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8-02-03 22:21王艺精
考试周刊 2017年96期
关键词:引导渗透德育

摘要:利用文质兼美的教学文本对小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讲究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抓住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注重从文本自我解读、加强朗读内化和朗读后反思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引导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阐述:“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正处于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对于他们的道德形成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文质兼美的教学文本进行巧妙的引导,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們在春风化雨中健康成长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尽到了他们应该尽到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无需多言。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说有些教师还不善于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对于不同的文本则无法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引导;再比如说不能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巧妙利用德育时机进行教育等问题。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机会就会少得多,德育效果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讲究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抓住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注重从文本自我解读、加强朗读内化和朗读后反思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 文本自我解读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对于文本的自我解读并且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期望通过教师的精彩解读来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不管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都只能是第二手的印象,都无法代替学生的身心投入,始终无法形成第一手的印象。所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乃至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直至文章风格、关键词段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帮助他们从文本中解读出德育范畴的东西来,使得他们能够主动自然地受到德育教育,思想上得到升华,并因此而情感鲜明、印象深刻,达成“道”与“文”的完美结合。

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为例。在教学本课的时候,因为小学生生活的时期与朝鲜战争发生的年代相隔久远,更加上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相信他们很难会把文本和意志坚强、严守纪律的革命精神很好地联系起来。而这些理解层面的东西是需要学生通过自我解读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通过作者以及时代背景深入介绍,努力营造浓烈的情感氛围,为学生的自我解读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别是在思考问题设置上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这样的话,相信学生就会较容易地循着既定的路线进行探究,完成相应的感悟,收到德育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 加强朗读内化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的学习中,文本的自我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必须是由自己独立完成,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所能代替的。对于那些叙述性较强的文章,文章的情感通常会比较容易把握,学生可以在简单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以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而对于一些抒情性较强的文章,这类文章的情感往往会比较隐晦,或是通过融情入景,或是通过情感寄托等,比较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这个时候,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使得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不断地加深理解,达到内化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作用。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的时候,那些对于我们汉族小朋友来说深具异域风情的景物:草原景色、见面场景、蒙古包、招待场景、惜别场景……相信很多学生是很难把这些场景很好地联系起来,并且从中领会到作者的情感指向的。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引导他们通过多次的朗读,使得他们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去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火热感情,进而理解到蒙汉两族之间相亲相爱,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三、 在朗读后反思中进行德育渗透

优秀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后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管是自我解读还是朗读内化都还只是就文论文,还是相对表面的。只有在学生朗读后的反思,学生才有可能跳出文本的束缚,去把感悟到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起到深化文本理解、加深情感内化的作用。所以说,不管课堂教学时间多么急迫,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反思。

对于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来说,因为阅读主题、时间、场所等的限制,会给小学语文老师的集中指导带来一些不便。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限制就放松对学生的引导。而是要定期通过诸如召开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教育进行跟踪、指导。不能听由学生信马由缰的自由阅读。

至于读后反思的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比如说分小组形式的集中探讨交流,又比如说每天课前几分钟安排学生读后的心得体会交流。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可以选用的,那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后感、续写、改写、扩写等形式的练笔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这样的话,就可以起到既促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又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朱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黄新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5.

作者简介:

王艺精,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