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晓华 余苗子 周明
采访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晓英,我们乘坐公共汽车后下车,步行走到光荣院。
早晨的阳光是暖和的,阳光下几位老人坐在院子里,贺晓英正在给一位老人梳头。
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贺晓英1961年出生在洪家关,1986年进光荣院工作,她在这里整整工作了32个年头,现在已经退休了。没有合适的人接班,老人离不开她,她继续为老人服务。
她是一个“红三代”,她的故事是一个人的长征,奉献红色到永远!
贺晓英在为84岁红军烈属贺兴玉剪指甲
桑植县是革命老区,是贺龙元帅诞生的地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大革命时期,贺龙跟着共产党,与敌人在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苦斗了8年。全县仅10万人口,有2万多人参加红军,革命烈士有一万多人。
革命胜利了,先烈的遗孀、亲属,需要人照顾。1957年,洪家关光荣院就成立了。
贺晓英在光荣院先是服务员,后是院长。全院最多36个老人,最少25个老人。院长加上服务员共3人,所以院长也是服务员。
贺晓英认为:国家就是一台机器,党员就是一个螺丝钉,党把自己放在哪里,就要像螺丝钉一样拧得紧紧的,保证机器转动,不偷懒、不挪位。她的两个孩子,大女儿韦倩3岁,小儿子韦尧只有8个月,就离开了母亲,在20多里路外的县城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丈夫韦绍平和她结婚3年后,患脊椎管畸形压迫神经症,半身瘫痪,坐了30年轮椅,也是全靠父亲母亲照顾。
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心思都放在照顾老人的身上。她工作32年,每年春节都在光荣院陪老人团年,没在自己家里团一次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过年过节的时候,越要防止老人孤独,转移他们思念亲人之情,千方百计给他们做最好的吃的,千方百计给他们找快乐幸福的事。
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见到的是久病床前有好闺女。在这里工作,她是院长、是服务员,经费不够,要自己想办法,耕地、种菜、喂猪、喂鸡;老人年纪大了,她给老人们洗衣、做饭,梳头、洗澡、洗脚、剪指甲;老人身体和生活习惯不一样,要分别给他们种菜、做饭。一家人都不好伺候,更何况几十个老人,难!再难也要让他们满意。
伺候病人难,伺候植物病人和中风的病人难上加难!
复员军人家属刘金香成了植物人,3年时间,洗衣、洗澡、喂饭、守夜,一天最多洗4个澡,刚转身她又拉在了床上,只好又换衣,换被子,洗澡。在同一时间,还有中风的陈峻帒,大小便自己不能控制,只好帮他穿上尿不湿,一天换几次,洗几次。这两个人,几乎在同时,都是伺候3年!
伺候烈属韦运全,是贺晓英遇到的更大难题,老人便秘,痛苦难当。实在没办法,贺晓英就用手指头抠,常常前面的抠通了,后面的稀屎就喷了出来,往往溅得一脸一身!
病是不断变化的。韦运全后来患脱肛,发病时肛肠从身体里垂下来,掉在外面,又痛又哭又无脸见人。贺晓英访遍了中医,采来牡丹花叶,用手托着肛门,涂上药,慢慢帮助复位。韦运全羞愧得用被子死死蒙着全身,贺晓英轻言细语劝:“伯伯,你就当我是你的女儿,女儿给父亲治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应该的。”就这样一回又一回精心治疗,韦运全的病恢复得很好。
人最困难的事不是在生命精力旺盛的时候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是在生命的尽头面临的痛苦和孤独。
余秀英是红色赤卫队队员贺仕竹的妻子。贺仕竹曾举红旗,持连枪,斗地主,闹翻身,求解放。丈夫走了,她无限思念,得了忧郁症,一拳一拳捶打自己的胸口。贺晓英怕她想不开,就整天形影不离地陪她,劝她吃饭,陪她说话,陪她睡觉。这一陪睡,就是40多天。余秀英走上天堂的日子,已满95岁。
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南昌起义时是二十军第一师师长,是他带领部下浴血奋战,把血染的红旗插上了南昌江西大酒店鼓楼的城头。他还被称为“上马将军下马诗人”,先后写《马桑树儿打灯台》《澧源歌》《农民联合起来》《红军歌》《妇女歌》等。
贺锦斋和戴桂香结婚三年,在一起的日子不到一个月。戴桂香唱着《马桑树儿打灯台》的歌曲,等丈夫打完仗后就会回来。1928年,贺锦斋牺牲了;而戴桂香一直等呀等,等了68年,想念丈夫时,她就低吟《马桑树儿打灯台》,采来马桑叶放在床上枕边。
1995年4月,戴桂香95岁。贺晓英拉着戴桂香的手,轻唱着《马桑树儿打灯台》的歌,4天4夜,戴桂香乘着歌声和梦想与丈夫相约相见,安详地闭上眼睛……
贺晓英就这样挨着伴着陪着91位老人,说人生最后一句话,亲手给他们说最后一次脸,亲手穿最后一次衣……
我们看到前面的故事,千万别误会。贺晓英去光荣院,是不是因为长相不自信,是不是条件差,找不到关系,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想跳出农门。
贺晓英是红三代。她的父亲是桑植县第一任民政局长,公公是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
贺晓英读书时,是贺龙中学的校花。学习成绩优秀,又是学校田径、跳远、篮球尖子队员,她到哪儿,全场的目光就在哪儿!
贺晓英在为老人们做饭
贺晓英崇拜族房爷爷贺龙元帅,崇拜跟着贺龙打天下牺牲的亲生爷爷贺学锐连长,也崇拜为那场斗争而牺牲的先烈。她愿意为先烈的亲属、遗孀服务,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父亲贺兴家是走路时摔了一跤突发疾病去世的,她俯在父亲身上放声痛哭:“爸爸,我没照顾到您,我唯一是听了你的话,照顾好了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军属、烈属的亲人。”
贺龙元帅的儿女们回家,都会来到光荣院,看望革命老人,都会握着贺晓英的手,紧紧地握着,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用说,只有打转在眼圈的泪水和信任的目光!
贺晓英一辈子,32年,一万一千个日日夜夜,将她的青春、她的梦想奉献给了壮丽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