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让“精问”而走向高效

2018-02-04 08:12谷亚肖
关键词:提问高效精准

谷亚肖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设计课堂教学时,重点设计课堂提问,从精研教材、精当预设、精确表达、精巧呈现四个方面,让数学课堂问题更加精准,从而使数学课堂走向高效,绽放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精准;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4-0024-03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对教师而言,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来说,提问引导其积极思考、激发好奇心的有效方法。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思考习惯的一种有效策略,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精准的提问,能够使课堂教学结构更为合理,同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精研教材,精当预设,精确表达,精巧呈现,让课堂因“精问”而走向高效。

一、精研——问题的高效要以高效的备课为基础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上所花的工夫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严谨、科学、有序的备课,是教师准确提问、有效实施教学的强力保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首先备教材要深入,可通过精研课标、集体备课、精品借鉴等途径达到对教材的“通”和“透”,进而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节课的核心或关键问题。其次是备学生要“实”,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学习能力、身心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因为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发展服务。

例如: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在备课时,笔者首先了解知识点的纵向结构,同分母加减法计算学生在三年级已有初步接触,已会计算得数。通过教研组集体研讨,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及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理解“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3/8+1/8的答案是多少,你得出这一答案的理由是什么?

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对算理的初步探究与思维碰撞。这时,学生的理解达到了“只需把取得的份数相加,分母不变”的层面,但还没有意识到“只有两个加数的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

备课组设计了问题,并要求学生用学具块拼摆得出得数:

第一题:1/3+1/3=___;

第二题:2/3+1/3=___;

第三题:1/6+4/6=___;

然后出示反例题:1/2+1/3=___.

教师稍作等待后提问:“尝试探究并思考与前三道题的解决方法相同吗?”

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还给了学生一个认知与比较的提示:这个算式与前面算式的不同点在于该算式中两个加数的计数单位不同。学生发现并概括总结出“只有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

如此高效简洁的问题使我们越发感觉到高效备课在课堂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设计中的重要性。所以,备课一定要先了解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基础,又有哪些知识是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然后精心设计问题,突破重难点,以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精当——问题的预设有核心、有层次

一节数学课的教学预设首先要有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能够深入问题的内部,做出较为准确严谨的知识梳理和逻辑判断。同时所有关键问题也要紧随核心内容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维循序层层深入。

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围绕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并完成知识的迁移。如“小数加减法”一课,笔者先以两道整数加减法计算题进行复习铺垫。然后根据生活中的购物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以突破三个难点:

1.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在列竖式时,数位如何对齐?

2.当被减数比减数的位数少时,该怎样对齐?

3.末尾有0的时候该怎样处理?

第一层:“整数加法到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迁移。

1.小红在超市要买《童话世界》和《幽默笑话》两本书,需要多少錢呢?生列式:7.82+7.11

2.这道小数加法,应怎样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3.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第二层:突破三个难点。

4.我们去购书,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具体问题呢?自己提小数加减问题。

教师收集各种不同的问题(数位不同、需补0、连续进位或借位、结果末尾有0),组织顺序出示。

①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问题;

②整数减小数或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问题;

③连续借位或进位,小数末尾有0问题。

第三层: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5.根据刚才的研究过程,你能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这样围绕核心,有层次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维深入浅出,探究过程巾知识点做到环环紧扣,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确——问题的表述要准确、具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尽量做到提问的设计周密、问题指向明确、提问有针对性、提问的语言精确。

例如:在讲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最常见的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要求就很泛泛,学生可能会回答“我看到了一堆正方体”“我看到了一个模型”……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无法保证这些答案都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关。另外,学生在观察时还可能会出现动作的随意性,比如:扭身观察、起立观察,蹲下观察……得出的回答就与从某一角度观察的目标不一致。这就说明这个问题缺乏明确的指向性,语言表达不够严谨。如果每节课教师都是这样不负责任地将如此“简约”的问题抛给学生,会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学生的言语表达会缺乏数学的严谨性;其次,学生学会了猜测教师的意图,而不是直接地解决问题,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判断。反之,如果教师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保持现在坐姿,不扭头,观察物体”,接着问“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得到的反馈会更严谨与准确。所以,设计问题不仅要表达清楚,还要从学生思考的角度来推敲自己提问的语言,以便使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更科学、有效。

四、精巧——问题的呈现要适时、多样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课堂上的问题何时呈现、以什么方式呈现更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呢?教师提问要捕捉到学生的思维契机,适时呈现问题,不能在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呈现问题;不能在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呈现问题;不能在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呈现问题。例如,教学“认识二分之一”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纸上找1/2、1/3、1/4,再观察比较得出1/2>1/3>1/4,接着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一位学生答:“我发现数越多那个数就越小。”追问:你发现哪个部分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为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数就越小。这样的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从一般或浅层次的水平引向深入,得到拓展。

另外呈現问题的方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教师口头提问,还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创设实验材料呈现、图表材料呈现、多媒体呈现等多样化呈现方式,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主动参与和经历思维过程,获得经验与感悟,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

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钻研教材,重视问题设计,讲究提问艺术,通过“精问”问出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绽放精彩,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猜你喜欢
提问高效精准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