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018-02-03 21:53程磊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言古典古诗文

程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改以后,古诗文占据的比例增大,这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老师也应更加重视古诗文教学。中学语文老师应该有更大压力,应正视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題,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积极改革传统古诗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领略古诗文的美丽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结合平时的古诗文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一、树立一个理念:占诗文教学须加强

当前社会媒体泛滥,学生不爱读书,不爱写作,一味迷恋网络文学,低俗文风泛滥,语文已经被挤到尴尬处境。更有甚者,学生对英语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了对语文的学习,作为母语的汉语言文学空前弱化。在这种大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我们强调对语文的学习,尤其强化古诗文教学,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抓住两个方面:“言”“文”并重,培养语感

文言文教学有个绕不开的语言障碍,那就是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定词义,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归纳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扩大语言积累。文言文还要注重语言的赏析与品味,须知经典的文言篇目都是经过岁月的沉淀沙里淘金般地流传至今,其语言精炼传神,或清丽流转,或气势磅礴,诵之唇齿留香,令人回味,要引导学生反复涵咏玩味,体会语言文字之美。“言”“文”并重,培养语感,离不开诵读,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不二法门。重所周知,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只有“读”“背”二字,可以不求甚解先背下来,语感就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等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反刍”,书中的情味、道理自然会领会。一定要先背下来,把优秀的古诗文化作自己的血肉,并为我所用。

三、注重三个环节:“读”“品”“析”

在日常教学中,例有《湖心亭看雪》《武陵春》《木兰诗》《曹刿论战》《行路难》等课文,体裁各异,异彩纷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设计、环节的处理都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他们的共同思路大致一致:先读,读不好不要紧,然后老师引导着赏析、品味内涵,入情入境,最后再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读得声情并茂,如同此文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此外,教师在一些环节上的巧妙穿插使课堂教学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汉秋霞讲《武陵春》,为了讲“日晚倦梳头”这一生活细节,穿插《点绛唇》中的生活细节的描写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四、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有效地开展教学

1.古典抒情诗(含词、曲)的分析——品读想象,入情入境。中国古典抒情诗与外国诗最大的不同在于:外国诗大多直接抒情,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而中国古典抒情诗大多通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形成意境,抒情含蓄。所以教学中国古典抒情诗(含词、曲)离不开品读想象,入情入境。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何人可见。这是意象,不是写实。苏轼《赤壁怀古》,前半片不是即景写实。诗人所在的高度究竟不可能看到时间(千古风流人物)。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是登高看时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把人生苦短转化为豪迈的意象。

分析古典诗不能停留在一望而知的景观上,要从景语背后分析出来情语。景语是表层的,显性的,而情语是最深层的,隐性的。其完整形态乃是意脉。其特点是起伏不定的,分析就是就是突破表层,把深层的意脉起伏揭示出来。意脉决定情感的特殊生命。

其实对于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也讲究入情入境。如讲《湖心亭看雪》,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入“大雪三日”后白茫茫一片的西湖,感受其静谧、纯净、空灵的意境,感知作者的禅意,才算真正走进了课文,读懂了课文。意境,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它传达的只是此时此地作者一刹那的情绪涌动,单凭老师往上贴标签是不行的,这也是语文课最难教的地方。

2.叙事性作品,如《木兰诗》,重在理故事,析人物。这是一首乐府民歌,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其民歌特色。再如《黔之驴》是一篇文言寓言,要抓住两个方面:作为文言文,绕不开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作为寓言,要引导学生读出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得到生活的智慧和哲理的启迪。再如《曹刿论战》,要抓住题目中的“论”字理详略,明军事思想、战略战术,一下子抓住重点。

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纵观历史,脍炙人口的散文、诗词歌赋,犹如夜空里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夜空熠熠生辉。引导学生徜徉于古典诗文的夜空下,感悟其语言文字的优美,感悟其意蕴的博大精深,使其化作自己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流动于每位炎黄子孙体内的文化血脉,教师一定要让这种文化的血脉传承下去,而古诗文教学也是最能体现语文老师功底的地方,值得我们用心研究,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古典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轻古典风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