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摘 要:本文就针机械类专业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做出了一些研究。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构建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对我校的机械类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机械类专业;培养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是否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各大高校应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长远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各大高校深化教学体制的改革,全面开展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最近几年,教育部推行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旨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学好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对自己的专业的认知度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自己步入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增加自己的筹码,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就机械类专业而言,为国家输送机械制造产业的人才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械工程学科本身有了质的变化,就目前的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仅只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还应具备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科技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能力。因此本文结合目前的社会对机械类专业的要求,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做了一些探索。
一、确立培养目标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类专业是我国众多的高校中均开设一门重要的学科,就我国的教育情况来看,各个高校的培养人才的层次不尽相同,对创新和创业的培养的是不相同的。与此同时,教育部对各大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例如,985、211类重点院校的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一般的应用型的地方高校和高職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机械类专业是一门实践型较强的学科,因此一般的高等院校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职业要求而进行确立培养目标和制定具有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抛去传统的只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型”转变为“能力培养型”的教学模式。当确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时,按照“实基础、精理论、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对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深入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导向,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有机的结合,以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就机械类专业而言,在通过了解和调研企业一线对人才的要求的基础上,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模式应做到以下两点:
1.夯实理论基础,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注重各个课程内在联系,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的两点要求,制定以创新创业为向导的培养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思维。
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试剂操作能力、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活动的统一。实践是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培养的基础,它包括“动手”、“动脑”、“动心”的全过程,因此要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就需要把课程中各个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相互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来获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循行渐进,切不可一蹴而就。根据机械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将实践内容分为以下几种:实验、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增加一些拓展型的实践内容,如: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业活动和科技竞赛等。合理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课时又有实践创新创业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难度较大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科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
三、加大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以营造实践教学氛围
加大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较为快速的融入到生产过程中。创新实践基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可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创新基地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书籍和文献的能力。同时高校应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基金,创办大学生创业中心,开展各种创新创业的竞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创新。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在实践中的教学工作津贴,实践教学成果奖励,实践教学工作考评,职称评审及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健全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渐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建立实验技术平台,为加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
四、结语
本文就机械类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体系做了一些讨论,时间证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各大高校首先建立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和目标,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的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创建一个创新创业的基金,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等能力。虽然该培养体系就机械类专业而提出的,但是所述的培养体系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同样的适合其他专业,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田爱华.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167-168.
[2]陈修龙,邓昱,王素玉.以“创新和创意”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培养体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