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018-02-04 08:12何转兰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生活实践小学语文

何转兰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学生写出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习作,教师需要不断寻找阅读生活与写作的结合点,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课内外阅读、生活实践是作文的源泉,是作文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4-0010-03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降低习作难度,笔者不断寻找阅读、生活与写作的结合点,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学生作文是一件费心费神费力的事,可是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里都有《笔下生花》的习作训练,这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平均一个多星期就要写一篇作文,这更是一项让他们愁眉不展的艰巨任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不断寻找阅读、生活与写作的结合点,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以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一、水乳交融话作文

作文教学应该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笔者在学期初,首先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具体研究自己任教年级的学段目标及内容。备课做到先备整册教材,再备单元,最后把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课文中。将教材重难点和习作引导分解到单元,再由单元分解到每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平静愉快地接受了习作指导,等到单元结束,稍作总结,习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學生知道该写什么、怎样写了,再也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了。

例如,在教学《心愿》这一单元时,笔者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你们有心愿吗?学生们议论纷纷,一个个喜形如色,兴趣盎然;这时笔者又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学生们声音明显低了许多,三言两语后课堂恢复了平静。这时,教师又问:“你们知道老师的心愿吗?”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在他们的热切期盼下,笔者打开了昆明园艺博览会的相关图片,并告诉他们:去春城——昆明旅游是老师的心愿,因为老师从小喜欢种花养草,渴望见到更多的奇花异草,渴望见到真实的“花海”;再者,笔者渴望感受大理丽江的古朴自然、渴望走近西南风景石林和蝴蝶泉、渴望品味26个民族的义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渴望品尝他们独特的美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也能模仿着说出自己心愿的由来。虽然这只是单元学习的一个开始,但它可能成为学生们课余时间的一个话题,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在接下来的单元课文学习中,笔者也紧紧抓住“心愿”不放松,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叠词和“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运用,使学生在感知别人心愿的同时,还知道了该怎样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愿。

长大之后从事什么职业,是学生们心愿之一,在学习了泰戈尔的《对岸》和《职业》之后,笔者情真意切地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小时侯渴望做售货员的心愿,并且仿照泰戈尔诗歌的形式续写了一段。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但了解了当时贫乏的物质生活,而且感受到自己的心愿可以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写诗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写诗真的很简单,笔者也能成为泰戈尔,你们也可以,不信试试!”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接着几个大胆的学生举起了手,后来笔者让他们互相启发、互相点拨、互相修改,长短不限,结果,许多学生都仿照诗歌形式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心愿。

二、课堂内外集素材

学生习作,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觉得没有素材,无事可写,无话可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广阔的海洋,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而学生们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发现、积累。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未必是一种幸福,他们渴望自食其力,渴望自力更生,渴望参与生活实践。“假如笔者是学生的家长,笔者一定会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布置房间,按自己的喜好搭配服装,笔者一定不会把他所有的事都抢过来做。”“乖,你只要把书念好就行了,这些让妈妈来帮你。”这些话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种有益于成长的养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父母、老师应该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公民,而不是一个读书机器,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师、家长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感受、去体验,去增加生活积累,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语文的课堂也应该是开放的,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有关季节、美食、旅游、动植物、感恩、时事新闻的播报或点评,内容五花八门,传递给学生的是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或事例;是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是教材的拓展和延伸。这样,一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积累;二来触类旁通,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用眼睛发现,用脑袋感悟,为习作广泛收集的素材。

除了生活实践、上课时教师适度的拓展延伸和学生自身的课外阅读以外,老师还可以实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春暖花开的季节,笔者带着学生们在学校的前后操场观赏绚烂的野花,教他们认识荠菜、马兰、枸杞、大黄、蒲公英等,学生们兴趣盎然;清明节以后,笔者介绍学生们认识当地盛产的野菜——“小蒜”,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田间地头采一点带到学校辨别真伪,然后老师在班级集体指导,所有学生回家都亲自动手,烙一张小蒜鸡蛋饼带到学校展示、品尝;端午节快到了,笔者要求学生们或上网搜索端午节的来历,或向家人了解节日的风俗民情,或到超市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他们在观察体验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三、推敲斟酌写作文

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紧紧抓住作文不放松,并且善于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那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写出一篇结构清晰、文从字顺的短文应该不是难事,但怎样把文章写得详略得当,把重要内容写具体,这却要教师在上阅读课时下一番工夫指导,不能一蹴而就。文章内容的详略与文章的主题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什么内容写得比较具体,为什么?什么内容一带而过,原因是什么?如果反过来写,会怎样?例如:《凡卡》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入他回忆家乡夜晚的美丽景色和砍圣诞树的情景,并且写得非常详细具体,删去可以吗,为什么?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有教学为习作服务的意识,不能就课文讲课文。

除此以外,引导学生给文章列提纲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给学过的文章列详细提纲,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能指引学生感知该如何正确处理文章的详细与简略。学会了列提纲,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习作前根据习作要求主动列出详细提纲,指导自己习作。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会偏题、跑题,能基本做到详略得当。

文章写出来了,但读起来如同嚼蜡,波澜不惊,并且该详写的地方字数不够,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怎么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欣赏体会,在《牛和鹅》一课中,作者写自己小时侯对鹅的恐惧时,运用了语言、心理、神态、行动描写,不仅使作者对鹅的害怕跃然纸上,而且使读者身临其境,兴趣盎然。针对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设计: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害怕、高兴、伤心等。笔者当时是要求学生写出独自走夜路的感受,结果学生们再也不是一句“害怕级了”一笔带过,他们有的写到:夜晚像一个无形的黑锅罩在我的头顶,我想逃,可怎么也逃不出他的“魔掌”,我睁大眼睛寻找亮光,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家里;有的这样写:夜,静悄悄的,小区里一个人影也没有,为了给自己壮胆,我大声唱歌,四处张望,“妈妈马上就会来接我的,马上!”,刚走到树林边上,突然一个什么东西“嗖”地从脚边窜过,“啊——”

阅读和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三者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生活实践小学语文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