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和高中,作为中学的两个学段,学生的心理,认知,思维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初高中教材环节的编排便也相应不同。牛津译林出版社的这套初高中教材虽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Welcome to the unit环节,但这一环节在两个学段的编排从版面、环节到话题引入的方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怎样看待这些差别,利用好这个环节,顺利地将学生带入新一单元的学习,并针对这些差异为初高中的衔接提出合理建议便具有了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话题引入;编排;差异
一、 前言
目前,全国中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可谓眼花缭乱,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等各成一体,有的省份甚至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使用了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这无疑对老师教学,学生的升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不连贯性”无疑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即便是同一个版本的教材,不同学段间的过渡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笔者这边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和同一版本的高中教材做一个比较,就以每一单元的第一个板块Welcome to the unit切入,讨论这套教材的单元导入问题是否做到了初高中的有效过渡衔接。
二、 对比与分析
(一) 初中英语新单元导入
以牛津译林版的初中教材为例,每一个新单元均以Welcome to the unit开始,而每个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均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呈现,初中六册书四格漫画的主人公均为Eddie和Hobo,一只黄色胖狗和它的电子狗宠物。生动、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伴以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诙谐风趣的英语对白,在无形中引出本单元的核心话题,四格漫画部分不会对本课的话题深入挖掘,台词也简单,生动地道。初中学生处在青春萌芽期,对故事等的好奇心虽不及小学阶段浓厚但仍兴趣不小,而漫画形式是图片文字的生动结合,可有效减轻学生对新话题的畏惧,很好地迎合了学生心理。同时,漫画可以鼓励学生去表演,带上肢体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实现学生们的“演员梦”,增加了互动性、趣味性。因此教师如果能用好漫画部分,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将大大地提高整个单元的学习兴趣,起好引子的作用。
四格漫画结束后,下方阳光中学的孩子们会就本课话题展开的活动简单用一两句做下描述,进而引出本单元的核心任务,用Task这个词标出,一般是要求学生写一篇报告、一封信、一篇演说稿等等。在单元导入部分,只做简单提及,Task的成果输出是在学生们学习完本单元后,才具备完成能力的综合任务,这就为教师和学生们明确了本单元的目标。本课所有的语言输入都是以最后的这项任务的完美达成为指向的,而这一点意义尤为重要,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规划,这个单元的结束意味着他们具备了怎样的能力,能够用英语做什么,这一点可以为任务型教学的展开作有力依托。这两块结束后,才真正进入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
板块分A,B两个子板块,A部分一般是與本单元话题密不可分的一些词汇,词汇不在于多,而是为B部分小版块的讨论环节做铺垫。这时候一些词汇的呈现,无疑是一种很科学的做法,因为漫画部分被激起了兴趣的孩子们,被告知本课的最终任务后,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扩大语言的输入。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不需要太多。具备一定与话题相关的单词词组,学生才“有话可说”,稍作补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便于诱发学生在下一环节开口讨论的自信心,而过多词汇的抛入,学生会显得无所适从,手足无措,也不利于下一环节同桌或小组讨论。A小版块的词汇置于长条框中,下面会有图片,通过词图配对的方式,词汇不再是冷冰冰的字母排列。图片与词汇结合的方式,可轻易调动起学生的图式知识,所以教师在这一部分作补充时也需要花点心思寻找一些生动丰富的图片与词汇一起引入。接下来的B小版块是一个小对话板块,上一版块的词汇在这个板块可以充分用起来了。英语学习就是需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但是学生苦于不知从何说起,这个版块提供的对话模板就可以作为扶梯,推学生一把: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替换对话模板中词汇的方式,一问一答操练句型和巩固词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变换句式,让对话更灵活多变,富于生气,语言是灵活的,不是死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前表演,对话时,加入一些肢体动作,注意语气、语调,调动课堂气氛。
可以说,牛津译林版初中教材的单元导入部分编排合理到位、层层递进、丝丝入扣。但是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课本时,也未必囿于课本,也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如学生情况,教室设备等等,课本毕竟只是参考,可适当发挥创意,只要能调动学生兴趣,引入话题。四格漫画部分,虽然生动,但肯定不及小视频生动,生动有创意的视频短片有时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再如微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等等,也可以作为导入的引子,拉近师生距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持对新鲜话题的敏锐度,能够跟进时代发展,打破传统模式,而这一点也很贴合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 高中英语新单元导入
不同于牛津初中英语占两页的单元导入,高中课本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只占一页纸的篇幅。笔者认为,这可能一方面考虑到了高中学生的心理因素,一方面也与高中教学进度相关。笔者翻阅了牛津译林版高中教材共11册课本,发现了一个现象:高中课本导入课时没有了初中课本的四格漫画部分,但是类似的,在真正进入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前,也有一个交代本单元结束学生们应该能做什么的“Task”。不同的是,初中课本似乎只给了一个最终任务,而高中课本每单元则给出了一个明细栏,很清晰地交代了本单元的脉络,每个环节结束后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每个环节结束后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成果展示等等。
