”三部曲、“我爱我家”亲子项目、“社工伴你同行”系列主题活动、点点小课堂、特色节假日等多个品牌服务项目。此外,还结合节假日等,开展“浪漫一夏”感恩party、“和谐一家亲”社工宣传、“欢乐端午”包粽子比赛、“快乐中秋”月饼DIY等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一年多来,社工活动达90多场次,服务人数达6000多人次。目前,两个社区刚刚建成的“社区党群生活馆”更是配套设立形式多样的社工服务项目,成为广大居民休闲娱乐、享受服务的好去处,是社工与居民融入交流的服务基地。三是在“线”上,通过宣传媒介“推销”自我。两个社区社工先后制作了社工宣传页3000多份、社工宣传彩扇2000多份,制作了60多块“网格社工联络牌”分别挂到各个网格路段醒目处,让居民了解自己处于什么网格、网格社工是谁、要怎么联系等,有效展示了社工风采。同时,还分别制作了“灵水公益社区”和“和谐林口”两个社区微信公众号,并定期发布图文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推广,目前关注人数已有4200多人,阅读量达11万多人次。
——建立“三融”工作机制,有效开展行政事务。社区行政事务外包是这个项目的一大特色。而社工在社会工作上是行家,但在行政事务上却是外行。灵源街道是如何让外行的社工变成内行的呢?一是融合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工作。社区两委都是农村出身,文化普遍不高,电脑操作能力不强。以前社区行政事务都是由社区两委凭经验、靠“土办法”去落实。现在,社工依靠数据化的信息平台开展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融合社工服务手段推进行政事务。以往社区事务主要依靠社区两委以行政化手段生硬地推进,容易产生和激发干群矛盾。社工入驻后,他们充分发挥社工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的特长,服务先行,逐步以服务带动社区事务和社区管理方式转型,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又提高了居民满意度。三是融合日常社工服务活动开展行政事务。社工在开展服务活动中,经常结合开展计生宣传、“保洁家园”宣传、抵制“两违”宣传、文明礼仪宣传、移风易俗宣传等,把行政事务融合到社工服务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