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
摘 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小学教育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现如今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改革政策,要求小学音乐课程逐步向“审美与快乐”方面進行发展,以此对学生的个人兴趣予以培养,从而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本篇文章将阐述“审美与快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并对具体应用的策略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 审美;快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 引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促使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快乐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只有达到这一条件,才能让学生们在真正意义上喜欢音乐,感受其中包含的魅力。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因此在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改变自身教学思路,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二、 “审美与快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审美与快乐”的教学活动时,所有操作都需要遵循相关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制定,具体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学生自身的音乐水平以及情感态度。因此在实际开展的时候,课程必须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
(一) 体验性原则
在开展音乐课程的时候,其主要目的便是对于学生自己的审美理念进行培养。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播放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诸如TFBOYS、李宇春、Rocket girls以及SMAP等,促使学生们感受到音乐包含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为其创设相关环境,促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课之中,体会音乐本身描绘的意见,这对于学生自身的乐感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快乐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便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兴趣予以培养,因此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价值。小学生普遍年幼,感知能力非常强,往往能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无尽的快乐,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 个性化原则
正在对于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考虑进来,同时还要明白每个学生在性格层面存在的差异,因此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设计。如此一来,学生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
三、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审美与快乐”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策略
(一) 促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提升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审美与快乐”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便是促使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得到增强,并以此为基础让其感受到音乐包含的魅力,感受到乐趣所在。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进行情境创设,营造一种独有的音乐,促使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把握,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听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表演类型,诸如音乐剧、舞台剧以及现场live等,促使学生们通过大量的资源学习提升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进而促使自身审美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一些与风景相关的音乐作品时,诸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中展现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亦或者直接播放一段视频影像,促使学生们能够在视觉以及听觉层面获得双重体验,进而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中保函的审美价值。
(二) 将音乐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由于年龄层面的原因,小学生普遍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如果教师单纯依靠口述的形式让其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内涵,其自然很难进行理解。为此,教师便需要将原本看似十分抽象的音乐作品变得更为具象化,将其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联系,促使其能够在生活进行音乐感受。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普及作品创作时的年代背景,以及作者希望表达的情感内涵,从而使得学生们对于作品本身大致有所了解。其次,教师再利用一些教育工具进行伴奏,促使学生们逐步感受到作品中包含的节奏和旋律,慢慢提升自身音乐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游戏模式应用其中,特别是可以带学生们来到校园的操场中,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做音乐游戏,让其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提升自身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春天来了》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外出踏青,与大自然直接进行接触,以此感受作品中包含的魅力和价值,体会其中的乐趣。如果由于条件方面的限制,踏青活动很难开展,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刚刚发芽的小植物,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进行观察。学生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聆听音乐,从而感受春天的意义,进而体会营业的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三) 尊重学生自身的个体性差异
每一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知识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在个体层面便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从而对其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此一来,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其自身获得的情感体验自然也完全不一样。正是由于这一情况,教师理应对于学生们之间的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点表达,畅谈自己的想法,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其次,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理应尽可能采用鼓励的方式,每当其有任何进步,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表扬,促使其逐渐对音乐课程产生足够的信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开展一些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活动,鼓励学生们自主进行表达,从而满足学生们差异化的个人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为基础,引导学生们进行音乐剧表演。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再加工。如此一来,学生们便能够全身心融入课堂之中,在快乐之中完成知识学习。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审美与快乐”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课程包含的魅力,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够自主投入到作品欣赏之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程英.“审美与快乐”式的音乐教育——关注儿童生命和谐发展的幼儿音乐教育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2015,3(z1):101-102.
[2]王靖茜.探析“审美与快乐”式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51-151.
[3]米亚.“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1):243-243.