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引领数学课堂

2018-02-05 07:38王龙之
考试周刊 2017年97期
关键词: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教学引导

摘要: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設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研究了问题教学法的具体方式。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中,使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引导

一、 引言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在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算术法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并能够在小组内部开展探讨操作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元一次方程的感性认知,并逐渐过渡成为数学经验。我们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以下分析。

二、 从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问题导入

首先,学生在课前时间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课堂知识,在课程的开始,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问题的阐发,直接引入课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

老师:“你们在小学时都学过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那么同样一个问题能否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在解题中有哪些优点?”

通过问题法直接引入主题,并告诉学生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可以让学生回答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有的学生会说“就是设置一个未知数的等式”“可以直接列等式的数量关系”,根据不同的回答,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分析多种答案,带领学生进入课堂之中。

三、 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思考

教材是静态的,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动态处理,并将学生真正引入到教材的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算术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同一道应用题,让学生深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老师: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这道题用算术法怎么解?

解法1:(4+2)÷(3-1)=3。答:某数为3。

如果用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直接设置某位为x,则有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解之,得x=3。

通过两种解题方法的对比,老师询问学生某数与其他数字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算术法的解题思路与方程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实现一种思维的跳跃,并初步感受到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应用题中的便利,同时也体会到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题目描述中的等量关系。学生会不断引发出新的问题,老师肯定学生的问题之后,可以提出“一元一次方程的重点在哪里?如何设置未知数?”成功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进行猜测之后,老师可以逐步引出答案,并表扬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各类数学问题的研究,通过问题引领的方法,引入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生动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

四、 延伸问题,引发思考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课本上的内容直接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解题的过程,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模式。课本只是使用问题牵引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分析问题并给予回答,这种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的力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让问题牵着学生走,而是应该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老师可以这样教学:

题目:初二(3)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草莓园参加劳动,休息时老师给同学们分草莓吃,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老师共摘了多少个草莓?

提出问题:“这道应用题,是不是只能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提问学生具体的关系,而是给了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观察出一道应用题中的多种等量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将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程的作用更能得以凸显。

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例子,并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解。

生一: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3x+9=5x-(5-4),

解这个方程得x=5,其草莓数为3×5+9=24(个)。

生二: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草莓,则依题意得(x-9)÷3=(x+1)÷5,得x=24,学生个数为(24+1)÷5=5(个)。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五、 实践研究,解决问题

研究结束,教师可以使用问题法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回答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其中有教学方法的学习,如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在运用时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等等,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更好的反馈。整个课堂在问题法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问题中导入,在总结研究等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思维的训练,并切实提高了自身的知识能力与数学素养,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六、 结语

从实践教学中我们得知,有效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数学知识,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收效显著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问题中得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数学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问题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相应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确定问题的类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的探究,贴近学生的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红.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3(6).

[2]胡中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16(7).

[3]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初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4).

作者简介:王龙之,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教学引导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兴趣教学法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