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混血家庭背后的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

2018-01-31 12:09宋晓莹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无声告白莉迪亚内斯

摘 要:伍琦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讲述了一个跨文化跨种族的家庭背后的悲欢离合,从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来解读,可以发现,主人公莉迪亚的死亡悲剧并不单单是个人的离去,而是整个家庭乃至社会都应反思的悲剧事件。

关键词:无声告白;爱;悲剧

作者简介:宋晓莹(1993.11-),女,汉族,龙江省鹤岗市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无声告白》曾拿下了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还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也因文笔沉稳内敛,故事编排精巧深受大众好评。此书是作者伍琦诗的处女作,她细致的描述了一个混血家庭的悲欢离合,揭示了人们对身份认同的迷茫,以及种族,性别等给生活带来的困扰,最为吸引人的是好像整个故事充满了爱,最终却也因为爱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家里有五口人———爸爸詹姆斯和妈妈玛丽琳,好像是家中隐形人的妹妹汉娜和同样找不到家庭地位的哥哥内斯,还有莉迪亚。詹姆斯是華裔移民的后代,毕业于哈佛,但是拥有名校光环的他并没有因为很高的学历而在生活和事业上顺风顺水,反倒因为华裔身份受尽了歧视和委屈。妈妈玛丽琳算得上当时比较前卫的女性,没有像其他女性一样一心想结婚生子,而是想在当时以男权为主的医学界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在众多男性中成为女性的佼佼者。最终因遇见丈夫詹姆斯而被迫放弃学业,从而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大女儿身上。哥哥内斯一定程度上遭遇过父亲遇到的挫折,他是妹妹迪莉娅的精神支柱,也是父母眼中的“隐形人”,没有人会顾忌他的感受,所以他会一心想要好好学习考上哈佛离开这里。故事中最没有“戏份”的可能就是小妹妹汉娜了,他总是在家庭有纠纷的时候悄悄地躲在小黑柜子里不敢出声,但同时他也是故事中的关键线索,妈妈因为她的出现放弃了第二次对梦想的追逐,也是因为她,妈妈最后回归了家庭。

一.玛丽琳夫妇与女儿的悲剧

玛丽琳因为自己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也不想过的像自己母亲那样平庸,所以就把所有的期望与幻想都寄托在大女儿身上。父亲詹姆斯也因为自己的华裔身份几乎没有朋友,所以他就希望莉迪亚有很多朋友。哥哥和妹妹也因为父母对莉迪亚独宠而与其疏离,这使得莉迪亚为了让家庭完整让父母高兴做了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承受很多压力的同时无处倾诉,从而最终走向死亡。故事中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副充满爱的漂亮的皮囊,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就像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一样,两者坚持的每一种单一的普遍力量就其自身而言都是合理的;但双方为实现自己特殊,片面的目标时,又会损坏或否定对方,因而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之中。故事中父母的爱是沉重了一些,但是并没有陷害,只是爱错了方式,用了自己擅长的方式爱了接受不了这种方式的人,酿成了悲剧。

二.莉迪亚与内斯之间的悲剧

按理来说,都是父母亲生的兄妹之间应该情同手足。但是在莉迪亚和他的兄妹之间却打破了这个常规。在家里,窒息的爱使得莉迪亚喘不过气,她如此的不自在。但是这些在哥哥内斯和妹妹汉娜看来都是因为她太过幸福。爸爸妈妈每天把她当做掌上明珠一样对待,与父母对内斯和汉娜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兄妹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但就在一次兄妹冲突中,内斯知道了莉迪亚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享受与快乐,她活得很压抑并不快乐。渐渐地内斯理解了莉迪亚,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但是一心想逃离这样家庭和这样生活的内斯,不断的努力学习,因为只有这样他就可以去哈佛学习,就会有自由,就不会受到这么多的歧视,不公与忽视。原本的兄妹关系呈上升状态,但是就在收到哈佛通知书的一瞬间打破了。哈佛一次次的寄通知书却杳无音信,因为每一次都会被莉迪亚收到,收到通知书的她内心充满了绝望,于是大胆的撕掉了每一封信。她自欺欺人的以为只要哥哥没看见,他就不会走,她也就不会孤单。但是后来哥哥亲自收到了信。一心想要逃离的他忽略了妹妹的难过。其实内斯没有错,不管是他追求更高的学业也好,还是他一心想要逃离这个伤痕累累的家庭也好,他都没有错。只是无意间对妹妹的心灵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反过来说妹妹撕掉哥哥的通知书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没有错,因为她太依赖内斯的关心与陪伴,当然她也真的很需要。但是妹妹忘记了内斯在这样的家庭里也很是辛苦,她忘记了去读哈佛能让内斯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莉迪亚对内斯的依赖慢慢减少,变得越来越冷漠。直到最后莉迪亚选择死亡。

三.悲剧后的成长

每一位读到最后的读者肯定都会深深吸一口气再叹出去。因为这个故事以爱的名义,爱的太沉重了。表面上看来大家都没有错,但是悲剧造成了,却找不到“真凶”。这个混血跨种族,跨文化的家庭背后,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回味。对于父母和子女,我想最好的爱应该是放手让我去追我想要的,而不是强塞给我你们的理想,你们的抱负。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应该和父母始终保持畅快沟通的绿色通道,不应该一味地牺牲自己去满足父母,当然也不能成为不孝之子,大逆不道。所以这个一直都是我们努力学会拿捏的本领。最后不管是友情,爱情,亲情,都希望双方秉持着只愿君心知我心的信念,用你爱的方式去爱你。

参考文献:

[1][美]伍琦诗.无声告白[M].孙璐,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

[2]付如初.无声告白;那些我从未告诉你的恐惧和爱[N].经济观察报,2015-09-21(34).

[3]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声告白莉迪亚内斯
种子向阳微笑成长
——《园丁》阅读推荐
忘却歌
德国在华顾问的神秘另一面
《无声告白》中主人公莉迪亚的成长历程
摆脱假面,活出自我
摔出来的创意
《无声告白》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无声告白》: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