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02-05 04:22陈则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必要性措施

陈则华

[摘 要]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言语能力。朗读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能力视为学习语文的第一能力,用多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朗读训练;必要性;问题;措施

从农村大面积上看,小学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中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教学中阅读思维流程紊乱无序,课堂教学多为“读一段,问一段,讲一段”。这种空泛地读,烦琐地问,实质是思之无路、学之无法的教学。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读了好多课文,背得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甚至讲得出写作特点,但就是读不懂文章的程序与方法,更谈不上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抓,让学生通过整体有序地阅读,掌握读与思的“工艺流程”,使学生读之有序,思之有章、学之有法。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的第一线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探索、有效的引导,学生朗读水平有所提升。可是,一到期末考试,老师又会马上为了考试分数而暂停之前的这种有效训练,重新围绕“考试”而进行机械式强化训练,如此心存顾虑,放不开手脚,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如何能得到长远提高?

2.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学生完全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是“条条是道”,学生听得是“无精打采”。即使有点读书时间,也就那么几分钟,走走过场而已。

3.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朗读训练质量不高的关键就是目的性不明确。读前没有预习和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没有及时评价和肯定,学生就如盲人骑瞎马,是好是坏,一概不知。

4.朗读的面不够广

朗读训练,光盯着几个尖子生,不加强全员阅读,不培养层次阅读。不设计难易适中的各类阅读训练,使得阅读课枯燥、乏味。老师讲得没有激情,学生读得没有感情。

5.朗读指导和评价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匮乏。有的教师虽有指导,但却不得要领,要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要么忽略了表情达意。

二、朗读训练的必要性

1.朗读是重要的言语能力

朗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可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多种能力:口头言语能力和书面言语能力;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外部言语能力和内部言语能力。一般擅长朗读的人,都会自觉地运用“听”的言语接受能力去判断自己的朗读情况,通过言语中枢进行信息反馈,指导自己对“读”的表达。热爱朗读的人,他们大多都能写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朗读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言语活动中处于枢纽地位。它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起着公共的交通枢纽作用。

2.朗读是促进智力提升的重要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言语能力,又是智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朗读能从言语方面反映人的智力。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朗读从表面上看,属于特殊能力。朗读时,要使用视觉、听觉、运动觉,通过中枢神经,进行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协调活动,不停歇地认读许多文字。汉字形体的变化细微而复杂,从这一方面讲,朗读体现了朗读者观察力的精细性、敏锐性。朗读要迅速再认、回忆过去,从这一方面讲,朗读又体现了朗读者记忆力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朗读还要生动感人,还得深入意境、创造角色,从这一方面讲,朗读又体现了朗读者想象力的主动性、丰富性、新颖性、清晰性。

3.朗读是重要的学习能力

朗读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對课文极好地理解。在琅琅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好的朗读体现了对文章的真正理解,这表现了朗读者感知、记忆的正确,思维、想象的合理。学生朗读能力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深。因此,教师在各年级都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逐步提高要求。在以课本学习为主的小学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能力,影响到他们整个成绩的获得。若忽视朗读能力的训练,默读能力也不会好,致使整个阅读能力差,学习能力也就不强。据有关方面调查发现:不会阅读,阻碍了抽象思维的发展,我国成千上万的落后生、不及格生,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学会很好地朗读。

三、朗读训练的具体方法

在实践中,应采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1.在课堂上指导训练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朗读的基本能力和技巧。要求学生读得正确,发音标准,不读错字;把一个个字连成词或词组;把长句子中的各个成分读得完整;不随意改字、增字、减字,不颠倒,不跳行。要求学生读得清晰,不要读得太快,字要“咬”,不要“吃”,字字要落实。要把握好口齿的控制力度,尽量保持自己的本来音色。要把握好重音、音调及停顿。要求学生读得自然、生动,要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含,要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文结构。相信老师们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夸张地表演,显得生硬、造作,很难激发听众的兴趣。学生在读一些感情色彩较丰富的句子时,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仅自己会笑,听者也会跟着一起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朗诵者没有感化自己,只是用一种模式在读课文——没有自己的真情,读再感人的文章,也很难打动听众。

2.采用表演等形式训练

朗读的练习形式很多,如默读、领读、齐读、接龙读、分角色读,还有游戏朗读和表演朗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学生朗读兴致更高,学习劲头更浓。而在这些形式当中,学生对表演朗读兴趣最高。因为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有一个共同点:能再现文章本意。让朗读和表演有机结合起来,把课文当作课本剧来表演,或者抽出一个片段来一边读一边演。这样边读边演形象多了,它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伴着优美的舞蹈,更形象更有韵律,它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形象美和韵律美,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这样一边读一边演,学生兴致大增,读得更认真,演得更投入。学生读文章也是这样,他们把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拍”成了电影,内化成自己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身感受到的事情了。这样,尽管没有朗诵的痕迹,但产生的效果更好,同学们陶醉在文章所描绘的内容中,头脑中仿佛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利用早读课和课余加强训练

老师带读或放录音带读。每天,早读二三十分钟,朗读的时间有了保障。学生跟读,边听边读,朗读的质量也有了保证。每篇课文,要求学生在家读两遍,找出不认得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早读课上再跟着老师或录音读上几遍;老师分析课文时,学生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解,一边按老师的要求朗读;课后再读几遍。这样的朗读训练比较扎实,长期坚持下来,朗读能力自然会提高。

4.组织兴趣小组训练

高度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能力视为学习语文的第一能力,用多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经常表扬课堂上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和朗读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还可以让学生向家长作朗读汇报,让家长参与指导,来分享朗读的快乐。学生有了兴致,再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朗读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的带动下,学生对朗读更有兴趣,上课争着朗读,水平也不断提升。

朗读能开发学生智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句话,加强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 周正旺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必要性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让小学语文教学闪光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