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燕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立足生活的教育,二是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高中的语文教学也是同样如此,教师的教学要贴近生活,符合生活规律,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并把它引入课堂呢?
一、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陶行知强调,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要联系实际,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如果教师把教育与生活分离,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学习效果更是收效甚微。因此,想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辞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身份和写作的背景。在写作背景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黑人妇女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坐到了“白人区域”,她拒绝移动,就被警察带走了。马丁·路德·金为了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成立了一个组织并写下了这篇演讲词。这是一个关于种族歧视的主题,虽然这个主题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它的确还是存在着的。同样是人,却因为黑白而有了歧视。在生活中,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却很常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说说对种族歧视的看法,也可以说说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不公平的现象。这样的探究没有限制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学生不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文本,还能够借此探讨当今的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最后,教师还可以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讨论的基础上,就能读出马丁·路德·金对公平的渴望。马丁·路德·金把自己的梦想描述得如此动人,让人信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梦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并把教学内容与生活靠近,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生活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知识。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紧张的学习氛围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谨,学习思维打不开,课堂气氛也就变得单调和枯燥,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这时候,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把绷紧的弦放松下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氓》这一课时,由于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诉讼,对遭遇抛弃女子的同情,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讨论一下当今社会的现状。我国颁布了《婚姻法》,保护了婚姻中每个人的权利。當今是一个道德社会,在婚姻中先背叛的人一定会受到谴责等等。这时,教师在把学生带入文章,可以归纳出男主人公的行为;抱布贸丝,相会女子,私定终身,二三其德,抛弃女子。女主人公的行为是相遇男子,私定终身,等待男子,操劳家庭,愁苦怨恨。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女子是单纯善良的,男子却薄情寡义,不负责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从前的社会与现在做对比,我们的时代是多么的幸福。
这样的课堂既符合生活,又让课堂的气氛变得和谐宽松,学生通过一首诗,学到的不仅仅是诗中的悲怨,还有对当今社会的思考。
三、适度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高中生虽然学习紧张,但不意味着不能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陶行知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学到平常学不到的东西。
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教师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更好地掌握文章。先把文章分为几个板块;狼烟四起,义士请缨,易水诀别,廷刺秦王,壮士殒命。学生可以在这几个板块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加入自己的肢体语言。如在易水送别的时候要表现出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在廷刺秦王时要表现出机智沉着、视死如归。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在表演中能够对人物进一步地理解,加深了对文本的印象。除了表演型的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开展读书会的教学活动。先给学生布置读书的任务,让他们在课后读完,并且能够在读书会上讲述自己读的内容,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读完书的感悟,学生在读书会上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分享,扩大了学习的范围,在相互的帮助中增加了语文知识储备量,这也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指出,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不代表要对他们进行知识的灌输,要重视他们的天性和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力。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解放了学生的天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生活化的教育不是放松学生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生活这个资源,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体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作为教师善于把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带入课堂,结合现代实际情况继续开拓创新,培养出能够引领时代先锋的有用之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