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生活实践 激活品德课堂

2018-02-02 13:40杨志红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情境实践

杨志红

摘要: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教师必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且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规则、热爱生活。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情境;教学策略;实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很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把它当做可学可不学的学科。我作为学校的品德教师,觉得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是不可忽视的,必须认真引导学生学习,并且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课堂教学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他们才能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品德与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让学生和社会密切接触的学科,所以在品德与社会的日常教学中,我可以选择一些能从生活中习得的知识,不在课堂上讲解,而是让他们到生活中去自己认识。如在教学《家乡人生活的变化》这一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好预习的问题,让他们在周日的时间里,问问家里的爷爷、奶奶等长辈:他们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中是否想现在一样,有大屏幕的电视机、智能手机;能不能随时用QQ或者微信等与亲人或者朋友随时保持联系?以前家里有没有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出门能不能自己开着自家的小汽车,或者能不能像现在一样用滴滴软件打出租;家乡的农民是怎样收割小麦等庄稼的,等等。学生通过询问家里的长辈,对以前人们的生活会有跟多了解,从而让他们知道今天的社会从昨天走过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们都会用笔记本做好记录,对于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一些社会现象,他们会听长辈的讲述或者重新到网络搜索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他们会理解爷爷奶奶为啥会动的节约、不断鼓励自己进步,从而使他们树立学好科学、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理想,为他们以后人生观的形成奠定更好的基础。

其实,小学生的人生观形成源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没有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就没有正确的人生觀。通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引领,他们走进生活中,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回到课堂上,我又趁热打铁,让他们分小组汇报调查成果,把他们的感想写成日记、故事,收集在一起,形成家乡变化大调查汇编,在这个班上做好的汇编,拿到另一个班上去展示,通过交流,他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并且因此提高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梳理知识,让品德与社会学习充满吸引力,他们会觉得这个学科是非常有趣又实用的学科,从而充满继续学好社会与品德课程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更加热爱班集体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只讲授课本知识绝对是枯燥的,课本上的道理除硬生生去灌输给学生,他们是不会轻易接受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还要结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内容,去捕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并且把这些生活现象作为教学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激发学生从中感悟出深刻的生活道理,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比如我在教学《集体荣誉靠大家》这一课时,正巧某个班级出现一个问题:因为自习课上总有学生随便说话,被老师发现后扣掉班级的分数,引起班级中大部分同学的抱怨。我意识到,这个现象恰好说明了学生对集体荣誉感有着很高的渴望,他们需要更好的集体荣誉感。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谈到这个问题,并让他们在课上展开充分讨论,学生们果然非常感兴趣,不仅大声讨论,还分别提出了不少创造性的想法。讨论结束后,我对他们的想法表示赞同,并且告诉他们这样的道理:“作为一个班集体,荣誉需要班上的每个成员去努力争取,哪怕只有一个人违反纪律、破坏常规,全班的荣誉都会受损。”他们纷纷表示已经理解老师的说法,尤其是有几个平时很爱说话的学生,自己主动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承认错误,承诺自己以后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在遵守班级纪律方面做表率,并请同学们监督。大家看到他们如此自我批评,都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表示原谅。通过这节课,这个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学生们从课堂讨论中认识了生活,认识了自己,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

三、利用课堂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现在好多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都生活在校园里,他们很少有机会能走入现实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承担起教育学生的重任,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领他们认识人生的真善美,激发他们对假恶丑的痛恨,并把课本学到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对生活更加热爱。

例如我在教学《学会友好相处》一课时,我没有讲解课本,而是让学生搞一个实践活动: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哪里最脏?谁的课桌最乱?然后请出几个同学,把他们发现的脏乱差去处理干净。当有的学生去对其他同学的书桌发表意见并去整理时,难免他们之间会有一些对话,然后两个人会一起整理,达到和谐相处。这样通过一节课的时间,班上很多原来关系不好的同学,现在开始对话了,并且通过他们的协作,产生了友谊。因此不用看书学习,他们已经能够友好相处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总之,没有生活实践的参与,就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品德与社会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因此,教师必须依靠生活实践,把自己的教学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03):21-25.

[2]杨丽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36):90.

[3]梁剑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浅议[J].文教资料,2017(07):204-2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生活情境实践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