在刚刚提到的明细栏之下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题头下,会有一两句简单的话对每单元的标题做一个简要描述,接下来一般会给出4到6张插图、海报、照片等等,这些图片或整齐或错落地分布在标题下,配以必要的说明文字。依据本课的主题,图片的类型,说明文字的陈列方式都会不同。如本课的话题是探秘未解之谜,比如模块二第一单元,那么图片多为写实类的照片,而不会选择较为夸张的手绘插图,色调值会偏暗一些,更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搭配的文字也会多以“?”“!”等符号结句,激起探究欲望。再如,假使本课的主题是广告,那么,图片的选用便会更加丰富。网页、宣传海报、实物图片、具有深意的单格漫画、夸张的手绘图片,因为本身广告的题材丰富,传播媒介也多样。这一点可参照模块四第一单元。显然4到6张的图片并不能够覆盖到本课话题的方方面面,学生看到这些典型的图片,会发散到更多的点上去,一下子打开思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插图做一些自己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去讨论,引出更多相关内容,尽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联系,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小组之间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针对的交换看法,最后教师进行简要概括总结。高中的讨论环节避免了初中课本中提供对话范本的做法。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有限,又迫切想表现自己,两者间的矛盾证明课本提供对话的样本是必要的,“脚手架”会给学生更多开口的自信,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巨大,教师一味地提供案例范本,会让学生本身被繁重课业困扰的思维更加禁锢,千篇一律,不利于学生英语表达的多样化。endprint
图片呈现之后,课本上会有三到五个问题,问题的形式有封闭性的问题,也有开放性的问题,有与上面图片相关的问题,也有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自由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做一些筛选、增补,或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达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 初高中新单元导入的几点比较
首先,版面和所占篇幅的区别。牛津译林版初中阶段教材的Welcome to the unit可以拆分为两个课时来上,两页的篇幅,一个新单元第一页的四格漫画和Task引入作为一节导入课,第二页的词汇呈现与讨论部分作为第二节导入课的内容。而高中学段的篇幅只占一页,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单元导入环节只能占用一课时。
其次,板块设计的区别。初中阶段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编排了四格漫画环节,生动的故事性,加上初中学生稚气未脱的活泼好动,给他们角色扮演的平台,高中生的表现欲较之初中学段降低了很多,青春发育晚期形成的敏感害羞可能使得上台表演不太适合这个学段的学生。高中阶段的词汇呈现也不像初中阶段主要通过图片与词汇配对的方式,高中课本也就取消了初中课本的这个版块,高中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越来越强。
再次,导入部分插图的选择也存在区别。初中阶段词汇主要还是通过图片引入,图片均为手绘图片或者色彩丰富的漫画。而高中阶段则大大丰富,照片、海报、网页等等,因单元主题不同而配以不同类型的图片。
最后,是否提供讨论模板方面也存在差异。初中学段,考虑到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有限,因此会提供一个讨论的模板,鼓励学生开口,不会因为熟悉的句式太少无法开口。高中学段则不会提供任何模板,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讨论作为展开形式,鼓励学生表达的多样化,当然在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自己提供一些常用句式。
三、 结论
基本上,牛津译林版的这套教材的编排是具备一定科学性的。Welcome to the unit这个版块的导入方式,内容选择,环节安排是符合实际教学操作的。但笔者觉得初中和高中的过渡性并没有在这套教材里很好地体现。初中三学年六册课本,笔者看来,应有一些编排的变化,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材也应随着学生的发展在一些板块、环节做出一些调整。高中十一册,前面五册是必修模块,后面的六册为选修模块,同样也没有体现出一些变化来。
四、 几点建议
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学生心智成熟度、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存在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学段是一个连续体,不是割裂的。因此,为了让初高中更好地衔接起来,教师需要去关注这些差异,避免被课本束缚,上好单元导入课。初中高年级可适当借鉴高中课本环节,帮助学生提前适应高中的导入模式,而高中低年级也可以借鉴初中课本上的一些环节,让高中的英语学习富于趣味性。
筆者在此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笔者私下问过一些初中生对于课本的看法,有部分学生觉得Eddie和Hobo的故事很有趣,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初中六册课本均以同样的人物展开,显得比较单调,建议增加一些角色。笔者认为这样的建议可以采纳,毕竟学生喜欢上课本会让学习的效果更好,但另一方面也觉得角色过多,会让漫画这种简单易懂的形式显得啰嗦繁复。高中教材方面,有的学生反映课本导入部分,一些单元,图片过于花花绿绿,学生反映很多时候被图片干扰,很难抓到本课的中心。笔者建议在单元导入部分的图片可以再做一些调整,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选用课本插图,多做一些自己的创意,这样在Welcome to the unit环节,学生会有一个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对于初中与高中教材的共同建议是,最好能够体现出“发展性”,能让学生觉得,教材是同自己一块在成长,一块在进步。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础英语新课程英语教材评析——兼评外研社《英语》(新标准)初高中英语教材[J].基础英语教育,2011,8(5):3-9.
[2]方红峰.论教材选用视野中的教科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8):70-78.
[3]高凌飚.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07,25(3):26-34.
[4]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薛晓玲.人教版与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比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17-218.
[6]张廷凯,任长松.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机制研究[J].研究报告,2001,(5):67-72.
[7]张雪梅.关于两个英语教材评估标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142-146.
[8]周小辰.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与外研社版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章翎,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