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伟
语文学科兼顾工具性、人文性,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审美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精神的传达。教师要以语言为媒介,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情感教育。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课堂千篇一律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使“讲授法”得以盛行,以“师讲生听”这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宰课堂,其弊端日益显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预设一一展现,完全按照固定的教学环节开展教学,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教师,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对教学问题思考过少,对教材缺少研究,将参考书上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方面“全盘”讲授给学生,没有作必要、合理的筛选,且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导致学生难以接受。
2.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按照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来实施教学计划,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重视不足。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应对考试的习题课、订正课,那经典篇目的内涵理解就显得不重要。教师对问题的理解仅限于标准答案,使语文教学缺少生机,变得日趋乏味。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等级,也可以是一段评语。
二、现代教育技术助力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
1.引人入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将学生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摆脱“控制”,安排自己的学习。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不是强拽,也不是灌输,而是运用多媒体搭建知识与经验、知识与知识联系的桥梁,引学生入境。如在苏教版八上《枣核》教学中,教者播放歌曲《月之故乡》,提出问题:“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你们成长的人生旅途中,有没有过离家的经历呢?请你回忆一下,然后给大家说一说。对家的依恋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家庭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能割舍的血脉。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赞美过它,杜甫的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成为千古名句,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吟咏故乡的诗词歌赋呢?”又如在苏教版八上《幽径悲剧》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展示藤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从而引发他们对内在美的探索。教师为学生营造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擦出智慧的火花。
2.暗示引发
暗示是指人从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刺激影响。教师运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与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对学习产生需求、兴趣、动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石榴》一文学习中,教者针对文字描述与多媒体图片展现,让学生感受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思考,“作者对石榴的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文中说石榴是最可爱的,你认为石榴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图片的呈现、文字的叙述,让学生对第一段中的核心“最可爱”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激发兴趣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深厚的兴趣基础上,学生要自觉学习,教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形象生活、声色俱全的特点,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如在“口技”一文学习中,教者播放一段口技的视频,“这位表演者表演的是什么技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了解口技基本知识的欲望。
4.广幅延展
教师的引导在于在“课眼”、“文眼”中点拨,从此文延伸到彼文,将知识辐射开来,将能力发展延伸开来,形成发散式的思维。教师的点拨,使学生不囿于现有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视角。如在“天上的街市”教学中,教者课件呈现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中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及杜牧《秋夕》的“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提出问题:“这些词都摆脱不了愁苦、寂寞之风,而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展大胆想象,创造性运用《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写下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你是否会从中受到启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牛郎织女》来个故事新编,讲述你认为最有创意的片断。”
5.提纲挈领
一些文章的内容繁多,重点交叉,容易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文章的“提纲挈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可以自行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去主动攻克难点问题。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灌输的现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学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子·上半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